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響應者鏈條

首先,當發生事件響應時,必須知道由誰來響應事件。在IOS中,由響應者鏈來對事件進行響應,所有事件響應的類都是UIResponder的子類,響應者鏈是一個由不同對象組成的層次結構,其中的每個對象將依次獲得響應事件消息的機會。當發生事件時,事件首先被髮送給第一響應者,第一響應者往往是事件發生的視圖,也就是用戶觸摸屏幕的地方。事件將沿着響應者鏈一直向下傳遞,直到被接受並做出處理。一般來說,第一響應者是個視圖對象或者其子類對象,當其被觸摸後事件被交由它處理,如果它不處理,事件就會被傳遞給它的視圖控制器對象viewcontroller(如果存在),然後是它的父視圖(superview)對象(如果存在),以此類推,直到頂層視圖。接下來會沿着頂層視圖(top view)到窗口(UIWindow對象)再到程序(UIApplication對象)。如果整個過程都沒有響應這個事件,該事件就被丟棄。一般情況下,在響應者鏈中只要由對象處理事件,事件就停止傳遞。

一個典型的相應路線圖如:

First Responser – > The Window – >The Application – > App Delegate

正常的響應者鏈流程經常被委託(delegation)打斷,一個對象(通常是視圖)可能將響應工作委託給另一個對象來完成(通常是視圖控制器ViewController),這就是爲什麼做事件響應時在ViewController中必須實現相應協議來實現事件委託。在iOS中,存在UIResponder類,它定義了響應者對象的所有方法。UIApplication、UIView等類都繼承了UIResponder類,UIWindow和UIKit中的控件因爲繼承了UIView,所以也間接繼承了UIResponder類,這些類的實例都可以當作響應者。

一、事件分類

對於IOS設備用戶來說,他們操作設備的方式主要有三種:觸摸屏幕、晃動設備、通過遙控設施控制設備。對應的事件類型有以下三種:

1、觸屏事件(Touch Event)

2、運動事件(Motion Event)

3、遠端控制事件(Remote-Control Event)

今天以觸屏事件(Touch Event)爲例,來說明在Cocoa Touch框架中,事件的處理流程。首先不得不先介紹響應者鏈這個概念:

二、響應者鏈(Responder Chain)

先來說說響應者對象(Responder Object),顧名思義,指的是有響應和處理事件能力的對象。響應者鏈就是由一系列的響應者對象構成的一個層次結構。

UIResponder是所有響應對象的基類,在UIResponder類中定義了處理上述各種事件的接口。我們熟悉的UIApplication、 UIViewController、UIWindow和所有繼承自UIView的UIKit類都直接或間接的繼承自UIResponder,所以它們的實例都是可以構成響應者鏈的響應者對象。圖一展示了響應者鏈的基本構成:

技術分享
這裏寫圖片描述
圖一

從圖一中可以看到,響應者鏈有以下特點:

1、響應者鏈通常是由視圖(UIView)構成的;

2、一個視圖的下一個響應者是它視圖控制器(UIViewController)(如果有的話),然後再轉給它的父視圖(Super View);

3、視圖控制器(如果有的話)的下一個響應者爲其管理的視圖的父視圖;

4、單例的窗口(UIWindow)的內容視圖將指向窗口本身作爲它的下一個響應者

需要指出的是,Cocoa Touch應用不像Cocoa應用,它只有一個UIWindow對象,因此整個響應者鏈要簡單一點;

5、單例的應用(UIApplication)是一個響應者鏈的終點,它的下一個響應者指向nil,以結束整個循環。

三、事件分發(Event Delivery)

第一響應者(First responder)指的是當前接受觸摸的響應者對象(通常是一個UIView對象),即表示當前該對象正在與用戶交互,它是響應者鏈的開端。整個響應者鏈和事件分發的使命都是找出第一響應者。

UIWindow對象以消息的形式將事件發送給第一響應者,使其有機會首先處理事件。如果第一響應者沒有進行處理,系統就將事件(通過消息)傳遞給響應者鏈中的下一個響應者,看看它是否可以進行處理。

iOS系統檢測到手指觸摸(Touch)操作時會將其打包成一個UIEvent對象,並放入當前活動Application的事件隊列,單例的UIApplication會從事件隊列中取出觸摸事件並傳遞給單例的UIWindow來處理,UIWindow對象首先會使用hitTest:withEvent:方法尋找此次Touch操作初始點所在的視圖(View),即需要將觸摸事件傳遞給其處理的視圖,這個過程稱之爲hit-test view。

UIWindow實例對象會首先在它的內容視圖上調用hitTest:withEvent:,此方法會在其視圖層級結構中的每個視圖上調用pointInside:withEvent:(該方法用來判斷點擊事件發生的位置是否處於當前視圖範圍內,以確定用戶是不是點擊了當前視圖),如果pointInside:withEvent:返回YES,則繼續逐級調用,直到找到touch操作發生的位置,這個視圖也就是要找的hit-test view。
hitTest:withEvent:方法的處理流程如下:
首先調用當前視圖的pointInside:withEvent:方法判斷觸摸點是否在當前視圖內;
若返回NO,則hitTest:withEvent:返回nil;
若返回YES,則向當前視圖的所有子視圖(subviews)發送hitTest:withEvent:消息,所有子視圖的遍歷順序是從最頂層視圖一直到到最底層視圖,即從subviews數組的末尾向前遍歷,直到有子視圖返回非空對象或者全部子視圖遍歷完畢;
若第一次有子視圖返回非空對象,則hitTest:withEvent:方法返回此對象,處理結束;
如所有子視圖都返回非,則hitTest:withEvent:方法返回自身(self)。

技術分享
這裏寫圖片描述
圖二

加入用戶點擊了View E,下面結合圖二介紹hit-test view的流程:

1、A是UIWindow的根視圖,因此,UIWindwo對象會首相對A進行hit-test;

2、顯然用戶點擊的範圍是在A的範圍內,因此,pointInside:withEvent:返回了YES,這時會繼續檢查A的子視圖;

3、這時候會有兩個分支,B和C:

點擊的範圍不再B內,因此B分支的pointInside:withEvent:返回NO,對應的hitTest:withEvent:返回nil;

點擊的範圍在C內,即C的pointInside:withEvent:返回YES;

4、這時候有D和E兩個分支:

點擊的範圍不再D內,因此D的pointInside:withEvent:返回NO,對應的hitTest:withEvent:返回nil;

點擊的範圍在E內,即E的pointInside:withEvent:返回YES,由於E沒有子視圖(也可以理解成對E的子視圖進行hit-test時返回了nil),因此,E的hitTest:withEvent:會將E返回,再往回回溯,就是C的hitTest:withEvent:返回E—>>A的hitTest:withEvent:返回E。

至此,本次點擊事件的第一響應者就通過響應者鏈的事件分發邏輯成功的找到了。

不難看出,這個處理流程有點類似二分搜索的思想,這樣能以最快的速度,最精確地定位出能響應觸摸事件的UIView。

三、說明

1、如果最終hit-test沒有找到第一響應者,或者第一響應者沒有處理該事件,則該事件會沿着響應者鏈向上回溯,如果UIWindow實例和UIApplication實例都不能處理該事件,則該事件會被丟棄;

2、hitTest:withEvent:方法將會忽略隱藏(hidden=YES)的視圖,禁止用戶操作(userInteractionEnabled=YES)的視圖,以及alpha級別小於0.01(alpha<0.01)的視圖。如果一個子視圖的區域超過父視圖的bound區域(父視圖的clipsToBounds 屬性爲NO,這樣超過父視圖bound區域的子視圖內容也會顯示),那麼正常情況下對子視圖在父視圖之外區域的觸摸操作不會被識別,因爲父視圖的pointInside:withEvent:方法會返回NO,這樣就不會繼續向下遍歷子視圖了。當然,也可以重寫pointInside:withEvent:方法來處理這種情況。

3、我們可以重寫hitTest:withEvent:來達到某些特定的目的,下面的鏈接就是一個有趣的應用舉例,當然實際應用中很少用到這些。

參考文檔:

https://developer.apple.com/library/ios/#documentation/EventHandling/Conceptual/EventHandlingiPhoneOS/event_delivery_responder_chain/event_delivery_responder_chain.html#//apple_ref/doc/uid/TP40009541-CH4-SW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