連載《一個程序猿的生命週期》-《發展篇》- 20.與一位博士生聊天,終歸還是要面對現實

        春節之後上班,感覺時間過的飛快,有幹不完的事。自從歸到***研究院,從原來17下班,改成18點下班了,當然加班是難免的事。忙了一天的工作,晚上還要出差。匆匆趕到火車站,匆匆趕上車,匆匆打開電腦準備項目交流的材料。連路邊的美景都無暇欣賞,不知道是工作的意義,還是生活的意義。
        當我把電腦關掉的時候,偶然間發現旁邊一位男同志正在用電腦看着英文資料,貌似一堆算法。本人英文不好、算法也不好,判斷仁兄必定是人才。好奇心促使我決定相互交流一下,得知仁兄是93年的,北大在讀博士,信息科學專業,大致可以理解爲應用數學範疇。
        本人雖然學識淺薄,但是對先進領域、技術等也比較關注。對AI算法以及百度無人駕駛領域進行了簡單的交流。年紀雖小,但是很健談,在交流的過程中,仁兄也發表了他的一些感受和觀點,在此簡單羅列一下。
       1.他在金融公司實習,以前的價值觀崩潰了。
          評:一個博士生,社會的棟樑之才,大致可以認爲是有理想、有抱負、有情懷的人。從技術層面,走進社會就是一個螺絲釘;價值觀層面,走向社會就是向“前”看的。
       2.國內除了幾個頂尖的學府,其他的基本在生產學術垃圾。
         評:相認大家不會否認,都是東拼西湊的八股文,沒有什麼心意。
       3.將來畢業後,工作首選金融和BAT。
         評:一畢業就30萬、50萬的,據說他的師兄,70萬也只是平均水平。在工業領域或傳統行業,相比之下慘不忍睹。國家倡導的智能製造2025、工業4.0,沒有人才的注入,喊破嗓子也沒用。
       4.國內頂尖的人才被國外牛X的公司挖走了。
         評:國內的普通企業站在BATJ的基礎上發展,BATJ在國外的微軟、蘋果、谷歌等基礎上發展,論創新,國外公司的吸附力更強。當然有觀念、思維、體制等方面的差異。
       5.和女朋友一起賺錢,需要5年的時間才能湊夠首付款買房。
         評:我直接回答他:像你們還可以算計買房,很多人都不敢算。
       6.學到的知識儘快變現,10年後不一定怎麼樣了呢。
         評:社會上廣泛流傳着讀書無用論,這是“底層”社會麻痹自己的方式。不說這種實用主義是好是壞,拿知識變現是最直接、最快的方式。現在我們還不是一個成熟的社會,將來必定是一個知識的社會。  
       自己感覺不再年輕了,走在大廈裏遇到熟人,都叫強哥了。但是也不要有不好的感覺,更應該關注年輕人,也許將來走的路更需要他們或他們也需要你,下車時我們留了聯繫方式。

一個程序猿的生命週期 微信平臺

口   號:職業交流,職業規劃;面對現實,用心去交流、感悟。

公衆號:iterlifetime

百木-ITer職業交流奮鬥 羣:141588103   

二維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