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貝科技 | 中國智能音箱已入局全球市場 雙重商業模式迅速擴張

最近,全球知名創投研究機構CBInsights發佈了有關中國智能音箱市場和業務模式的研究報告,這是“中國人工智能”系列報告的第三部分。這份報告將目光轉向低成本、高容量的智能音箱市場,探討新的商業模式是如何模糊市場競爭路線的。

報告指出,2014年,亞馬遜發佈了內置人工智能助手Alexa的智能音箱Echo,這標誌着一個家庭自動化新時代的到來。在近四年的時間裏,亞馬遜的Echo音箱一直主導着智能音箱市場。

現在,智能音箱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智能音箱也越來越商品化,而且成了一種全球性的現象。早期進入智能音箱市場的亞馬遜正在失去它的市場份額——不僅僅是因爲它的競爭對手谷歌,還有中國新興的智能音箱玩家的出現。

調查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亞馬遜智能音箱的全球市場佔有率高達80%,緊隨其後的谷歌有19%,阿里巴巴和小米的市場佔有率均爲0%。而到了2018年第一季度,數據發生了明顯變化:亞馬遜的智能音箱在全球的市場佔有率下降至28%,“後來者居上”的谷歌佔到36%,其次是阿里巴巴12%的市場佔有率、小米7%的市場佔有率。

另有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僅在2016年就達到了4.3萬億美元的消費支出(美國以12.5萬億美元排名第一,日本排名第三,2.7萬億美元)。根據Juniper Research調查公司的數據,中國智能家居市場在2018年將達到近230億美元。智能音箱和人工智能語音助手正成爲這一市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下是CB Insights的分析師對智能家居市場的預計情況的彙總。

隨着中國智能家居市場的升溫,谷歌和亞馬遜等老牌企業正面臨新的競爭。

利用CB Insights的數據,我們深入瞭解新興市場的參與者、合作伙伴、商業模式,以及中國在推動低成本、高產量的智能音箱市場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美國公司沒有給中國市場提供足夠的服務

不論是亞馬遜的Echo音箱還是Google Home智能音箱都沒有滲透進入中國市場。

除了美國科技公司在中國面臨的嚴格監管之外,中國的自然語言處理也很複雜(有130種方言和30種書面語言),這使得語音識別成爲了一個巨大的挑戰。

在美國的大型科技公司中,只有蘋果的智能助手Siri支持普通話。該公司的Homepod智能音箱目前只支持英語,還沒有在中國進行發售。

這讓中國市場得不到美國企業的充分服務,而本土企業正在利用這一點。

智能語音是中國政府在全國首批人工智能應用領域的四大主要關注焦點之一,另外三個領域是醫療保健、智能城市和自動駕駛汽車。

中國的大型科技公司已經在中國大舉投資。阿里巴巴在中國年度購物盛會“雙十一”中以15美元的價格開始發售其天貓精靈智能音箱。百度最近將其在中國發售的智能音箱產品之一的價格從39美元下調至14美元。

這些低價格使得小公司幾乎不可能參與市場競爭。

新興商業模式模糊了競爭界限

進入智能家居市場的中國企業正在部署一種雙重商業模式,以獲取全球市場份額,並在中國擴張業務:

首先,他們與美國科技公司合作,將他們的硬件搭載微軟小娜和Alexa等人工智能助手,在中國以外的地區銷售智能音箱。

其次,他們正在與中國的智能語音創業公司合作,或者公司內部開發對話式的人工智能軟件,在中國境內銷售,而美國的科技公司在中國市場面臨着嚴格的限制。

下面是一些公司採用這些方法的例子。

聯想

爲了進入智能音箱市場,聯想與亞馬遜合作,在美國推出內置Alexa軟件的智能音箱。在推出之時,該公司的智能音箱價格比同等規模的亞馬遜Echo音箱要低50美元,而且據說音質也更好。

這符合亞馬遜最近與第三方硬件製造商合作的趨勢,即將Alexa的語音軟件作爲服務出售,從而擴大Alexa的市場滲透率和用戶基數。

爲了進一步提高其硬件能力,聯想與領先的音響設備製造商哈曼卡頓合作,生產音質更好的音箱。三星子公司Harman Karson也與亞馬遜建立了合作關係,以銷售自己的Alexa音響,這進一步模糊了全球競爭的界限。

但對於在中國國內的銷售而言,聯想則是利用人工智能創業企業AISpeech開發的語音識別軟件,開發了單獨的音箱模型。

MOBVOI

谷歌在2015年投資6000萬美元支持Mobvoi,這是該公司首次直接在中國投資。這家創業公司生產語音手錶、音響和智能鏡子。

 

 

 

Mobvoi的智能發言人TicHome在全球範圍內配備了谷歌助理,但在中國,谷歌仍然面臨嚴格的限制,Mobvoi出售其智能音箱,並內置了自己的語音對話軟件。

(注:谷歌本月收購了中國電商巨頭京東的少數股權。據報道,這兩家公司曾討論在京東購物網站上出售Google Home音箱,雖然目前還不清楚谷歌在中國採取何種模式擴張業務,以應對目前的市場限制。)

京東也是最早推出智能音箱的中國廠商之一,這款名爲DingDong的智能音響採用了領先的語音識別公司iFlytek的人工智能軟件。

小米

獨角獸公司小米是中國領先的手機公司之一。(獨角獸”公司是指成立10年以內、估值超過10億美元、獲得過私募投資且尚未上市的企業。)

該公司正在開發自己的人工智能助手,與亞馬遜的Alexa合作,並有可能整合微軟小娜,推出新的智能音箱產品線。

這一合作可能會讓一直在智能音箱競賽中遠遠落後於谷歌、亞馬遜和蘋果等美國科技公司的微軟在市場中獲得一席之地。

除了智能手機和揚聲器,小米還在中國銷售各種各樣的消費電子產品,包括智能電視、吸塵機器人、智能燈具,甚至還有電飯煲。

考慮到它對人工智能的關注(它最近組建了一個500人的人工智能團隊),我們可能很快就會看到它的人工智能助手問世。

語音市場中的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

中國最大的三家科技公司——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正將自己定位爲在從醫療保健到無人駕駛汽車等一系列行業的人工智能領域的全球領導者。智能音響是這三家公司共同關注的領域。

百度

百度希望其DeurOS平臺成爲全球主要的會話人工智能軟件,與亞馬遜Alexa直接競爭。

在今年第四季度,百度推出了一款名爲“Raven H”的智能音箱,它的名字來自於去年被百度收購的人工智能助手初創公司Raven Tech。

儘管百度的智能音箱在其對話的人工智能平臺DuerOS上運行,該公司同時也依靠外部夥伴進行硬件設計。Raven H公司與瑞典一家名爲“Teenage Engineering”的公司合作,發明了一種與市場上其他公司都不一樣的音響。

下面是Raven H的照片,還有一個由Teenage Engineering公司擁有專利的無線揚聲器。

 

 

 

去年,百度還收購了總部位於美國的自然語言處理創業公司kitt.ai,該公司曾得到亞馬遜Alexa基金的投資。在今年第一季度,該公司在中國境外地區推出了第一款搭載DuerOS系統的商用硬件產品:在日本推出了一款集智能音箱、智能檯燈和投影儀三大功能爲一身的產品。

DuerOS受到的是中國數據的培訓,但百度在2011年收購了日本輸入法編輯器Simeiji後,百度獲得了理解並支持日本用戶的對話和語法的條件。

百度也在韓國申請專利,且已在韓國有了專利技術,同時它也在爲進入東南亞市場做準備。

例如,一項名爲“基於人工智能和終端設備的人機交互方法”的專利(如下圖所示)似乎將語音識別和麪部識別技術結合起來,就像亞馬遜的Echo一樣,將其應用到類似於消費者的機器人設備上。

除了美國和中國等主要消費市場外,該公司在日本和韓國申請了該專利。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宣佈,自2017年7月正式推出以來,已售出超過100萬臺天貓精靈智能音箱。

天貓精靈使用人工智能語音助手AliGenie,與亞馬遜的Alexa進行競爭。AliGenie類似於Alexa,用戶可以給AliGenie添加至少100種技能,還可以通過AliGenie在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網站上用自己的聲音購物。據The Verge報道,這些命令中有許多可以通過說出“天貓精靈”來激活。

AliGenie可以通過手機攝像頭識別物體,包括4萬個藥品包裝、兒童書籍封面和更多的東西。其醫療保健功能主要針對中國老齡化人口和視力障礙人羣。

除了智能家居外,阿里巴巴還在爲10萬間萬豪國際酒店客房配備智能音響設施,提供禮賓服務。

騰訊

最近,Tecent加入了智能音箱競賽,但它的強大之處在於其微信的用戶羣,其微信用戶羣有近10億人左右。

它的智能音箱Ting Ting將可以訪問微信的應用和服務,比如發送語音信息,免提。

從CB Insights平臺上進行對騰訊語音在美國申請的專利的搜索得到了超過了50個結果,包括語音處理和認證方法。

與美國爭奪市場份額

對智能音響主導地位的競爭並沒有放緩。

來自中國企業的廉價音響可能日益威脅到正在研發硬件的美國大型科技公司,迫使它們專注於人工智能軟件開發。

但即使是在人工智能軟件領域,兩國的科技巨頭也瞄準了同樣的市場和合作伙伴。

例如,亞馬遜與之前提到的Harman Kardon合作,銷售裝有Amazon Alexa的Harman智能音箱。而百度已經與Harman單獨合作,將其對話人工智能平臺DeurOS整合到Harman的汽車中。

Sonos最近推出了與Alexa集成的智能音響,計劃在2018年底前支持蘋果的Siri和谷歌助手。Sonos也在與中國的初創公司Rokid合作,以解決中文支持的問題。

在智能音響方面,中國企業無疑在國內擁有優勢,但在全球範圍內,它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與Facebook、亞馬遜、微軟、谷歌和蘋果公司相比,它們缺乏外語用戶數據。

它們在智能家居領域的國際擴張,可能將取決於在特定市場上的合作或收購大數據公司,類似於百度在日本推出其人工智能助手阿拉丁時的做法。

爲了實現這些目標,更多的國際合作、投資和收購可能正在醞釀之中。

 

標貝科技 | 音領智能未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