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使用sizeof(),判斷當前系統是16位或者32位

不使用sizeof(),判斷當前系統是16位或者32位

#include <iostream>

int main(int argc,char* agrv[])
{
	int* p = NULL;

	int* pNext = p + 1;

	int res = (int)pNext;

	int nSystemBit = res<<3;

	std::cout<<nSystemBit<<std::endl;

	int i = 65536;
	std::cout << i; // 輸出0;//裝不下,最高位溢出,剩下16位的當然是0;
	i = 65535;
	std::cout << i; // 輸出-1;//-1的補碼是65535
}

構造函數中的this指針

-------------------------------原理-------------------------------

某些人認爲不應該在構造函數中使用this指針,因爲這時this對象還沒有完全形成。

但是,只要小心,是可以在構造函數中使用this指針的:

●在函數體中

●初始化列表中

因爲“對象還沒有完全形成”不意味着“什麼都沒有”。

在進入構造函數(及其chaining)之前,Compiler會:

●給class的instance分配內存

●建立運行時刻系統所需的信息(如vtbl等)

●##缺省地## 構造所有類成員

 
-----------------------------【能】---------------------------------1.class CMyWindow : public CWnd2.{3.private:4.CFilterGraph filterGraph;5.public6.CMyWindow() { filterGraph.SetVideoWindow(this); };7.};

表一
who be called
普通函數 class::fun()
構造函數 superclass::superclass() ==〉subclass::subclass()
析構函數 subclass::~subclass() ==〉superclass::~superclass()

表二
who where be called
非虛函數 everywhere class::fun()
虛函數 普通函數 obj.vfun()
虛函數 構造函數 class::vfun()
虛函數 析構函數 class::vfun()
1.class superclass2.{3.virtual ~superclass() { println("superclass::~superclass()") };4.};5.class subclass : public superclass6.{7.virtual ~subclass() { println("subclass::~subclass()") };8.};1.superclass  * super = new subclass();2.delete super;1.subclass::~subclass()2.superclass::~superclass()

構造函數的函數體(或構造函數所調用的函數)【能】可靠地訪問:

●基類中聲明的數據成員

●構造函數所屬類聲明的數據成員

這是因爲所有這些數據成員被保證在構造函數函數體開始執行時已經被完整的建立。

-----------------------------【不能】---------------------------------

構造函數的函數體(或構造函數所調用的函數)【不能】向下調用:

●被派生類重定義的虛函數

這是因爲在基類的構造函數執行期間,“對象還不是一個派生類的對象”。

---------------------------【有時】-----------------------------------

以下是【有時】可行的:

●傳遞 this 對象的任何一個數據成員給另一個數據成員的初始化程序

你必須確保該數據成員已經被初始化。好消息是你能使用一些不依賴於你所使用的編譯器的顯著的語言規則,來確定那個數據成員是否已經(或者還沒有)被初始化。壞消息是你必須知道這些語言規則(例如,基類子對象首先被初始化(如果有多重和/或虛繼承,則查詢這個次序!),然後類中定義的數據成員根據在類中聲明的次序被初始化)。如果你不知道這些規則,則不要從this對象傳遞任何數據成員(不論是否顯式的使用了this關鍵字)給任何其他數據成員的初始化程序!如果你知道這些規則,則需要小心。

----------------------------用途----------------------------------

好的OO設計強調“高聚合”,這樣會產生很多小的責任單一的對象(其實“單一責任原則”根本就是最基礎的OO原則)。

那麼,小對象之間的協作就需要配置(其實“協作可配置”本身就是我們希望的靈活性所在):

●比如Observer模式中subject和observer的協作需要調subject.RegistorObserver(observer)來配置

●再比如多媒體框架DirectShow中filterGraph和videoWindow的協作需要調filterGraph.SetVideoWindow(videoWindow)來配置

而構造函數是很典型的配置時機,舉例如下:

--------------------------附錄------------------------------------

順便總結基礎知識

需要明瞭的是,【構造/析構/普通】和【虛/非虛】是完全獨立的分類方式:

●只要是“構造/析構”就“串聯(chaining)”

●只要是“虛函數”就“可能obj.vfun()”

它們可以“一起生效”但“不互相干擾”,比如虛析構函數的情況,看下面的例子:

執行

的結果是打印出

這意味着當執行delete super;時:

●是否是chaining式call呢?是。因爲是析構函數。

●那chaining call從哪裏開始呢?從subclass::~subclass() ==〉superclass::~superclass(),

因爲superclass * super的實際對象的類型是subclass。

參考:http://www.vckbase.com/index.php/wv/688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