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史概論》讀後感

《數學史概論》讀後感
jiangfei
2016-02-04


學習一樣東西,最好的方法是學習它的歷史,搞清楚這個東西產生的背景。這樣就能明白所學的東西爲什麼是現在這個樣子,而不是別的樣子。


其實現在的數學,是數學史上所有對數學探索的知識所形成的最優化的表達。針對某個數學問題,在歷史上形成過各種各樣的表達方式,數學家們對比選取了裏面最好的表達方式,然後我們在數學課本里就看到了目前“最好”的結論。


數學是人們對“現實世界”規律的一種高度抽象,數學只是一種工具,它並不是真理。數學這種工具,對世界的運轉規律進行歸納總結,形成一種規律性的描述,並用這種規律性的描述來幫助人們對不易感知的事物進行預測(或計算)。


人們在總結這些規律的時候是基於一些公理,這些公理也逐漸的變的越來越小的粒度,就像人們對物質的探索,由分子到原子再到更細小的組成單位。這種細小的公理單位就是數學基礎,當前的數學基礎還處於研究探索階段,未有定論(形成了邏輯主義、直覺主義、形式主義三大分支)。並且我個人感覺,可能永遠不會有定論,這種形而上的探索沒有邊界。


對數學史瞭解了之後,就像在一個城市了有了一個城市地圖,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你能清楚的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沒有這張地圖,你就會受目力所限,只能看到視線範圍內的道路和建築物,你就會迷惑當前正在走的路還有多遠,隔壁街區都有啥東西,而手裏有了地圖,就會做到心中有數,從而安心於當前所走的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