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閱讀一點的理由

有時候,我們要少讀一點書。

古往今來很多人提過要少讀一點書的重要。我比較了一下他們的說法,大概不出兩大類。

第一大類,少閱讀還是爲了多閱讀,有點休息爲了走更遠的路的味道:

譬如:要少讀,纔會精通。

這一點,李光地說得最有意思:“如領兵十萬,一樣看待,便不得一兵之力;如交朋友,全無親疏厚薄,便不得一友之助。領兵必有幾百親兵死士,交友必有一二意氣肝膽,便此外皆可得用。

朱光潛在這方面也說得很透:“與其讀十部無關輕重的書,不如以讀十部書的時間和精力去讀一部真正值得讀的書;與其十部書都只能泛覽一遍,不如取一部書精讀十遍。

 

可是,我更喜歡的,倒是第二類理由。

人生本來就不只有閱讀。

叔本華說:“讀書時,作者在代我們思想,我們不過在追尋着他的思緒,好像一個習字的學生在依着先生的筆跡描畫。”因此,他說:“讀書時,我們的頭腦實際成爲別人的思想的運動場了。所以讀書甚多或幾乎整天讀書的人,雖然可藉此養精蓄銳,休養精神,”但是卻會“漸漸喪失自行思想的能力,猶如時常騎馬的人終於會失去步行的能力一樣。”(《論讀書》)

夏丏尊語:“讀成文的書與讀不成文的書,須兼程並進,相輔相助。學習的方法可有各式各樣,有時需用實驗的方法,有時需用觀察的方法,有時需用演習的方法,並不一定都依靠書。

少讀書,甚至不會讀書,也能有極大的智慧,也有例子,譬如慧能大師。一個幼年喪父,家貧而沒有識字機會的小孩,只不過在一個送柴給客人的路上,聽人家誦《金剛經》,“心即開悟”,不但由此開始他的求道之旅,並且成爲禪宗六祖,由門人整理口述而成《六祖壇經》,流傳至今。

 

除了這種特例,笛卡兒則從另一個面向,告訴我們他是怎麼放下閱讀,而發現了更根本的事情。

笛卡兒自述早年進的是歐洲最著名的學校,並且“以爲讀書可以得到明白可靠的知識,懂得一切有益人生的道理,所以我如飢似渴地學習。

但是他畢業後卻看法大變,“發現自己陷於疑惑和謬誤的重重包圍”,因此做了這樣的決定:

除了那種可以在心裏或者在世界這本大書裏找到的學問之外,不再研究別的學問。於是趁年紀還輕的時候就去遊歷,……

然而,這一段考察各地風俗人情的經歷(其間他甚至參與過一場戰爭),除了讓他大開眼界之外,仍然無助於讓他發現過去在書本所沒有發現的真理。於是他下定決心:“同時也研究我自己,集中精力來選擇我應當遵循的道路。這樣做,我覺得取得的成就比不出家門、不離書本大多了。

而後,他就把自己的心得整理爲《談談方法》。(以上摘文出自北京商務印書館譯本。)

 

《談談方法》的原書名是《談談正確運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門學問裏尋求真理的方法》,由於太長,所以簡稱爲《談談方法》。

笛卡兒的原意,認爲他談的方法是可以爲每一個人所用的,並且不想讓人覺得深奧難解、板起臉來說教,因此他堅持稱之爲“談談”,而不說是“論”,只可惜今天大家仍然習稱爲“方法論”,而忘了笛卡兒的本意。

笛卡兒認爲,所謂的“智慧”,“指的並不只是處事審慎,而是精通人能知道的一切事情,以處理生活、保持健康和發明各種技藝”,而“這種知識要能夠做到這樣,必須是從一些根本原因推出來的……也就是本原”。(出自另一本著作《哲學原理》的法文版譯本序文。)

而他在摸索,思考這個“本原”的時候,用的就是他所說的:“任何一種看法,只要我能夠想象到有一點可疑之處,就應該把它當作絕對虛假的拋掉”,因此,思考最重要的是“懷疑”。所以,“我思故我在”裏的“思”,不是別的,是“懷疑”。

 

因此,笛卡兒談了談他的四個方法,原話就清楚明白,真的是“談談”:

第一條是:凡是我沒有明確地認識到的東西,我決不把它當成真的接受。……

第二條是:把我所審查的每一個難題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份,以便一一妥爲解決。(英文譯本中則強調切分的“部份”越多越好。)

第三條是:按次序進行我的思考,從最簡單、最容易認識的對象開始,一點一點逐步上升,直到認識最複雜的對象;就連那些本來沒有先後關係的東西,也給它們設定一個次序。

最後一條是:在任何情況之下,都要儘量全面地考察,儘量普遍地複查,做到確信毫無遺漏。

 

由於這是一個很顛覆的過程,也可能很漫長的過程。就像打掉舊屋要重建,新屋沒建起來的時候,需要有一個暫時的居處。因此他爲了“受到理性的驅使,在判斷上持猶疑態度的時候,爲了不至於在行動上猶疑不決,爲了今後還能十分幸運地活着”,給自己定了一套臨時的行爲規範。這幾條行爲準則,歸納整理起來是這樣的:

一、遵從這個社會及法律的規定。在所有的意見中,採取最遠離極端,最中道之見,來約束自己。

二、在不明白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時,要跟從或然率。看不出或然率大小比較的時候,還是要做一抉擇。一旦抉擇,就不再以爲它們可疑,而相信那是最可靠,最正確的看法,果斷堅決,不再猶豫,反覆無常。就像密林中迷路的人,總要前行,不能停留在原地。

三、永遠只求克服自己,而不求克服命運。只求改變自己的願望,而不求改變世間的秩序。要始終相信一點,除了我們自己的思想,沒有一樣事情我們可以自主。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善。改善不了的,就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事,就不要去癡心妄想。這樣也就可以安份守己,心滿意足。

 

笛卡兒的《談談方法》的重點就是如此。

憑着這種方法,我覺得有辦法使我的知識逐步增長,一步一步提高到我的平庸才智和短暫生命所能容許達到的最高水平。”笛卡兒說。

這可以說是少讀書或不讀書也能追求智慧的方法,但這也可以說是所有閱讀上的終極方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