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IPv6(一)

 
       第1 IP基礎概述 
 
  
       IP位於網絡模型的網絡層,主要功能是讓封包(packet)在不同的網路之間成功地進行傳遞。它規定了網路的定址方式﹐及處理資料在不同網路之間的傳遞方式﹑處理子網路之間的傳遞﹑決定路由路徑﹑網路環境﹑資料處理順序﹑等等工作。
       I Pv4地址爲3 2位長,經常以4個兩位十六進制數字表示,也常常以4個0至2 5 5間的數字表示, 數字間以小數點間隔。每個I P主機地址包括兩部分:網絡地址,用於指出該主機屬於哪一個 網絡(屬於同一個網絡的主機使用同樣的網絡地址);主機地址,它唯一地定義了網絡上的主機。 這種安排一方面是I P協議的長處所在,另一方面也導致了地址危機的產生。
       I Pv4地址被分爲五類,只有三類用於I P網絡,這三類地址一度被認爲足以應付將來的網絡 互聯。A類地址只有1 2 6個,用於那些最大的實體,如政府機關,因爲它們連接着最多的主機: 理論上最多可達一千六百萬臺。B類地址大約16 000個,用於大型機構,如大學和大公司,理論上可支持超過65 000臺主機。C類網絡超過兩百萬個,每個網絡上的主機數量不超過2 5 5個, 用於使用I P網絡的其他機構。
 
       在數據鏈路層,數據被髮送到與計算機的網絡接口相關聯的地址。這意味着每個將計算機連接到網絡的設備都有一個類似於序列號的地址:對該連接設備這個地址通常是唯一的,每個設備“偵聽”目的地址與自己的地址相同的數據包。如果一個系統沒有連接到特定網絡上的設備,它就不能與網絡上的其他系統在數據鏈路層上直接通信。
       不在同一個物理網絡上的系統不能在數據鏈路層直接進行通信的部分原因,在於連接在不同的網絡上的計算機往往使用不同的協議。例如:使用令牌環網的計算機無法理解以太網上傳輸的數據。另一個原因是鏈接不同鏈路層協議的網絡需要特殊類型的系統,這種系統被稱爲網關(gateway)。網關是一個同時連接兩個或更多運行不同協議網絡的計算機,它可以將來自一種數據鏈路層協議的數據翻譯成另一種協議。但即便有了網關,仍然需要一些其他的辦法來連接異構的網絡。
       數據鏈路層的上一層被稱爲網際層,正是在這一層,位於不同物理網絡上的設備可以進行通信。每一個接口被分配了一個網際層地址,這個地址在連接在該互聯網絡上的所有系統中具備唯一性(使用I P連接到網絡上的系統通常稱爲主機)。所有連接在同一個互聯網絡上的主機可以理解這些地址,並可以在必要時使用各種方法將這些地址與數據鏈路層的地址進行映射。路由器正是在I n t e r n e t層發揮作用的:這些系統(也可以是網絡協議網關)連接在兩個或更多的網絡上,並由連接到這些網絡上的所有主機使用,以向遠端網絡上轉發數據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