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協議族——引言和底層技術

最近在看福羅贊教授的TCP/IP協議族一書,書內容比較多,想想還是把一些自認爲蠻重要的內容稍微記一下,方便學習:

1)因特網上的大事件:4個結點的ARPANET建立(1969)=》ARPA的主機實現NCP(1970)=》TCP/IP協議族的開發開始(1973)==》UNIX分發到各學校/研究站點(1978)

==》CSNET建立(1981)==》TCP/IP成爲ARPANT的正式協議(1983)==》MILNET問世(1983)==》NSFNET建立(1986)==》ARPNET退役,它被NSFNET取代(1990)==》NSFNET又迴歸到科研網(1995)==》開始出現因特網服務提供者(ISP)這樣的公司(1995)。

2)協議和標準:協議就是用以管道通信的一組規則,以規定兩個人如何開始對話,怎樣使對話繼續,怎樣結束對話。協議的三個關鍵要素:語法、語義、時序。

                             標準:它保證了數據與電信技術與處理過程在國內和國際上的互操作性。

3)TCP/IP協議族:原始的TCP/IP協議族定義爲建立在硬件基礎上的四個軟件層:網絡接口層==》網際層==》運輸層==》應用層,不過目前的TCP/IP協議族被認爲是一個五層模型。

4)編址:4個級別編址:物理地址(MAC)、邏輯地址(IP)、端口地址(port)、特定應用地址。他們工作在哪個層應該還是很容易的。個人理解MAC地址基本上應用於局域網中,IP地址應用與Internet上,各個網絡上計算機進行通信,

端口應用與計算機上,識別計算機上不同的通信程序。

5)IEEE計算機協會啓動了一個項目,稱爲802項目。數據鏈路層分爲兩層:邏輯鏈路層(LLC)和媒體接入層(MAC)。

6)幀格式如下,其中前導8字節是在物理層,從DA開始是數據鏈路層。64B<=數據鏈路層幀的長度<=1518B;

802.3幀結構

前導
8字節
DA
6字節
SA
6字節
長度
2字節
數據 CRC
7)802.3標準定義了以太網,其發展歷程爲標準以太網(10Mbps)==>快速以太網(100Mbps)==>吉比特以太網(1Gbps)==>10G以太網(10Gbps)。

8)802.11定義了無線局域網,802.15標準定義了藍牙(bluetooth)技術實現,無線個人局域網(WPAN)。

9)點到點廣域網:56K調制解調器,DSL技術、電纜調制解調器、T線。還有PPP協議。這些技術不懂,就自己百度了。

10)交換廣域網:X.25、幀中繼、ATM。不懂百度吧。

11)連接設備:轉發器(集線器):工作在物理層,不具備過濾功能,只具有轉發功能,廣播。

                            網橋(二層交換機):工作在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網橋可以檢查包含在幀中的MAC地址,具有過濾功能。它可以檢測目的MAC地址,決定由哪個端口將幀發出去。

                          路由器(三層交換機):工作在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網絡層。路由器可以把多個局域網連接起來,也可以把多個廣域網連接起來。

路由器每個接口都有一個一個MAC地址和一個IP地址;路由器只在如下的分組到達時才發揮作用,即分組的物理目的地址與分組抵達時的接口的物理地址相匹配;路由器在轉發分組時要改變分組的物理地址(源MAC,目的MAC)。

如果要細究3層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區別可以去51CTO看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