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學習金字塔

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學習金字塔:最早是由美國學者、著名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1946年首先發現並提出的。它用數字形式形象顯示了: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週以後還能記住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種現代學習方式的理論。

這裏寫圖片描述

在這裏我們不討論傳統教育對我們的坑害,只講我們這些步入社會的孩子們如何在工作中學習。在社會中,我們發現,沒有了學校,老師和同學,我們連被動學習的環境都沒了,如果不會主動學習,那我們就基本上已經與學習無緣了。這時候我們想進步,想脫穎而出,必須要學會主動學習,如何主動呢?我理解的,被動是主動的基礎,主動是被動的強化。首先,我們必須要讓自己走出去,去聽,去看去聽那些新鮮事物,然後自己通過閱讀或者視頻去深入的學習,在自己的學習過程中與別人討論交流,相互印證。然後去將自己學習到的東西應用於實踐來驗證自己學習的東西。最後就是把自己學到東西講出來,不是討論,是把自己學習的知識進行初步的概括歸納總結來傳授給別人,在傳授的過程中完善自己的總結,如果我們能將我們學習的知識,以最簡單易懂的方式傳授給初學者,以深入發散的思維跟牛人交流的時候,知識才真正的爲我們所用,而不是痛苦的學習,辛苦的記憶,輕鬆的遺忘。

最終總結一下學習的過程:學—辯—授。

我們大部分都在閉門造車,學習的時候都是看完書或者簡單總結之後就覺得自己會了,這些啞巴式的學習不僅效率低,而且可能只是自欺欺人,真正講出來的時候發現並不能自圓其說。講出來,你的邏輯才能更清晰,才能調動自己,將新知識融入到已有的知識體系中。提高學習效率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強迫自己把東西講給別人聽,講不明白難受的是聽的人,你怕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