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創業的討論(轉)

寧做創業狼,不做打工狗  
  


  本文謹獻給那些正欲創業,和正在創業,及創業失敗了的經理人。——沒有創業過的人,永遠不會體悟創業究竟意味着什麼……


  年終歲初,正是職業經理人,尤其是高級職業經理人慾動之時。往哪裏動?無非有三個選擇:一是內部調動;二是跳槽;三是創業,換一種職場角色。

  職場中有創業念頭的經理人很多,付諸實施的也不少。有許多經理人,尤其是剛剛30出頭的經理人會認爲:在當今的社會不創業,就如同白來世界上走一遭!因爲太多賺大錢的老闆水平比自己差遠了!他能成我怎麼就不能成?於是說幹就幹,轟轟烈烈的創業開始了,其結果如何呢?

  由於我做獵 頭顧問工作的特殊性,幾乎每天都是英雄眼前過,而創業失敗歸來的英雄可謂是數不勝數。總結經理人創業史會發現:經理人創業的頭三年,生活質量下降者是百分之百;在兩年之內創業失敗,關門破產倒掉者佔九成;真正能熬過三年的非常稀少。

  每一個創業失敗者都有一本難唸的經,其中一位名叫M郭的CFO創業失敗歸來後的無限感慨,頗值得我們品味。

  200萬就這樣打了水漂? 

  一日,經朋友推介,M郭先生約我到一家茶社聊天。下面是我們對話的內容。

  M郭:“我今天就想請您幫我做一次職業輔導,並推薦一份工作——月薪5000元就行!”

  筆者:“看您的資歷,月薪可不應是這個數……”此前M郭做過一家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區某一公司的財務總監,年薪曾到50萬;六年前到國內一家頗具規模的民營企業做CFO;2004年夏天,自己開始創業。

  圍繞這區區5000元月薪訴求的來歷,M郭給我講述了他的創業經歷。

  創業前,他所擔任過CFO的那家民企,鼎盛時在業內名列前茅,年銷售額近8億元。後來老闆(董事長)撤資不幹了,無奈中,他就和該公司的總經理、營銷副總三人組成了創業團隊,註冊了新公司,註冊資本500萬元。原總經理是第一大股東,佔60%股份,做法人代表;他是第二股東,佔30%股份,主管行政財務;那位營銷副總佔10%股份,仍管營銷。他們三人帶領着原企業主要骨幹人員,在同一行業內開始了創業。

  然而500萬資金在不到8個月的時間裏就耗得差不多了,而隨後企業每個月以20萬元的額度虧損!怎麼辦?三個股東協商後繼續按股份比例投資彌補虧損。於是,M郭每個月從家裏拿出6萬元補虧,大概持續了將近一年。等幾乎把家裏的錢花光了,卻還見不到曙光,企業繼續虧損。M郭夫人不幹了,給他下了最後通牒:“我們娘倆也不希望跟着你榮華富貴,但你不要繼續填坑了,給我們家留點活命錢吧!不論你幹什麼,只要每個月給家拿回來5000元錢就行。”

  “這就是我今天讓您給我推薦一份5000元月薪工作的緣由……”這位經理人半開玩笑地對我說。我們接着聊。

  筆者:“那您的股份後來變現了嗎?”

  M郭:“變什麼現?我一分沒要!”

  筆者:“爲什麼沒要?前後共投進去200多萬,也沒個說法?”

  M郭:“要什麼說法?啥都不說了吧。我也投不起了,我也不願虧了,我把股份全部轉讓給大股東了(三股東不願意要),我再也不用每月從家裏面拿錢填坑了。”

  創業付出,怎一個“錢”字了得?

  筆者:“你估算一下這20個月的付出有多大?”

  M郭:“20個月的付出除直接投了200多萬外,其他的無法估量。但我覺得比前半輩子付出的都多得多!”他以毋庸置疑的口氣感嘆到。

  筆者:“你只是二股東,那位大股東的付出同你相比如何?”

  M郭:“他是法人代表,他的壓力自然要比我大多了!我的付出和他相比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筆者:“能否舉例說明?”

  M郭:“單看他的面色,這20個月老了快10歲。”

  筆者:“有了這20個月的創業經歷,你對老闆的理解應該有了很大的變化吧?”

  M郭:“那當然!過去我做財務總監給老闆打工,幫着老闆融了不少資金。可千萬元的資金一轉眼三下五除二老闆就把錢花沒了,而正經活兒還沒幹呢!就心想我要是做了老闆,一定把錢用在該花的地方,踏踏實實地做事。然而,20個月來我充分理解了原來的老闆:作爲企業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每一筆錢都該花,老闆緊摳慢摳,錢還是很快就沒有了。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做老闆不知道什麼叫花錢如流水啊!”

  筆者:“開公司花錢是否就像關不上的水龍頭,無論如何也止不住水嘩嘩地流?”

M郭:“沒錯,您的比喻太恰當了!您真正理解了老闆!我給沒當過老闆的人說,他們都不信。”

  筆者:“您現在退出了股東,也退出了公司,有什麼感覺?”

  M郭:“如同解放似的,如釋重負,終於看到了曙光。”

  筆者繼續問:“你現在理解了當初老闆爲什麼要撤資嗎?”

  M郭:“當初老闆要撤資,我們三個死勸活勸可就是不行,老闆撤資堅決。最後我們三個一商議:老闆不干我們幹!本來平時的活兒就是我們乾的,原班人馬,原來熟悉的市場,不就是流動資金嗎!計劃半年就會有正現金流,500萬的投資,含着豐足的備用金,無論如何花都能把公司開起來!可沒想到,20個月,500萬花完後,我們三個又投進去將近300萬,幾乎全打水漂了!雖然有些收入,但少得可憐。我們後來遇到經營困難時,也總結反思當初老闆爲什麼要撤資,估計是這個行當太不好乾了,不確定性因素太多了。但真正的原因,我們現在也不清楚。”

  筆者:“還是你們三個人的管理團隊,還是原班人馬,做了5年本已經熟悉的市場,怎麼就賺不了錢呢?原來你們幾個帶着員工隨便一年都能幹幾個億,如此大的差異,其原因是什麼?”

  M郭:“我在退出前也做了反思,前後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反差,其區別有二。一是我們三個過去都沒有當過老闆,過去總認爲老闆有許多不是,總在評價老闆的短長,等真正自己當老闆了,才知道老闆真不是好當的:需要處理的事情比經理人複雜得多了,當了老闆才知道一個人的能力水平太有限了,才知道過去自己對自己能力評估過高了。二是過去我們幾個人總認爲自己正確,是老闆阻礙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自己很多想法不能實施。其實離開了過去的舞臺,再幹原來的事情幾乎不可能。我們沒有了舞臺,就得打造自己的舞臺——500萬的預算投資本想着綽綽有餘,事實上根本不夠。”

  誰能保證總有救命稻草?

  和M郭談到這裏,我總結了一下我接觸的創業英雄——失敗的原因太多了,但都有一共同的原因,就是現金流接續不上。

  有些創業者會充滿遺憾地說:就差那麼一點兒錢,當時要是有那麼一點兒錢,就會完全是另外一番光景。言外之意,就是人快餓死了,給他口飯吃也許就會活過來。但是誰能保證就不會再有捱餓的時候?當再餓的時候誰又能保證剛好還有那麼一口飯呢?其實做企業,就是要做到當企業每次捱餓時,都有那麼一口飯讓企業存活下來。許多企業把永續經營當作努力的方向,然而永續經營何其難也!於是我在思考一個問題:經理人要憑自己的能力重新打造一個舞臺的成本,究竟有多大?

  創業成本究竟有多大?

  我和許多創業成功(所謂成功,是指企業和老闆還都正常活着),以及創業失敗者深聊過。當談及創業成本時,幾乎每個人都感慨萬千:創業成本實在太大了!以至於大到不能簡單的用金錢來衡量,而最終又都轉化爲錢,化爲創業的直接成本。

  我接觸的許多經理人創業,大多都像這位CFO——M郭一樣,創業年齡大多都在30~40歲之間,把前半生家裏的積蓄花光了,又不得不開始重新打工。

  很多經理人創業都是先做計劃書,把商業計劃書做得非常詳盡,其中必然涉及到預算問題。創業預算應該這樣看:當計劃50萬就能賺到正現金流時,其實至少得500萬。那創業者會說:計劃花50萬,我提前準備出500萬不就得了嗎?如果你真能準備出500萬,那麼你的創業完成至少需要5000萬!爲什麼?因爲創業者的膽量和計劃是根據你的現金來決定的,這叫物質決定意識。有了現金,你就想做事。無論你多保守,你都會做出超出實際運營能力的方案。因爲創業的人大多都是激進派,或說樂觀派。而保守者通常也不會張羅着創業。

其實,創業計劃書不可能把遇到的問題都列舉出來,事情的變化太多了,你不可能把未來的風險都列出來。如果都列出來還叫風險嗎?風險就是你不知道甚至是不可預知的。商業計劃書無論多麼詳盡,其實最多隻是接近事情本身的20%。所以,創業就是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應對未來的偶然事件。而這個不確定性的成本有多高,誰也說不清楚。所以,創業的風險就在不確定性,或者說叫偶然性,創業成功者一定是成功戰勝了一個個小概率事件。而化解這小概率事件同樣需要錢。總之,創業的過程,就是缺錢的過程。這是任何創業者在寫商業計劃書時都不可能想到的,就算想到了也只是想想而已。真正缺錢時,才知道缺錢是什麼滋味;真正創業後,才知道錢是那麼不值錢,錢是那麼不禁花!所以,天下的老闆都“摳門”,都節儉,所謂“大方”那都是不得已而爲,是外大方。所以有一個頗具規模企業的經理人曾感慨地說:一個企業裏面真正最節儉的是老闆。

  經理人,你想過搭臺的風險嗎?

  經理人在日常操盤中見到的風險,都是有限的。通常老闆完成了創業後,纔會請來經理人操盤,因而創業階段企業抵禦了多少風險,經理人很難猜想到——這是沒有創過業的人不可能想到的。

  另外,企業的風險是與企業存續永遠相伴的,每一次風險化解了就變成了企業寶貴的經驗財富,沒有化解就變成了災難。企業做成了有做成的風險,做大了有做大的風險,高危風險大多在老闆層面遇見和解決,而經理人層面是無法見到的。經理人見到的風險大多是經營管理中的風險,而背後的風險要比日常經營管理中的難度係數大得多。

  所以,經理人在創業商業計劃書裏面預估的風險,只是經理人自己經歷過的、看得見的風險,是經營管理中的有限風險。打個比喻說,就是舞臺演員演戲的風險。演員演戲的風險都是有限的,演員哪裏知道老闆在搭臺子和維護臺子的成本和風險呢?而經理人創業,尤其知名企業大平臺出來的成功經理人,見過大世面,創業一上來就想搭大臺子和高質量臺子,而手裏那點錢也就夠演戲的費用——因爲經理人的收入就是作爲演員的薪酬所得,哪夠用來搭臺子?所以臺子沒有搭起來錢就花光了,或者臺子搭得質量不好,還沒有開場臺子就塌了,或者臺子搭好了沒有維護費用,破臺子怎麼唱戲?等到臺子都搭好了,又請不起演員,戲該怎麼演?所以,經理人創業遇到的風險,都是從前未曾遇到過的老闆層面風險。

創業失敗,歸去來兮……

  筆者:“通過您這20個月的創業,您有什麼收穫?”

  沉思了一下的M郭說:“失敗就是我的最大收穫!雖不成功,但我嘗試了,我經歷了,我做了我想做的事情。這對我今後與老闆相處會大有幫助,因爲我親自體驗了一下做老闆的生活方式。”

  筆者:“老闆是什麼生活方式?”

  M郭:“對未來充滿着希望,卻永遠持續地付出!” 

思路決定出路

 “思路決定出路”!!!這句話很多人聽說過,但是轉眼即忘,但是我身邊的事實卻隨時都在驗證這個道理!我所在的大學有一個女同學,是班級唯一的溫州人,長的比較醜,學習也不 用心,家裏父母是開皮鞋廠的,所以經濟寬裕一點。在班上每次考試都處於中下等,有點錢喜歡炫耀,挺拽,所以男同學不追她,女同學瞧不起她。可是這個女孩最 喜歡吹噓自己畢業後5年內要買輛寶馬車,送給未來的老公做結婚禮物,別人都覺得她是意*,更加討厭她了。 

但是這個女孩行爲方式就是不一樣,別人忙着考證過級,學習考研,提高知識儲備將來好找工作,她最不喜歡的就是學習,最喜歡的是晚上在學院門口擺地攤, 從周圍的小商品市場進來一些劣質小玩意,高聲叫賣,不怎麼賺錢,後來自己又賣糖葫蘆,不賺錢後來又自己買個高壓鍋,晚上崩爆米花,兩塊錢一鍋的那種,這樣 混到畢業,竟然聽她親口說自己大學四年共賺了近2萬元。 

  畢業後,她沒有找工作直接去杭州絲綢一條街,在親戚的幫助下開了一個小門面,三年後據說就發財了,同學聚會時竟然開輛本田來參加。5年還沒有到,但是她原來說的送寶馬車給老公的諾言,很多同學開始相信了。 

  這個現實的例子說明什麼?說明這個女孩的理念比較先進,別人費了老鼻子力氣在考研,在學習,在考證,她卻認準了做生意,壓根就沒有想着將來去打工,結果畢業幾年後就變成所謂的 成功人士,而大學時代綜合素質比她高很多的其他同學,要麼拿着一個月一兩千的工資,要麼剛剛研究生畢業,焦頭爛額的去找工作。 

  這就是不同的選擇決定不同的命運,不同的思路決定不同的出路! 

  這個女孩智力平庸,性格一般,人長的又醜,可是唯一可貴的是理念比較先進,認準了要自己創業做生意,堅持做下來比那些考上碩士,博士的同學都有出息。回頭再說80年代的溫州人和四川人。 

  80年代的溫州農民和四川農民都屬於最早開始闖蕩的人羣,溫州農民闖蕩中國的方式是修理雨傘、鋼筆、鐵鍋,或者倒賣點零用百貨,總之到處的流浪。四川農民闖蕩的方式是直接去廣東打工。80年代敢於出來闖蕩的人都是用勇氣的人,因爲那個時代信息不發達,交通不方便,人們對外面的世界抱以深深的恐懼。四川人和溫州人都有勇氣和魄力,但是由於思路的不同,走上了不同的發財致富道路。 

  29年過去了,溫州農民已經成爲中國最富有的人羣,他們掌握了中國最吸納進的經商技能,他們的財富甚至可以讓他們的後代走出國門,到歐洲去經商;而四川農民的第一代打工者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他們大多在四川老家繼續貧寒的生活,而他們的晚輩循着父輩的足跡,繼續一窩蜂的擁擠到廣州接受老闆們的殘酷剝削,成爲社會最貧窮的一類人。 

  這說明什麼?由於父輩的選擇不同,不僅影響自身,而且影響自己的後代!溫州農民的艱苦創業讓他們自己和後代徹底擺脫了貧窮,而四川農民的辛苦打工換來的是子孫悲無窮無盡的悲哀和貧窮。 

  思路決定出路,又一次的得到驗證! 
  

  那麼創業人的性格特徵是什麼呢? 

  我有一個私人關係很好的親戚,目前已經是億萬富翁了,他今年39歲。原來是退伍兵,後來專業進入一個國營單位一開始老是受氣,個性強的他立即辭職選擇 下海闖蕩。十年後已經家產上億,春節我們親戚聚會時他告訴我:“XX,你是咱們家族中學歷最高的,又在大學教書,告訴我年收入是多少”我老實的回答:“年收入不足5萬元”。他繼續說:“我觀察到一個現象,公司裏爲我打工的那些職員中學時代學習都比我好,所以學歷最差的也是中專,我當年高中三年真是拼了老命,但是連了中專也考不上,只好去參軍,所以一直對那些有學歷的文化人很尊重,覺得他們智力高,工作能力強。可是現在我竟然是他們的老闆,給他們提供飯碗,這個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這究竟是爲什麼? 

  他接着分析:“我認爲一個人失業的成功取決於三商,即我們平時所講的智商,情商和膽商,但是一個真正的人才,他的三商重要性應該這樣排列:膽商第一,情商第二,智商第三,目前中國教育培養出來的所謂人才是很片面的,僅僅在智商上優人一等,可是情商與膽商根本沒有包含在內。而學校淘汰的人羣中可能恰恰蘊含了大量的經營人才,所以中國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很大程度上是逆淘汰,生產出來的畢業生產品大多是高分低能的庸才,雖然聰明,但是懦弱膽小,不擅交際,社會生存能力自然很低下。” 

  我聽完我親戚的話,大吃一驚。他的話好像真的很有道理呀!我仔細思考了一下,現實好像確實是這樣,膽子大的在生存競爭中往往比聰明的人有優勢呀。而聰明的人往往膽子小,而膽子大的人往往不是太聰明。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讀書越多的人越聰明,可是書讀的越多的人,往往膽子越小,做什麼事情都喜歡三思而後行,凡而是那些讀書少的人喜歡先行動後思考,但是這些行動力強的人往往率先成功。 

  從智商角度來衡量,中國目前智力水平最高的一羣人,往往是所謂的碩士博士,教授羣體,他們大多在高校裏工作和生存,但是這些所謂中國最聰明的一羣人整體收入水平卻不高,現在一個高校的博士年正常收入5萬元,碩士4萬元,教授也多半不會超過8萬元(這是我所在的江蘇地區的高等院校) 

  這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現象:最聰明的羣體收入卻遠遠不是最高的,甚至連公司打工的高級白領都不如。 

  最後我想得出一個結論:學習好沒有什麼用! 

  中小學,學習好是爲了考上好大學,大學學習好是爲了找到一個好工作,可是社會現實是學習好的人羣職業生涯收入並不高。其實表面看創業面臨的現實風險比打工高很多,可是從長久看,打工帶來的風險更高。 

  創業的風險是失去近幾年的預期打工收入,甚至破產後還得賠進去自己借的一部份錢,但是畢竟年輕,能夠屢敗屢戰,從失敗中汲取養分和經驗,經商水平與能力一次比一次高,逐漸融入經商人士的羣體後,眼界和經驗日積月累,總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突破,只要真正的跨入了生意門,將來的事業基本上一片坦途。錢也越賺越多,財富積累越來越多,自身的價值也能得到最大的體現。 

  相反,打工生涯持續下來,近幾年確實平安無事,可是你其實在不斷的貶值和縮水,而不是越來越強健。打工的時間越長,你會越來越心虛,越來越膽怯,10幾年後,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炒掉魷魚,失業下崗,你看看那個風險大呢? 

  理念決定了你如何選擇,選擇決定了你踏上哪一條路,走上哪一條路決定了你將來的人生過程和結果。 

  古人還說:“男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這句話其實很深刻。天下365行,其實行行都能做,但是同樣一個人,選擇了做生意和選擇了上班,將來的區別就很大,真的太大了! 

  如果你選擇了打工生涯,可能你絕對幸運,將來可以做上超金領,年收入不過幾十萬,如果你很不幸,做了低級白領,也許每個月只有一兩千元,豬肉漲價你家估計吃不起豬肉,雞蛋漲價估計你家得少吃雞蛋,即便這樣卑微的生活,心中還常存恐懼,害怕失業。 

  如果你選擇了創業生涯,可能你絕對的幸運,將來可以做中國富豪級人物,可以動輒捐助幾個希望小學,時不時的享受高爾夫和私人遊艇;如果你經商能力不行,只能開個雜貨店,甚至在菜市場賣個豆腐,白菜什麼的,你也能賺個一兩千元,和低級白領過差不多的日子。但是你不怕失業,因爲每天都有人來買豆腐,買白菜,這又是比白領生活強的地方。 

  可見不同的理念,不同的選擇;不同的結果,不同的人生。今天去理髮,還是那個老理髮店,剪一個平頭5元,我是他的老顧客。這個理髮店位於我家門口的巷子裏面,大概面積15平方米,月租金只有350元,加上水電,不會超過500元每月。理髮老闆是個35歲的南通鄉下人,十多年前就帶着老婆來揚州謀生,靠着在鄉下學的理髮手藝,竟然在揚州紮下根來,養了兩個孩子,還買了一處老宅子。 

  我和他很熟悉,他是萬事通,每次來理髮總喜歡聽他吹牛,也算了解新聞的一條重要途徑。他得意的告訴我,揚州萊茵苑小區的房子在過去3個月內,漲了每平方米900元,我說那個與我們窮苦百姓無關,可是他神祕的告訴我,與他有關,我好奇的問他莫非他在哪裏有房產?他告訴我前年時他在那裏一樓臨街的地方買了一處60平方米的商鋪,當時價值50萬,現在已經漲到近80萬了,他當時首付30萬,按揭貸款20萬,房子到手後簡單裝修戶馬上出租給一個私人診所,叫木香診所,就在揚州鹽阜東路萊茵苑小區的路邊上,揚州本地人去了都能清楚的看到。他告訴我租金正好可以支付他的貸款,現在他經濟上沒有什麼壓力,唯一的夢想是再幹20年,退休享受生活。 

  我吃驚的很,想到他的一個如此小的理髮店,平時只有他一個人理髮,按我的計算,每月賺錢不會超過2000元,和打工差不多,可是根據他買房的資金實力 計算,他一年應該收入在6-7萬,月平均收入在5000-6000元,我連忙問他月平均收入是否可以達到5000元,他只是笑笑,沒有回答,也沒有否定。 

  我不由感慨,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做小生意的不賺錢,與他們打交道時甚至可憐他們收入低,誰知道很多不起眼做小生意的收入比我們打工一族高多了。 

  近段時間有機構在美國民衆中做個實驗,調查他們對中國人的看法。結果負面印象居多,當然也有好印象,本着學習改正的態度,優點咱就不說了,只說缺點。 

1、中國人最缺乏的品質是誠信與責任感 

2、中國人最常表現出的特點是自私與功利 

3、中國人最不提倡的一種寶貴品質是:冒險 

  看來除了1,2兩點大家熟知以外,中國人最缺乏的重要品質竟然是冒險。難怪中國普通百姓生活只能夠覺得平庸與無聊,卑微而絕望,關鍵在於缺少了冒險這一重要的佐料。只有生命中增加了冒險這劑良藥,一個人才能恢復激情,回覆戰鬥力,才能在人生的競技場中表現的像一名勇士! 

  勇士都會得到上帝的垂青和獎賞! 

  其實冒險是中國最最稀缺的一種優良品質。很多人擔心冒險後的失敗會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可是那只是暫時的,只要堅持屢敗屢戰,冒險的人最終的收穫要比普通人大的多。 

思路決定出路,行動決定結果。 

  絕大多數人習慣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越是智商高的人越容易陷入這個悖論中,難以自拔。 

  看來上帝是公平的,賦予人智慧的同時,往往剝奪他的勇敢。所以世界上享有精彩人生的人總是少數。 

  國內一位著名經濟學專家曾經問過這樣一個問題:“爲了維繫正常的生活,打工者要想衣食無憂,過上正常、幸福的生活,一輩子到底得掙多少錢?” 

  假設在正常情況下, 我們從出生到成年大學畢業時22歲,我們有幸一直工作到60歲,這樣我們打工人的一般職業生命爲38年,那麼這38年是爲我們將來做準備而奮鬥的,假如我們能夠活到80歲,60歲到80歲這20年裏,如果我們的每月1000元的生活必須開支,以及每月500元的醫療費用儲備開支(因爲在那個時候疾病會頻繁的光顧和困擾我們),所以必須應該要有36萬元的養老準備金,這還算不上我們超過80歲的那部分開支呢!這樣一來,我們就知道了自己掙多少錢纔夠用。假定在貨幣價值穩定、沒有通貨膨脹的前提下,我們廣大職業經理人爲了維繫簡單的生活而生存,掙4000元就夠了(還要有個前提就是基本的住房已經不是問題了),其中2000元用作目前的每月生活開支,1000元用作養老儲備開支,500元用作年老時的醫療費用儲備開支,500元用作子女的的教育費用投資。 

  如果打工人對於目前每月2000元的生活水準還充滿恐懼,如果我們現在掙4000元還不夠化的話,那麼我們將來的生活到底會是怎麼樣的呢?如果我們 還有打算項目投資、打算深造、打算住更大的漂亮住房、打算出國旅遊,那麼這個數目就遠遠不夠了,現在我們的父輩有單位可以依靠,有我們這一代天良未泯的兒女錦薄相助,有同事朋友的餘溫,還有社會的關注和關懷,但是如果等到我們二三十年以後,等待我們的更會是什麼樣的狀況呢?! 

  作家史鐵生在談到他得了腎病,不得不以血液透析維持生命的感受時說:“透析的費用之高是很少有人能夠自力承擔的,辛而我得到了社會多方面的支援, 否則不堪設想。否則會怎樣呢?一是慢慢憋死(有一點錢的),二是快快憋死(沒有錢的)。但是,憋死的過程都是一樣的殘酷,身體漸漸腫脹,呼吸漸漸艱難,意識怪模怪樣的彷彿在別處,四周的一切都彷彿浸泡在毒液裏漸漸的僵冷。但這還不是最壞的感覺,最壞的感覺是:你的親人在一旁眼睜睜的看着你,看着這樣痛苦的過程,還束手無策。 

  很多人很清高,覺得談錢太庸俗,賺多少錢纔夠呀? 

  其實在中國這樣沒有保障的國家裏,沒有財富自由,你就無法人格獨立,你不僅無法爲你的妻子孩子,父母提供穩定的生活保障,甚至在他們遭遇疾病的威脅時,由於你沒有足夠的錢,只好眼睜睜的看着親愛的人離去。 

  所以爲了獲得有尊嚴的生活,你必須在年輕時學會賺錢! 

  上面的道理每個人都明白,爲什麼只有少數人跳出來創業,大多數人還繼續沉湎於打工生涯裏難以自拔? 

  我們來描述一下那些繼續打工者的心態。 

  他們嘴巴上說自己一直都在耐心等待,等真正的機會。智者深思熟慮,三思而後行。他們一直在等條件成熟,哪怕花開花又落,可是等到現在,時機也沒有等到,條件也沒有成熟,現實生活的質量還是沒有得到改觀。 

  記得希臘有一首很悲觀的民歌:“日神阿波羅是個勇士,他能夠一拳打倒兇猛的敵人,但他無法扭轉自己的命運。普羅米修斯是個智慧的神,他能夠瞞着宙斯把火種偷了出來,教那些可憐的人們看到光亮,而他自己卻被鷲鷹啄着心肝,這是命運跟他開的玩笑!”這就是人們認爲自己的力量無法戰勝自己命運、改變現實的例子。 

  爲別人打零工才得以餬口的打工朋友們不是不想改變現實生活,也有緊迫感,也很想改變自身的“貧窮”面貌,但是總有恐懼感,因爲從來沒有獨立把握自己命運的經歷和經驗,就像一個從來沒有用過電腦的人,生怕按錯開關和按鈕把電腦燒壞了、一用力就把鍵盤敲壞了,或者一上網就會遭遇病毒一樣。事情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對於恐懼電腦的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插上電源,再依次開機就好了。 

  當然我們打工者在職場上總是對工作本身負責、對企業對老闆負責,所以要等條件成熟,而實際上促使這些條件具備往往會消耗很多精力,拖延很多時間, 有時還沒有等到條件成熟,周邊的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舊的條件還沒有達到,新的問題又冒出來了,結果還是無所適從,最終導致不了了之。所以,對於打工者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白必須先行動在思考! 

  對於目前還在打工,但是準備下海創業的朋友,我有幾句話說. 

  一般來說,打工時間長了,多少會攢點辛苦錢下來的,畢竟房子,車子,將來的孩子都是花錢的大戶.也就是說出來創業的資本對每一個創業朋友來說,都一定要珍惜好. 

  我觀察到一個現象,越是沒有做過生意的朋友,在投資創業尋求項目的時候,選擇越是輕率,而且基本的市場調查都不怎麼考慮去做,完全憑藉自己的激情與樂觀情懷,這樣隨意的選擇一個項目去創業,失敗的比例超過90%,很多朋友這樣對我說,機會成本很高呀,眼前的這個項目非常好,非常難得,如果花時間去調查的話,面前的金鴨子恐怕要飛走了,機不可失,所以貿然就把資金投入進去,結果自然很悲慘. 

  我以過來人的身份告戒那些沒有創業經驗,但是有心創業,並且多少攢了點血汗錢的朋友.基於你們創業的經驗是空白,所以我建議你選擇創業之前,一定要到你準備創業的行業中打工三個月,比如說你要開個服裝店,那麼請你辭掉現在的工作,馬上應聘到本地的服裝品牌店做店員三個月,哪怕不要工資都合算.如果你要開小吃店,好的,最好到同類的飲食店做服務員,做三個月以後,你就是行內人士了,你再審視自己原先計劃要做的項目,一目瞭然.如果你要開一家公司,那麼更簡單,馬上應聘同類別的公司,做他們的業務員. 

  我上面的方法是創業的朋友初期降低風險最好的一個方法.但是需要克服的一個困難是心理障礙,很多沒有創業經驗的朋友最大的特點是臉皮薄,害怕去做店員丟身份.我告訴你,如果你連這個身份都放不下的話,乾脆就不要開店了,開店估計也得很快完蛋.打上幾個月的工,最大的收穫是你瞭解了這個行業賺錢的手法與經營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這個對你實在太關鍵了,這個是你用多少錢都買不來的,這點寶貴的經歷將會讓你少交太多的學費.你要知道創業後交出的學費都是自己打工積攢的血汗錢,如果學費交多了,你的創業之路夭折的更快. 

  有朋友可能問,除了自己通過打工熟悉行業經驗的途徑之外還有無別的路徑,其實還有一條.這條路只適合準備開店的朋友,比如說你想賣小裝飾品,那麼可以 稍微進一點貨,自己千萬不要租店鋪,而是到別人家的店鋪裏和老闆談,租用他裏面的一個櫃檯或者一小片地方,每一個月給他多少租金,銷售總額中可以給他一定的提成,反正這個要彼此溝通,共贏才行.通過一段時間的運做,你就知道該項目的產品市場是否受歡迎,將來自己開店是否可行了.總之,有心創業的朋友一定要 講究方法,畢竟彈藥有限而且極其珍貴.子彈用掉一顆就少一顆,如果用光之前,你還沒有獲得足夠的戰利品,你就死掉了. 

爲了初次創業不那麼容易的死掉,請你作好創業前的準備工作.

 


有管理學者曾講過這麼一句話:“創業,其實人人都會成功。只是有些人被陳腐觀念所束縛,也就失去獲取成功的最佳時機,未能成爲幸運的寵兒。”事實也是,前怕豺狼後怕虎,何來成功?以下五種常見的理由,對創業者來說是“忌諱”。如果被其絆倒,成功也就遙遙無期了。 


  理由一:沒有足夠的資金 

  


  不少渴望創業的人表示,其實自己並不喜歡打工,只是因爲資金不夠,也就未去創業。正方培訓中心總經理魏先生表示,那只是不敢創業的藉口。他告訴筆者,其在開辦電腦培訓時,當時就只有一臺486的二手電腦,並且是在一位於七樓的民房內開始創業生涯。如果要說啓動資金,全部加起來也不到3000元。可自己豁出去了,不到成功不罷休。幾年拼搏下來,不單電腦更新換代,也讓自己在業界小有名氣,固定資產已逾百萬。他常說的一句話是:“創業並不需要太多的錢。如果錢太多了,也就無所謂創業了。” 


  理由二:沒有穩賺的項目 


  筆者曾連同一知名網站進行過一次有關創業問題的心理調查,從反饋的結果看,有超過80%的被調查者表示,如果沒有穩賺的項目,自己寧願打工,也不去盲目投資創業。但維美廣告設計公司總經理曾先生告訴筆者,賺與不賺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他舉了一個例子。房地產幾乎是被公認利潤最高的產業,可在這一領域,經營成功的房地產公司不到30%。是因爲項目不賺錢嗎?絕對不是!是因爲缺乏賺錢的方法。因此,他建議,如果想創業成功,不要過份計較項目好與不好,而要琢磨自己是否愛好這個行業、喜歡這個項目。如果具備這兩個基本條件,好方法加巧手段,泥土也能變黃金。 


  理由三:沒有十足的信心 


  信心是致勝的法寶。可一些人在期望創業時,總是覺得自信心不足,相反,更多懷疑自己是否有駕馭項目與風險的能力。在這種消極心態作用下,機遇與幸運也就擦肩而過。一從事直銷行業的陳先生告訴筆者,因爲“**”的關係,我國的直銷市場一直狼煙四起,戰亂紛飛。可自己對所代理的品牌進行充分考證後,認爲合情合法合理,在反對大於贊成的親友團中,還是拿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勇氣,幹起來。兩年的風吹雨打,自己也從一家直銷店發展到五家,年收入均在百萬以上。他在接受筆者採訪時說:“你說,在我國現有直銷狀況下,能有百分之百成功的把握嗎?肯定沒有!只是自己比別人大膽一點,敢於嘗試去做,還真成功了。” 


  理由四:沒有成功的經驗 


  經驗來自不斷地摸索與集累,絕對沒有哪一仁人志士天生下來就什麼都懂、什麼都會。這一樸實的道理幾乎人人都懂。可面對創業時,卻有相當多的人在這方面犯迷糊。紀先生現是一鞋業集團的老闆,資產逾億。他在與筆者談到創業的體會時說:“十年前,我開始涉足運動鞋。當時,我根本不知道會有今天的規模。只是覺得,人人都要穿鞋子,世界如此之大,市場應該不會小。”於是,自己貸款辦鞋廠。從中底起步,貼牌生產,邊走邊看,邊做邊改,日集月累,自己便從門外漢成爲這一領域的專家。他不贊同“經驗說”,認爲那是創業者的腳鐐手銬,是懦夫與失敗者的理由。 


  理由五:市場競爭太激烈 

  “要說競爭,在這個社會,沒有哪一行哪一業沒有競爭的了。可因爲有競爭,才使企業發展更加快速,社會發展纔會多元化。但如果希望在風平浪靜的日子獲得創業的成功,也許只有夢中才存在。”從事顧問服務的金宏文化傳播公司總裁鄒先生如此告誡筆者。他認爲,創業者就必須到社會的浪潮中接受洗禮。只有競爭過纔會知道自己與對手的差距、自己對市場的不足。他坦言,自己所從事的顧問服務,吃這碗飯的人,早已多於牛毛。一臺電腦一部手機就能辦公的事實早已人人皆知。魚龍混雜是當前顧問諮詢行業的真實寫照。因爲自己始終堅持“唯精唯一、專業執着”的經營之道



最怕你猶豫不決! 


  一個人剛開始創業時,應抱着絕無退路的決心,勇往直前,無論遭遇任何困難、障礙都不後退。如果立志不堅,時時準備知難而退,那就絕不會有財神來光顧你。 

  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一邊是躊躇滿志,一邊是瞻前顧後的創業者,他們豔羨別人成功的同時卻又對自己即將遭遇到的莫測心懷恐懼和憂慮,真是看人挑擔不吃力啊。事實上,這些猶豫不決的人可以說已經病入膏肓,這些人養成了無論做什麼事總是留一條退路的習慣。他們絕無勇氣下定破釜沉舟的決心。他們不明白把自己的全部心思貫注於目標是可以生出一種堅強的自信的,這種自信能夠破除猶豫不決的惡習,把因循守舊、苟且偷生等成功之敵,統統捆綁起來。 

  在創業的征途上,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習慣,應該儘快將其拋棄,學會敏捷果斷地做出決定。無論當前遇的問題是多麼的嚴重,你固然應該把問題的各方面都加以慎重地權衡考慮,但你千萬不要優柔寡斷。即便你的決策總是錯的,也不要養成優柔寡斷的習慣。 

  什麼樣的人是強者?許多人會毫不猶豫地回答:能戰勝別人的人便是強者!這個答案不能算錯。然而,我們再來看另外一個問題:你最大的敵人是誰?許多中外著名的成功人士的答案幾乎是驚人的一致--兩個字:“自己”。 

  瓦倫達是美國一個著名的高空走鋼索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後說,她知道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爲他上場前老是不停的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絕不能失敗;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着走鋼索這件事本身,而不去想其他的事。後來,人們就把這種心態叫做“瓦倫達心態”。 

  其實,一個人要戰勝別人並不難,往往只需要付出比對方更多的努力即可。然而,勇於挑戰自己的弱點並戰而勝之,不斷地超越自己,才真正是人生最大的挑戰和最爲痛苦的過程。所以我們有必要提醒自己:別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別人達到的高度和成就同樣也會在自己身上覆制。既然自己選擇了創業,就要做好堅持的準備,要有生活質量暫時下降的心理素質和承受力並矢志不渝,其實一旦遭遇虧損並不可怕,找到失敗的原因和教訓纔是當務之急,接下來,付諸毅力和勇氣,總會有柳暗花明,豁然開朗的時候。什麼叫勝利?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強,這就是勝利。

于娜! 

創業 不是隨便說說的!創業的成功率很低,不會被各種媒體報道矇蔽了。 

你寫的太空洞,太淺顯了! 

不要看見人家老婆漂亮(創業成功),自己就想上,要先看看自己的老二行不行! 


看看下面的現實的版本: 

  寧做創業狼,不做打工狗 


  本文謹獻給那些正欲創業,和正在創業,及創業失敗了的經理人。——沒有創業過的人,永遠不會體悟創業究竟意味着什麼…… 

  年終歲初,正是職業經理人,尤其是高級職業經理人慾動之時。往哪裏動?無非有三個選擇:一是內部調動;二是跳槽;三是創業,換一種職場角色。 
  職場中有創業念頭的經理人很多,付諸實施的也不少。有許多經理人,尤其是剛剛30出頭的經理人會認爲:在當今的社會不創業,就如同白來世界上走一遭!因爲太多賺大錢的老闆水平比自己差遠了!他能成我怎麼就不能成?於是說幹就幹,轟轟烈烈的創業開始了,其結果如何呢? 
  由於我做獵 頭顧問工作的特殊性,幾乎每天都是英雄眼前過,而創業失敗歸來的英雄可謂是數不勝數。總結經理人創業史會發現:經理人創業的頭三年,生活質量下降者是百分之百;在兩年之內創業失敗,關門破產倒掉者佔九成;真正能熬過三年的非常稀少。 
  每一個創業失敗者都有一本難唸的經,其中一位名叫M郭的CFO創業失敗歸來後的無限感慨,頗值得我們品味。 
  200萬就這樣打了水漂? 
  一日,經朋友推介,M郭先生約我到一家茶社聊天。下面是我們對話的內容。 
  M郭:“我今天就想請您幫我做一次職業輔導,並推薦一份工作——月薪5000元就行!” 
  筆者:“看您的資歷,月薪可不應是這個數……”此前M郭做過一家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區某一公司的財務總監,年薪曾到50萬;六年前到國內一家頗具規模的民營企業做CFO;2004年夏天,自己開始創業。 
  圍繞這區區5000元月薪訴求的來歷,M郭給我講述了他的創業經歷。 
  創業前,他所擔任過CFO的那家民企,鼎盛時在業內名列前茅,年銷售額近8億元。後來老闆(董事長)撤資不幹了,無奈中,他就和該公司的總經理、營銷副總三人組成了創業團隊,註冊了新公司,註冊資本500萬元。原總經理是第一大股東,佔60%股份,做法人代表;他是第二股東,佔30%股份,主管行政財務;那位營銷副總佔10%股份,仍管營銷。他們三人帶領着原企業主要骨幹人員,在同一行業內開始了創業。 
  然而500萬資金在不到8個月的時間裏就耗得差不多了,而隨後企業每個月以20萬元的額度虧損!怎麼辦?三個股東協商後繼續按股份比例投資彌補虧損。於是,M郭每個月從家裏拿出6萬元補虧,大概持續了將近一年。等幾乎把家裏的錢花光了,卻還見不到曙光,企業繼續虧損。M郭夫人不幹了,給他下了最後通牒:“我們娘倆也不希望跟着你榮華富貴,但你不要繼續填坑了,給我們家留點活命錢吧!不論你幹什麼,只要每個月給家拿回來5000元錢就行。” 
  “這就是我今天讓您給我推薦一份5000元月薪工作的緣由……”這位經理人半開玩笑地對我說。我們接着聊。 
  筆者:“那您的股份後來變現了嗎?” 
  M郭:“變什麼現?我一分沒要!” 
  筆者:“爲什麼沒要?前後共投進去200多萬,也沒個說法?” 
  M郭:“要什麼說法?啥都不說了吧。我也投不起了,我也不願虧了,我把股份全部轉讓給大股東了(三股東不願意要),我再也不用每月從家裏面拿錢填坑了。” 
  創業付出,怎一個“錢”字了得? 
  筆者:“你估算一下這20個月的付出有多大?” 
  M郭:“20個月的付出除直接投了200多萬外,其他的無法估量。但我覺得比前半輩子付出的都多得多!”他以毋庸置疑的口氣感嘆到。 
  筆者:“你只是二股東,那位大股東的付出同你相比如何?” 
  M郭:“他是法人代表,他的壓力自然要比我大多了!我的付出和他相比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筆者:“能否舉例說明?” 
  M郭:“單看他的面色,這20個月老了快10歲。” 
  筆者:“有了這20個月的創業經歷,你對老闆的理解應該有了很大的變化吧?” 
  M郭:“那當然!過去我做財務總監給老闆打工,幫着老闆融了不少資金。可千萬元的資金一轉眼三下五除二老闆就把錢花沒了,而正經活兒還沒幹呢!就心想我要是做了老闆,一定把錢用在該花的地方,踏踏實實地做事。然而,20個月來我充分理解了原來的老闆:作爲企業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每一筆錢都該花,老闆緊摳慢摳,錢還是很快就沒有了。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做老闆不知道什麼叫花錢如流水啊!” 
  筆者:“開公司花錢是否就像關不上的水龍頭,無論如何也止不住水嘩嘩地流?” 
M郭:“沒錯,您的比喻太恰當了!您真正理解了老闆!我給沒當過老闆的人說,他們都不信。” 
  筆者:“您現在退出了股東,也退出了公司,有什麼感覺?” 
  M郭:“如同解放似的,如釋重負,終於看到了曙光。” 
  筆者繼續問:“你現在理解了當初老闆爲什麼要撤資嗎?” 
  M郭:“當初老闆要撤資,我們三個死勸活勸可就是不行,老闆撤資堅決。最後我們三個一商議:老闆不干我們幹!本來平時的活兒就是我們乾的,原班人馬,原來熟悉的市場,不就是流動資金嗎!計劃半年就會有正現金流,500萬的投資,含着豐足的備用金,無論如何花都能把公司開起來!可沒想到,20個月,500萬花完後,我們三個又投進去將近300萬,幾乎全打水漂了!雖然有些收入,但少得可憐。我們後來遇到經營困難時,也總結反思當初老闆爲什麼要撤資,估計是這個行當太不好乾了,不確定性因素太多了。但真正的原因,我們現在也不清楚。” 
  筆者:“還是你們三個人的管理團隊,還是原班人馬,做了5年本已經熟悉的市場,怎麼就賺不了錢呢?原來你們幾個帶着員工隨便一年都能幹幾個億,如此大的差異,其原因是什麼?” 
  M郭:“我在退出前也做了反思,前後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反差,其區別有二。一是我們三個過去都沒有當過老闆,過去總認爲老闆有許多不是,總在評價老闆的短長,等真正自己當老闆了,才知道老闆真不是好當的:需要處理的事情比經理人複雜得多了,當了老闆才知道一個人的能力水平太有限了,才知道過去自己對自己能力評估過高了。二是過去我們幾個人總認爲自己正確,是老闆阻礙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自己很多想法不能實施。其實離開了過去的舞臺,再幹原來的事情幾乎不可能。我們沒有了舞臺,就得打造自己的舞臺——500萬的預算投資本想着綽綽有餘,事實上根本不夠。” 
  誰能保證總有救命稻草? 
  和M郭談到這裏,我總結了一下我接觸的創業英雄——失敗的原因太多了,但都有一共同的原因,就是現金流接續不上。 
  有些創業者會充滿遺憾地說:就差那麼一點兒錢,當時要是有那麼一點兒錢,就會完全是另外一番光景。言外之意,就是人快餓死了,給他口飯吃也許就會活過來。但是誰能保證就不會再有捱餓的時候?當再餓的時候誰又能保證剛好還有那麼一口飯呢?其實做企業,就是要做到當企業每次捱餓時,都有那麼一口飯讓企業存活下來。許多企業把永續經營當作努力的方向,然而永續經營何其難也!於是我在思考一個問題:經理人要憑自己的能力重新打造一個舞臺的成本,究竟有多大?

創業陋習你有嗎? 

  我們來歸類一下暫時不合適創業的人羣,你先看看你有沒有這些想法,有則改之,無則勉之! 

  1、缺少長遠目標和思維高度 

  作爲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創業者,知道自己最終想要什麼,要達到目標需要經過那裏過程,具備長遠眼光,擁有戰略意識,而作爲打工者,着眼點也就是當前這兩三年,往往第一考慮的還是安全感,如何保住現有的穩定飯碗,自然不會想到太遠,也不會太高。而且,很少有打工者能進行換位思考,站到老闆的角度去看考慮問題。也就造成很多打工者很難能與創業者溝通。 

  高不是空洞的高,是經過反覆考量過後的高,是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高,是胸中有成竹的高。 

  2、按部就班 

  創業者對一件工作的完成定義是指把某件事徹底解決,今天能搞定的一定不拖到明天。而打工者會習慣性的把工作按照天數來分解,每天只完成部分工作,下班時間一到心裏就習慣性的想閃人,回家,剩下的工作明天再做,覺得在公司裏多待一分鐘都不願意。 

  很多人都抱怨領導苛刻,加班很頻繁,其實這是從創業時期就建立起來的習慣,事業就是生命,工作就是生活。 

  3、不敢承擔責任 

  在一個企業或是公司裏,我們最常見到的就是在出現事故後,領導要追查責任,大家異常統一、步調一致的互相推卸責任,極少有人會佔出來承認自己工作的不足,反而都強調自己肯定是把屬於自己那個環節做好了,至於前後銜接人員所出的問題,和我一點關係也沒有。打工思維深了,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是迴避,然後就是設法推給別人。這樣一來,打工者也就愈加不可能從失敗和失利中學習、吸取到教訓了。其實,創業者們的成長也就是從一個個自己承擔的失敗中總結分析了問題原因所在,積累了經驗。 

  對於創業者,不但是個人價值,更是社會價值。 

  4、喜歡逞個人英雄主義 

  很多的打工者腦海中都存在着個人英雄主義,總希望在一些事情上表露一下,在領導面前表表功,爲了不被其他同事分攤去一些功勞,所以有時候就會冒着一定的風險(當然是以公司的資源爲成本的了)一個人單槍匹馬乾點什麼出來,當然,要是出了漏了,最後還得是公司承擔,很少有打工者們會從降低成本及風險、或是提高效率的角度出來,去主動聯合其他同事,共同完成某項任務,這個個人英雄主義有時候是要害死人的。 

  5、缺乏成本概念 

  作爲創業者,每一分錢的支出都會算作是成本,省下來的就是利潤,所以,精打細算是許多領導的習慣性思維和動作,這是從創業過程中養成的習慣,絕對不是一個“摳”字能概括得了的。而打工們卻是大方的很,反正公司的資產是老闆的,又不是自己的,浪費點也不是割自己的肉,只是自己工作方便順手,浪費點又算什麼,以至於許多打工者在自己創業的時候,還改變不了在打工時養成的大手大腳的習慣。

送給未滿30和已滿30的創業者和奮鬥者們 

放 棄 
把握的反面就是放棄,選擇了一個機會,就等於放棄了其他所有的可能。 
當新的機會擺在面前的時候,敢於放棄已經獲得的一切,這不是功虧一簣,這不是半途而廢,這是爲了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或者什麼都不爲,只因爲喜歡這樣做,因爲,年輕就是最大的機會。人,只有在三十歲之前纔會有這個膽量,有這個資本,有這個資格。 

失 戀 
不是不在乎,是在乎不起。三十歲前最怕失去的不是已經擁有的東西,而是夢想。愛情如果只是一個過程,那麼正是這個年齡應當經歷的,如果要承擔結果,三十歲以後,可能會更有能力,更有資格。其實,三十歲之前我們要做的事情很多,稍縱即逝,過久地沉溺在已經乾涸的愛河的河牀中,與這個年齡的生命節奏不合。 

離 婚 
不是不在乎,是一切還來得及。一位三十八歲的女友與老公結婚十五年,冷戰十三年,終於分手。她說:“如果說後來不願意離婚是爲了孩子,那他第一次提出離婚我沒有同意,現在想來真不知道爲什麼。如果那個時候早分手,我的生活絕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現在再重新開始,總覺得一切都晚了。” 

漂 泊 
漂泊不是一種不幸,而是一種資格。趁着沒有家室拖累,趁着身體健康,此時不飄何時飄?當然,漂泊的不一定是身體,也許只是幻想和夢境。新世紀的時尚領袖是飄一代,渴望漂泊的人唯一不飄的是那顆心。 

失 業 
三十歲以前就嚐到失業的滋味當然是一件不幸的事,但不一定是壞事。 
三十歲之前就過早地固定在一個職業上終此一生也許纔是最大的不幸。失業也許讓你想起埋藏很久而塵封的夢想,也許會喚醒連你自己都從未知道的潛能。也許你本來就沒什麼夢想,這時候也會逼着你去做夢。 

時 尚 
不要追趕時尚。按說青年人應該是最時尚的,但是獨立思考和個性生活更重要。在這個物質社會,其實對時尚的追求早已經成爲對金錢的追求。今天,時尚是物慾和世俗的同義語。 

格 調 
這是小資的東西,"小資"這個詞在今天又二度流行,追求格調就是他們的專利。小資們說,有格調要滿足四大要件:智慧、素養、自信和金錢。格調就是把"高尚 "理解成穿着、氣質、愛好的品位和室內裝潢。也就是大老粗只會表現談吐的庸俗,"小資"們已經有能力庸俗他們的心靈了。主流觀念倒不是非要另類,另類已經成爲年輕人觀念的主流了,在今天,老土倒顯得另類。關鍵是當今社會是一個創造觀念的時代,而不是一個固守陳舊觀念的時代。 

評 價 
我們最不應該做出的犧牲就是因爲別人的評價而改變自我,因爲那些對你指手畫腳的人自己也不知道他們遵從的規則是什麼。千萬不要只遵從規矩做事,規矩還在創造之中,要根據自己的判斷做每一件事,雖然這樣會麻煩一點。 

幼 稚 
不要怕人說我們幼稚,這正說明你還年輕,還充滿活力。"成熟"是個嚇人的詞兒,也是個害人的詞兒。成熟和幼稚是對一個人最大而無當、最不負責任、最沒用的概括。那些庸人,絕不會有人說他們幼稚。不信,到哪天你被生活壓得老氣橫秋,暮氣沉沉的時候,人們一定會說你成熟了,你就會知道"成熟"是個什麼東西。 

不適應 
在一首搖滾裏有這麼一句:"這個城市改變了我,這個城市不需要我。"不要盲目地適應你生存的環境,因爲很可能這環境自身已經不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了。 

失 敗 
我的老師曾經跟我說,一個人起碼要在感情上失戀一次,在事業上失敗一次,在選擇上失誤一次,才能長大。不要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那樣的老話,失敗來得越早越好,要是三十歲,四十歲之後再經歷失敗,有些事,很可能就來不及了。 

錯 誤 
這是年輕人的專利。 

淺 薄 
如果每看一次《泰坦尼克號》就流一次眼淚,每看一次《大話西遊》就笑得直不起腰,就會有人笑你淺薄。其實那隻能說明你的神經依舊非常敏銳,對哪怕非常微弱的刺激都會迅速做出適應的反應;等你的感覺遲鈍了,人們就會說你深沉了。 

明 星 
不是不必在乎,是不能在乎。明星在商品社會是一種消費品,花了錢,聽了歌,看了電影,明星們的表現再好,不過是物超所值而己,也不值得崇拜呀?就像你在地攤上花五十塊錢買的裙子,別人都猜是八百塊錢買的,物超所值了吧? 
你就崇拜上這身裙子了? 

代價 
不是不計代價,而是要明白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價。對我們這個年齡的人來說,這絕不是一句廢話。否則,要到三十歲的時候纔會明白自己曾經付出了多少代價,卻不明白爲什麼付出,更不明白自己得到了多少,得到什麼。 

孤 獨 
這是爲自由付出的代價。 

失 意 
包括感情上的,事業上的,也許僅僅是今天花了冤枉錢沒買到可心的東西,朋友家高朋滿座自己卻插不上一句話。過分在乎失意的感受不是拿命運的捉弄來捉弄自己,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缺 陷 
也許你個子矮,也許你長得不好看,也許你的嗓音像唐老鴨……那麼你的優勢就是你不會被自己表面的淺薄的亮點所耽擱,少花一些時間,少走一些彎,直接發現你內在的優勢,直接挖掘自己深層的潛能。 

誤 會 
如果出於惡意,那麼解釋也沒有用;如果出於善意,就不需要解釋。專門說到"誤會"倒不是因爲一個人在三十歲之前被人誤會的時候更多,而是這個年齡的人想不開的時候更多。 

謠 言 
這是一種傳染病,沉默是最好的疫苗。除非你能找出傳染源,否則解釋恰恰會成爲病毒傳播最理想的條件。 

瘋 狂 
這是年輕人最好的心理調適,只能說明你精力旺盛,身心健康。說你"瘋狂"是某些生活壓抑、心力交瘁的中老年人惡意的評價,他們就像一部年久修的機器,最需要調試,但只能微調,一次大修就會讓他們完全報廢。 

穩 定 
三十歲之前就在乎穩定的生活,那只有兩種可能,要麼就是中了彩票,要麼就是未老先衰。 

壓 力 
中年人能夠承受多大壓力檢驗的是他的韌性;年輕人能承受多大壓力,煥發的是他的潛能。 

出 國 
也許是個機會,也許是個陷阱。除非從考大學的那一刻你就抱着這個目標,否則,對待出國的態度應該像對待愛情一樣,努力爭取成敗隨緣。 

薪 水 
只要是給人打工,薪水再高也高不到哪兒去。所以在三十歲之前,機會遠比金錢重要,事業遠比金錢重要,將來遠比金錢重要。對大多數人來說,三十歲之前幹事業的首要目標絕不是掙錢,而是掙未來。 

存 款 
這倒不一定是因爲我們錢少,年輕人現在誰都知道錢是有生命的。機會這麼多,條件這麼好,可以拿錢去按揭,做今天的事,花明天的錢;也可以拿錢去投資,拿錢去"充電"。錢只有在它流通的過程中才是錢,否則只是一沓世界上質量最好的廢紙。 

房 子 
除非你買房子是爲了升值,要麼就是你結婚了。我有個同學,家在外地,大學畢業之後,單位沒有宿舍,家裏就給他買了一套房子。他曾經有過去北京工作的機會,但是他覺得剛買了房子就離開這座城市說不過去,就放棄了。到現在他工作穩定,但一事無成。唯一的成就就是結婚了,並且有了孩子,因爲他覺得不該讓這房子永遠空着,所以房子變成了家。房子是都市生活的寓言,這個寓言不應該過早的和我們相關。 

年 齡 
女孩子一過二十五就開始隱瞞自己的年齡,其實大可不必。現在青年期都延遲到四十五歲了,二十五又算得了什麼呢? 

在 乎 
這是一種拿不起、放不下的心態,它的反面不是放棄,而是天馬行空,自由自在,永遠保持革命樂觀主義的精神。 

結束: 

未滿30和已滿30都是應該繼續創業和奮鬥的年紀。


最不可靠的是關係 

成功者提醒創業者——— 

  首先,任何人的關係圈都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無限擴張。因爲關係必須建立在“熟悉”,即面對面交往的基礎上,而一個人的時間、精力、閱歷都有限,不可能認識無限多的熟人。 


  其次,關係的作用是會互相抵消的。關係圈是一個個彼此封閉的圈子,你在此圈子中得到的好處,必然在彼圈子中被別人抵消。因爲在關係主義的格局下,處世原則遵循的是親疏、遠近,而不是現代法制社會強調的平等、公正和普遍原則。且由於關係圈的有限性,事實上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人的才能和能力發揮。 

  第三,任何關係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具有非常強的不穩定性。特別是權錢關係,其不穩定性更強。現代關係社會的親疏,早已脫離了血緣親疏,而是由交往頻度、利益關聯的深度、雙方的默契度來決定。假設委託不夠親的人辦事,擔心動力不夠,那就需要加倍送禮,這是關係社會的基本規則。爲了維持關係,當事人必須不斷地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繫”,以防更強勢人物隨時乘虛而入,把你從別人的關係核心擠到邊緣;或者,由於“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官”,一旦官員易位,新官上任,你又必須和新官建立新的關係,才能維持住現有的地位和利益。總之,在關係中,每個人都身不由己。就像結一個蜘蛛網,你網住了蟲子,卻也把自己圍在了網中央,最不能掙脫的其實就是你自己。 

  第四,在關係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不平等的,不僅指財富、地位、能力的不平等,更重要的是人格上的不平等,你的自由、尊嚴都隨時面臨挑戰。在傳統價值觀中,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的提攜、栽培、教育,被認爲是一種“恩情”。恩情之大,有如再生父母,終生報答不完。進入這種關係後,有可能成爲一生都難以擺脫的包袱,一旦有人試圖掙脫,隨時有可能背上“忘恩負義”之類的道德指責。所以,央視《贏在中國》的幾個評委———中國最大電子商務網站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UT斯達康全球CEO吳鷹、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亞洲區總裁、被譽爲“中國風險投資第一人”的熊曉鴿都不約而同地提醒創業者:最不可靠的是關係。 

  所以,即使在以關係爲主的社會裏,才能和品德也是衝破一切關係、獲得更自由廣闊空間的最好通行證。隨着資源要素市場化程度和社會法制化程度的提高(這是社會進步發展的必然),才能和品德將會愈顯其光輝。更重要的是,任何人的時間、精力、才智都有限,在有限的“人生能量”之下,如果深陷於關係之中不能自拔,則一定會在自身的才能提高上打一個折扣。這就是“人生能量”的守恆法則,也是所謂種豆得豆,種瓜得瓜。與其患得患失於琢磨人際關係,不如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在專業、事業上多下工夫。若干年後,那些憑關係和不憑關係的人,勢必會有一個重新洗牌的過程。不管時代如何變化,我們所看到的事實是:好男兒志在千里,靠的總是自己,而非關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