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系列(一)- 安裝與啓動

redis系列文章:
redis系列(一)- 安裝與啓動
redis系列(二)- 語法與命令

一、Redis介紹

Redis是NoSql的一種,在弄清楚Redis是個什麼玩意之前,先了解下NoSql是什麼。

1、什麼是NoSql

NoSql,全名:Not Only Sql,是一種非關係型數據庫,它不能替代關係弄數據庫,只是關係型數據庫的一個補充,是可以解決高併發、高可用、高擴展、大數據存儲等一系列問題而產生的數據庫解決方案。

NoSql有以下4種分類:鍵值(Key-Value)存儲數據庫、列存儲數據庫、文檔型數據庫、圖形(Graph)數據庫。而Redis屬於第一種:鍵值(Key-Value)存儲數據庫。

2、什麼是Redis

Redis是使用c語言開發的一個高性能鍵值數據庫,即通過一些鍵值類型來存儲數據。Redis支持的鍵值類型有:String字符類型、map散列類型、list列表類型、set集合類型、sortedset有序集合類型。

redis的應用場景如下:緩存(數據查詢、短連接、新聞內容、商品內容等等)、分佈式集羣架構中的session分離、聊天室的在線好友列表、任務隊列。(秒殺、搶購、12306等等)、應用排行榜、網站訪問統計、數據過期處理(可以精確到毫秒)。其中,作爲緩存的應用場景是最多的。

二、redis安裝

一般redis安裝於linux服務器,故本例介紹的是Linux下的安裝,如果你的電腦是window或mac,請自行百度安裝方法。

本例使用的Linux系統是CentOS6.7,諸如Ubuntu等Linux操作系統的操作命令或許存在個別差異,請自行學習瞭解。

1、下載

可以到redis的官網找到各個Redis版本的下載地址,如: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3.0.0.tar.gz

2、安裝

使用Xshell等服務器終端連接軟件連接上Linux後,進行以下操作:

1)下載壓縮Redis

下載redis:

wget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3.0.0.tar.gz

使用ll命令查看當前目錄下所有文件

可以看到redis-3.0.0.tar.gz就是剛剛下載的redis壓縮包,現在對其解壓:

tar -zxvf redis-3.0.0.tar.gz

再使用ll命令查看當前目錄下所有文件

2)編譯安裝Redis

進入redis源碼:

cd redis-3.0.0

通過ll命令可以看到Redis源碼目錄下的所有文件,接下來就需要對源碼進行編譯了:

make

使用make命令編譯Redis需要c語言環境,CentOS自帶c語言環境,若是使用其他Linux系統中沒有c語言環境,則需要安裝,如yum安裝: yum install gcc-c++

編譯過後,就是安裝了,安裝Redis的命令如下:

make install PREFIX=/usr/local/redis

該命令中,前面的”make install PREFIX=”是固定的,而”/usr/local/redis”是Redis的安裝目錄,一般就這麼寫,如若需要安裝在其他地方,只需將此路徑更換即可。

最後,查看Redis是否安裝成功:

cd /usr/local/redis/

使用ll命令,可以看到bin文件夾,說明Redis已經安裝成功。

三、Redis啓動與停止

Redis有兩種啓動,分別是:前端啓動、後端啓動。要啓動Redis,就需要到Redis的bin目錄下執行啓動命令,先看看bin目錄結構:

1、前端啓動與停止

1)前端啓動的命令:

[root@localhost bin]# ./redis-server

可以看到Redis的啓動端口爲6379(默認),進程id是5979,同時,前端啓動Redis後,終端將進入Redis控制檯,沒辦法繼續別的Linux命令,即這個終端窗口就”廢了”,只能輸入Redis自己的命令。

2)前端啓動的關閉命令:

強制關閉:Ctrl+c
正常關閉:[root@localhost bin]# ./redis-cli shutdown

下面對這兩個命令進行對比:

  • 強制關閉只需在Redis控制檯直接執行即可(redis可能會丟失部分數據)。
  • 正常關閉需要另開一個終端窗口才可執行(redis不會丟失數據,推薦使用)。

需要注意一點,一旦前端啓動的關閉命令執行,則redis控制檯關閉,redis服務也會停掉。

2、後端啓動與停止

後端啓動是我們開發中絕對會用到的方式,但在使用後端啓動命令之後,需要做如下幾步配置:

1)後端啓動的配置:

第一步,需要把redis源碼目錄下的redis.conf文件複製到redis安裝目錄的bin目錄下。

第二步,修改redis.conf文件,將daemonize的值改爲yes後保存。

[root@localhost bin]# vim redis.conf 

Linux的vim編輯器指令請自行學習,這裏就說vim中幾個最常用的指令:

i:進入編輯模式。

esc:退出編輯模式,進入瀏覽模式(進入vim編輯器,默認就是瀏覽模式)。

:wq:保存修改並退出vim編輯器。

經過上面幾步配置後,以後就無需再配置,下面就可以通過命令讓redis後臺啓動了。

2)後端啓動的命令:

[root@localhost bin]# ./redis-server redis.conf

可以發現後端啓動命令就只是比前端啓動命令多了” redis.conf”,意思很明確,就是讓redis根據這個配置文件的配置運行罷了,同時也可以看到,在啓動完redis後臺,終端不會進入redis控制檯,這就是將redis運行後臺了,我們可以查查看系統現在是不是有redis的進程:

[root@localhost bin]# ps -aux | grep redis

可以看到redis是運行着的,端口是6379,進程id是6087。

3)後端啓動的關閉命令:

強制關閉:[root@localhost bin]# kill -9 進程id
正常關閉:[root@localhost bin]# ./redis-cli shutdown

因爲後端啓動redis,沒辦法像前端啓動redis那樣直接ctrl+c強制關閉redis,如果需要強制關閉,那隻能通過殺死進程的方式停止redis。而正常關閉redis的命令與前端關閉一樣,這裏就不多說廢話。

項目中,建議使用正常關閉。因爲redis作爲緩存來使用的話,將數據存儲到內存中,如果使用正常關閉,則會將內存數據持久化到本地之後,再關閉。如果強制關閉,則不會進行持久化操作,可能會造成部分數據丟失。

四、Redis客戶端

1、redis自帶客戶端

在前面介紹redis安裝目錄下bin目錄的結構時,就已經標記出了redis的客戶端,它就是redis-cli。這個客戶端有兩個常用的功能:

  • 用來正常關閉redis服務。
  • 讓終端進入redis控制檯(後臺運行redis的場景下用到)。

1)啓動

啓動客戶端命令:

[root@localhost bin]# ./redis-cli -h 127.0.0.1 -p 6379
  • -h:指定訪問的redis服務器的ip地址
  • -p:指定訪問的redis服務器的port端口

如果使用的ip地址與端口都是默認的,則上述命令可以這麼寫:

[root@localhost bin]# ./redis-cli

使用默認配置:默認的ip【127.0.0.1】,默認的port【6379】

2)關閉

ctrl+c
127.0.0.1:6379> quit

要關閉該客戶端,使用上述兩個命令中任意一個均可,都不會影響redis數據的保存。

2、圖形界面客戶端

有一個redis的圖形界面客戶端軟件,名爲redis-destop-manager。這是該軟件的下載頁面,支持Windows、Mac OS X、Linux,請根據自己的電腦系統選擇下載,這裏以windows爲例,簡單說下這軟件的使用,安裝很簡單,一路下一步即可,安裝後打開該應用。

1)打開redis服務器連接配置

2)添加redis服務器連接並測試是否成功連接

3)查看redis服務器中所有的數據庫

4)查看個別數據庫中的鍵值對數據

3、代碼控制客戶端

  redis不僅可以使用命令來操作,目前基本上主流的語言都有客戶端支持,比如:java、C、C#、C++、php、Node.js、Go等。

  在官方網站裏有一些Java的客戶端,如:Jedis、Redisson、Jredis、JDBC-Redis等,其中官方推薦使用Jedis和Redisson。 在企業中用的最多的就是Jedis。
Jedis託管在github上,點擊打開。

1)簡單的redis使用

第一步:導入以下2個jar包

  • jedis-2.7.0.jar
  • commons-pool2-2.3.jar

第二步:創建Jedis連接使用Redis服務器

@Test
public void jedisClient() {
    // 創建Jedis
    Jedis jedis = new Jedis("192.168.128.128", 6379);
    // 通過Jedis賦值
    jedis.set("s2", "222");
    // 通過Jedis取值
    String s2 = jedis.get("s2");
    System.out.println(s2);
    // 關閉Jedis
    jedis.close();
}

第三步:改用Jedis連接池獲取Jedis

@Test
public void jedisPool() {
    // JedisPool
    JedisPool jedisPool = new JedisPool("192.168.128.128", 6379);
    // 通過連接池獲取jedis對象
    Jedis jedis = jedisPool.getResource();
    String s2 = jedis.get("s2");
    System.out.println(s2);
    // 關閉jedis客戶端
    jedis.close();
    // 關閉連接池
    jedisPool.close();
}

2)Spring整合jedisPool

第一步:

  • 添加spring的jar包
  • 配置spring配置文件applicationContext.xml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beans xmlns="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mlns:mvc="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mvc"
        xmlns:context="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
        xmlns:aop="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aop" xmlns:tx="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tx"
        xsi:schemaLocation="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spring-beans-3.2.xsd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mvc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mvc/spring-mvc-3.2.xsd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spring-context-3.2.xsd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aop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aop/spring-aop-3.2.xsd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tx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tx/spring-tx-3.2.xsd ">

        <!-- 連接池配置 -->
        <bean id="jedisPoolConfig" class="redis.clients.jedis.JedisPoolConfig">
            <!-- 最大連接數 -->
            <property name="maxTotal" value="30" />
            <!-- 最大空閒連接數 -->
            <property name="maxIdle" value="10" />
            <!-- 每次釋放連接的最大數目 -->
            <property name="numTestsPerEvictionRun" value="1024" />
            <!-- 釋放連接的掃描間隔(毫秒) -->
            <property name="timeBetweenEvictionRunsMillis" value="30000" />
            <!-- 連接最小空閒時間 -->
            <property name="minEvictableIdleTimeMillis" value="1800000" />
            <!-- 連接空閒多久後釋放, 當空閒時間>該值 且 空閒連接>最大空閒連接數 時直接釋放 -->
            <property name="softMinEvictableIdleTimeMillis" value="10000" />
            <!-- 獲取連接時的最大等待毫秒數,小於零:阻塞不確定的時間,默認-1 -->
            <property name="maxWaitMillis" value="1500" />
            <!-- 在獲取連接的時候檢查有效性, 默認false -->
            <property name="testOnBorrow" value="false" />
            <!-- 在空閒時檢查有效性, 默認false -->
            <property name="testWhileIdle" value="true" />
            <!-- 連接耗盡時是否阻塞, false報異常,ture阻塞直到超時, 默認true -->
            <property name="blockWhenExhausted" value="false" />
        </bean>

        <!-- redis單機 通過連接池 -->
        <bean id="jedisPool" class="redis.clients.jedis.JedisPool"
            destroy-method="close">
            <constructor-arg name="poolConfig" ref="jedisPoolConfig" />
            <constructor-arg name="host" value="192.168.128.128" />
            <constructor-arg name="port" value="6379" />
        </bean>
    </beans>

第二步:測試代碼

@Test
public void testJedisPool() {
    JedisPool pool = (JedisPool) applicationContext.getBean("jedisPool");
    Jedis jedis = null;
    try {
        jedis = pool.getResource();

        jedis.set("name", "lisi");
        String name = jedis.get("name");
        System.out.println(name);
    } catch (Exception ex) {
        ex.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if (jedis != null) {
            // 關閉連接
            jedis.close();
        }
    }
}

五、其他

1、redis數據庫數量配置

redis默認創建16個數據庫,如果需要修改數量庫的創建數量,可以修改redis.conf配置文件中databases的值爲改變。

2、redis數據庫選擇

redis默認使用下標爲0的數據庫,如若需要切換數據庫,可以在redis控制檯中,使用”select 下標號”選擇數據庫。

127.0.0.1:6379> select 15

3、問題

如果你用Xshell之類的終端軟件無法連接服務器,請查看Linux系統是否開放22端口,可通過修改iptable攔截規則開放22端口,若是使用阿里雲服務器,則需要修改安全組規則,具體步驟網上一堆,請自己搜索學習修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