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表60億記錄等大數據場景的MySQL優化和運維之道

此文是根據楊尚剛在【QCON高可用架構羣】中,針對MySQL在單表海量記錄等場景下,業界廣泛關注的MySQL問題的經驗分享整理而成,轉發請註明出處。

楊尚剛,美圖公司數據庫高級DBA,負責美圖後端數據存儲平臺建設和架構設計。前新浪高級數據庫工程師,負責新浪微博核心數據庫架構改造優化,以及數據庫相關的服務器存儲選型設計。

前言

MySQL數據庫大家應該都很熟悉,而且隨着前幾年的阿里的去IOE,MySQL逐漸引起更多人的重視。

MySQL歷史

  • 1979年,Monty Widenius寫了最初的版本,96年發佈1.0

  • 1995-2000年,MySQL AB成立,引入BDB

  • 2000年4月,集成MyISAM和replication

  • 2001年,Heikki Tuuri向MySQL建議集成InnoDB

  • 2003發佈5.0,提供了視圖、存儲過程等功能

  • 2008年,MySQL AB被Sun收購,09年推出5.1

  • 2009年4月,Oracle收購Sun,2010年12月推出5.5

  • 2013年2月推出5.6 GA,5.7開發中

MySQL的優點

  • 使用簡單

  • 開源免費

  • 擴展性“好”,在一定階段擴展性好

  • 社區活躍

  • 性能可以滿足互聯網存儲和性能需求,離不開硬件支持

上面這幾個因素也是大多數公司選擇考慮MySQL的原因。不過MySQL本身存在的問題和限制也很多,有些問題點也經常被其他數據庫吐槽或鄙視

MySQL存在的問題

  • 優化器對複雜SQL支持不好

  • 對SQL標準支持不好

  • 大規模集羣方案不成熟,主要指中間件

  • ID生成器,全局自增ID

  • 異步邏輯複製,數據安全性問題

  • Online DDL

  • HA方案不完善

  • 備份和恢復方案還是比較複雜,需要依賴外部組件

  • 展現給用戶信息過少,排查問題困難

  • 衆多分支,讓人難以選擇

看到了剛纔講的MySQL的優勢和劣勢,可以看到MySQL面臨的問題還是遠大於它的優勢的,很多問題也是我們實際需要在運維中優化解決的,這也是MySQL DBA的一方面價值所在。並且MySQL的不斷髮展也離不開社區支持,比如Google最早提交的半同步patch,後來也合併到官方主線。Facebook Twitter等也都開源了內部使用MySQL分支版本,包含了他們內部使用的patch和特性。

數據庫開發規範

數據庫開發規範定義:開發規範是針對內部開發的一系列建議或規則, 由DBA制定(如果有DBA的話)。

開發規範本身也包含幾部分:基本命名和約束規範,字段設計規範,索引規範,使用規範。

規範存在意義

  • 保證線上數據庫schema規範

  • 減少出問題概率

  • 方便自動化管理

  • 規範需要長期堅持,對開發和DBA是一個雙贏的事情

想想沒有開發規範,有的開發寫出各種全表掃描的SQL語句或者各種奇葩SQL語句,我們之前就看過開發寫的SQL 可以打印出好幾頁紙。這種造成業務本身不穩定,也會讓DBA天天忙於各種救火。

基本命名和約束規範

  • 表字符集選擇UTF8 ,如果需要存儲emoj表情,需要使用UTF8mb4(MySQL 5.5.3以後支持)

  • 存儲引擎使用InnoDB

  • 變長字符串儘量使用varchar varbinary

  • 不在數據庫中存儲圖片、文件等

  • 單表數據量控制在1億以下

  • 庫名、表名、字段名不使用保留字

  • 庫名、表名、字段名、索引名使用小寫字母,以下劃線分割 ,需要見名知意

  • 庫表名不要設計過長,儘可能用最少的字符表達出表的用途

字段規範

  • 所有字段均定義爲NOT NULL ,除非你真的想存Null

  • 字段類型在滿足需求條件下越小越好,使用UNSIGNED存儲非負整數 ,實際使用時候存儲負數場景不多

  • 使用TIMESTAMP存儲時間

  • 使用varchar存儲變長字符串 ,當然要注意varchar(M)裏的M指的是字符數不是字節數;使用UNSIGNED INT存儲IPv4 地址而不是CHAR(15) ,這種方式只能存儲IPv4,存儲不了IPv6

  • 使用DECIMAL存儲精確浮點數,用float有的時候會有問題

  • 少用blob text

關於爲什麼定義不使用Null的原因

* 1.浪費存儲空間,因爲InnoDB需要有額外一個字節存儲

* 2.表內默認值Null過多會影響優化器選擇執行計劃

關於使用datatime和timestamp,現在在5.6.4之後又有了變化,使用二者存儲在存儲空間上大差距越來越小 ,並且本身datatime存儲範圍就比timestamp大很多,timestamp只能存儲到2038年


索引規範

  • 單個索引字段數不超過5,單表索引數量不超過5,索引設計遵循B+ Tree索引最左前綴匹配原則

  • 選擇區分度高的列作爲索引

  • 建立的索引能覆蓋80%主要的查詢,不求全,解決問題的主要矛盾

  • DML和order by和group by字段要建立合適的索引

  • 避免索引的隱式轉換

  • 避免冗餘索引

關於索引規範,一定要記住索引這個東西是一把雙刃劍,在加速讀的同時也引入了很多額外的寫入和鎖,降低寫入能力,這也是爲什麼要控制索引數原因。之前看到過不少人給表裏每個字段都建了索引,其實對查詢可能起不到什麼作用。

冗餘索引例子

  • idx_abc(a,b,c)

  • idx_a(a) 冗餘

  • idx_ab(a,b) 冗餘

隱式轉換例子

字段:remark varchar(50) NOT Null

MySQL>SELECT id, gift_code FROM gift WHERE deal_id = 640 AND remark=115127; 1 row in set (0.14 sec)

MySQL>SELECT id, gift_code FROM pool_gift WHEREdeal_id = 640 AND remark=‘115127’; 1 row in set (0.005 sec)

字段定義爲varchar,但傳入的值是個int,就會導致全表掃描,要求程序端要做好類型檢查

SQL類規範

  • 儘量不使用存儲過程、觸發器、函數等

  • 避免使用大表的JOIN,MySQL優化器對join優化策略過於簡單

  • 避免在數據庫中進行數學運算和其他大量計算任務

  • SQL合併,主要是指的DML時候多個value合併,減少和數據庫交互

  • 合理的分頁,尤其大分頁

  • UPDATE、DELETE語句不使用LIMIT ,容易造成主從不一致

數據庫運維規範

運維規範主要內容

  • SQL審覈,DDL審覈和操作時間,尤其是OnlineDDL

  • 高危操作檢查,Drop前做好數據備份

  • 權限控制和審計

  • 日誌分析,主要是指的MySQL慢日誌和錯誤日誌

  • 高可用方案

  • 數據備份方案

版本選擇

  • MySQL社區版,用戶羣體最大

  • MySQL企業版,收費

  • Percona Server版,新特性多

  • MariaDB版,國內用戶不多

建議選擇優先級爲:MySQL社區版 > Percona Server > MariaDB > MySQL 企業版

不過現在如果大家使用RDS服務,基本還以社區版爲主

Online DDL問題

原生MySQL執行DDL時需要鎖表,且鎖表期間業務是無法寫入數據的,對服務影響很大,MySQL對這方面的支持是比較差的。大表做DDL對DBA來說是很痛苦的,相信很多人經歷過。如何做到Online DDL呢,是不是就無解了呢?當然不是!


上面表格裏提到的 Facebook OSC和5.6 OSC也是目前兩種比較靠譜的方案

MySQL 5.6的OSC方案還是解決不了DDL的時候到從庫延時的問題,所以現在建議使用Facebook OSC這種思路更優雅

下圖是Facebook OSC的思路


後來Percona公司根據Facebook OSC思路,用perl重寫了一版,就是我們現在用得很多的pt-online-schema-change,軟件本身非常成熟,支持目前主流版本。

使用pt-online-schema-change的優點有:

  • 1.無阻塞寫入

  • 2.完善的條件檢測和延時負載策略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騰訊互娛的DBA在內部分支上也實現了Online DDL,之前測試過確實不錯,速度快,原理是通過修改InnoDB存儲格式來實現。

使用pt-online-schema-change的限制有:

  • 改表時間會比較長(相比直接alter table改表)

  • 修改的表需要有唯一鍵或主鍵

  • 在同一端口上的併發修改不能太多

可用性

關於可用性,我們今天分享一種無縫切主庫方案,可以用於日常切換,使用思路也比較簡單

在正常條件下如何無縫去做主庫切換,核心思路是讓新主庫和從庫停在相同位置,主要依賴slave start until 語句,結合雙主結構,考慮自增問題。


MySQL集羣方案:

  • 集羣方案主要是如何組織MySQL實例的方案

  • 主流方案核心依然採用的是MySQL原生的複製方案

  • 原生主從同步肯定存在着性能和安全性問題

MySQL半同步複製:

現在也有一些理論上可用性更高的其它方案

  • Percona XtraDB Cluster(沒有足夠的把控力度,不建議上)

  • MySQL Cluster(有官方支持,不過實際用的不多)


紅框內是目前大家使用比較多的部署結構和方案。當然異常層面的HA也有很多第三方工具支持,比如MHA、MMM等,推薦使用MHA

sharding拆分問題

  • Sharding is very complex, so itʼs best not to shard until itʼs obvious that you will actually need to!

  • sharding是按照一定規則數據重新分佈的方式

  • 主要解決單機寫入壓力過大和容量問題

  • 主要有垂直拆分和水平拆分兩種方式

  • 拆分要適度,切勿過度拆分

  • 有中間層控制拆分邏輯最好,否則拆分過細管理成本會很高

曾經管理的單表最大60億+,單表數據文件大小1TB+,人有時候就要懶一些


上圖是水平拆分和垂直拆分的示意圖

數據庫備份

首先要保證的,最核心的是數據庫數據安全性。數據安全都保障不了的情況下談其他的指標(如性能等),其實意義就不大了。

備份的意義是什麼呢?

  • 數據恢復!

  • 數據恢復!

  • 數據恢復!

目前備份方式的幾個緯度:

  • 全量備份 VS 增量備份

  • 熱備 VS 冷備

  • 物理備份 VS 邏輯備份

  • 延時備份

  • 全量binlog備份

建議方式:

  • 熱備+物理備份

  • 核心業務:延時備份+邏輯備份

  • 全量binlog備份

借用一下某大型互聯網公司做的備份系統數據:一年7000+次擴容,一年12+次數據恢復,日誌量每天3TB,數據總量2PB,每天備份數據量百TB級,全年備份36萬次,備份成功了99.9%。

主要做的幾點:

  • 備份策略集中式調度管理

  • xtrabackup熱備

  • 備份結果統計分析

  • 備份數據一致性校驗

  • 採用分佈式文件系統存儲備份

備份系統採用分佈式文件系統原因:

  • 解決存儲分配的問題

  • 解決存儲NFS備份效率低下問題

  • 存儲集中式管理

  • 數據可靠性更好

使用分佈式文件系統優化點:

* Pbzip壓縮,降低多副本存儲帶來的存儲成本,降低網絡帶寬消耗

* 元數據節點HA,提高備份集羣的可用性

* erasure code方案調研

數據恢復方案

目前的MySQL數據恢復方案主要還是基於備份來恢復,可見備份的重要性。比如我今天下午15點刪除了線上一張表,該如何恢復呢?首先確認刪除語句,然後用備份擴容實例啓動,假設備份時間點是凌晨3點,就還需要把凌晨3點到現在關於這個表的binlog導出來,然後應用到新擴容的實例上,確認好恢復的時間點,然後把刪除表的數據導出來應用到線上。

性能優化

複製優化

MySQL複製:

  • 是MySQL應用得最普遍的應用技術,擴展成本低

  • 邏輯複製

  • 單線程問題,從庫延時問題

  • 可以做備份或讀複製

問題很多,但是能解決基本問題


上圖是MySQL複製原理圖,紅框內就是MySQL一直被人詬病的單線程問題

單線程問題也是MySQL主從延時的一個重要原因,單線程解決方案:

  • 官方5.6+多線程方案

  • Tungsten爲代表的第三方並行複製工具

  • sharding


上圖是MySQL5.6 目前實現的並行複製原理圖,是基於庫級別的複製,所以如果你只有一個庫,使用這個意義不大

當然MySQL也認識到5.6這種並行的瓶頸所在,所以在5.7引入了另外一種並行複製方式,基於logical timestamp的並行複製,並行複製不再受限於庫的個數,效率會大大提升


上圖是5.7的logical timestamp的複製原理圖

剛纔我也提到MySQL原來只支持異步複製,這種數據安全性是非常差的,所以後來引入了半同步複製,從5.5開始支持


上圖是原生異步複製和半同步複製的區別。可以看到半同步通過從庫返回ACK這種方式確認從庫收到數據,數據安全性大大提高

在5.7之後,半同步也可以配置你指定多個從庫參與半同步複製,之前版本都是默認一個從庫

對於半同步複製效率問題有一個小的優化,就是使用5.6+的mysqlbinlog以daemon方式作爲從庫,同步效率會好很多

關於更安全的複製,MySQL 5.7也是有方案的,方案名叫Group replication 官方多主方案,基於Corosync實現


主從延時問題

原因:一般都會做讀寫分離,其實從庫壓力反而比主庫大/從庫讀寫壓力大非常容易導致延時。

解決方案:

  • 首先定位延時瓶頸

  • 如果是IO壓力,可以通過升級硬件解決,比如替換SSD等

  • 如果IO和CPU都不是瓶頸,非常有可能是SQL單線程問題,解決方案可以考慮剛纔提到的並行複製方案

  • 如果還有問題,可以考慮sharding拆分方案

提到延時不得不提到很坑人的Seconds behind master,使用過MySQL的應該很熟悉

這個值的源碼裏算法

long time_diff= ((long)(time(0) – mi->rli.last_master_timestamp) – mi->clock_diff_with_master);

Secondsbehindmaster來判斷延時不可靠,在網絡抖動或者一些特殊參數配置情況下,會造成這個值是0但其實延時很大了。通過heartbeat表插入時間戳這種機制判斷延時是更靠譜的

複製注意點:

  • Binlog格式,建議都採用row格式,數據一致性更好

  • Replication filter應用

主從數據一致性問題:

  • row格式下的數據恢復問題

InnoDB優化

成熟開源事務存儲引擎,支持ACID,支持事務四個隔離級別,更好的數據安全性,高性能高併發,MVCC,細粒度鎖,支持O_DIRECT。

主要優化參數:

  • innodbfileper_table =1

  • innodbbufferpool_size,根據數據量和內存合理設置

  • innodbflushlog_attrxcommit= 0 1 2

  • innodblogfile_size,可以設置大一些

  • innodbpagesize

  • Innodbflushmethod = o_direct

  • innodbundodirectory 放到高速設備(5.6+)

  • innodbbufferpool_dump

  • atshutdown ,bufferpool dump (5.6+)




上圖是5.5 4G的redo log和5.6 設置大於4G redo log文件性能對比,可以看到穩定性更好了。innodblogfile_size設置還是很有意義的

InnoDB比較好的特性:

  • Bufferpool預熱和動態調整大小,動態調整大小需要5.7支持

  • Page size自定義調整,適應目前硬件

  • InnoDB壓縮,大大降低數據容量,一般可以壓縮50%,節省存儲空間和IO,用CPU換空間

  • Transportable tablespaces,遷移ibd文件,用於快速單表恢復

  • Memcached API,full text,GIS等

InnoDB在SSD上的優化:

  • 在5.5以上,提高innodbwriteiothreads和innodbreadiothreads

  • innodbiocapacity需要調大

  • 日誌文件和redo放到機械硬盤,undo放到SSD,建議這樣,但必要性不大

  • atomic write,不需要Double Write Buffer

  • InnoDB壓縮

  • 單機多實例

也要搞清楚InnoDB哪些文件是順序讀寫,哪些是隨機讀寫

隨機讀寫:

  • datadir

  • innodbdata file_path

  • innodbundo directory

順序讀寫:

  • innodbloggrouphomedir

  • log-bin

InnoDB VS MyISAM:

  • 數據安全性至關重要,InnoDB完勝,曾經遇到過一次90G的MyISAM表repair,花了兩天時間,如果在線上幾乎不可忍受

  • 併發度高

  • MySQL 5.5默認引擎改爲InnoDB,標誌着MyISAM時代的落幕

TokuDB:

  • 支持事務 ACID 特性,支持多版本控制(MVCC)

  • 基於Fractal Tree Index,非常適合寫入密集場景

  • 高壓縮比,原生支持Online DDL

  • 主流分支都支持,收費轉開源 。目前可以和InnoDB媲美的存儲引擎

目前主流使用TokuDB主要是看中了它的高壓縮比,Tokudb有三種壓縮方式:quicklz、zlib、lzma,壓縮比依次更高。現在很多使用zabbix的後端數據表都採用的TokuDB,寫入性能好,壓縮比高。

下圖是我之前做的測試對比和InnoDB




上圖是sysbench測試的和InnoDB性能對比圖,可以看到TokuDB在測試過程中寫入穩定性是非常好的。

tokudb存在的問題:

  • 官方分支還沒很好的支持

  • 熱備方案問題,目前只有企業版纔有

  • 還是有bug的,版本更新比較快,不建議在覈心業務上用

比如我們之前遇到過一個問題:TokuDB的內部狀態顯示上一次完成的checkpoint時間是“Jul 17 12:04:11 2014”,距離當時發現現在都快5個月了,結果堆積了大量redo log不能刪除,後來只能重啓實例,結果重啓還花了七八個小時

MySQL優化相關的case

Query cache,MySQL內置的查詢加速緩存,理念是好的,但設計不夠合理,有點out。

鎖的粒度非常大MySQL 5.6默認已經關閉

When the query cache helps, it can help a lot. When it hurts, it can hurt a lot.明顯前半句已經沒有太大用處,在高併發下非常容易遇到瓶頸。

關於事務隔離級別 ,InnoDB默認隔離級別是可重複讀級別,當然InnoDB雖然是設置的可重複讀,但是也是解決了幻讀的,建議改成讀已提交級別,可以滿足大多數場景需求,有利於更高的併發,修改transaction-isolation。




上圖是一個比較經典的死鎖case,有興趣可以測試下

關於SSD

關於SSD,還是提一下吧。某知名大V說過“最近10年對數據庫性能影響最大的是閃存”,穩定性和性能可靠性已經得到大規模驗證,多塊SATA SSD做Raid5,推薦使用。採用PCIe SSD,主流雲平臺都提供SSD雲硬盤支持。


最後說一下大家關注的單表60億記錄問題,表裏數據也是線上比較核心的。

先說下當時情況,表結構比較簡單,都是bigint這種整型,索引比較多,應該有2-3個,單錶行數60億+,單表容量1.2TB左右,當然內部肯定是有碎片的。

形成原因:歷史遺留問題,按照我們前面講的開發規範,這個應該早拆分了,當然不拆有幾個原因:

  1. 性能未遇到瓶頸 ,主要原因

  2. DBA比較“懶“

  3. 想看看InnoDB的極限,挑戰一下。不過風險也是很大的,想想如果在一個1.2TB表上加個字段加個索引,那感覺絕對酸爽。還有就是單表恢復的問題,恢復時間不可控。

我們後續做的優化 ,採用了剛纔提到的TokuDB,單表容量在InnoDB下1TB+,使用Tokudb的lzma壓縮到80GB,壓縮效果非常好。這樣也解決了單表過大恢復時間問題,也支持online DDL,基本達到我們預期。

今天講的主要針對MySQL本身優化和規範性質的東西,還有一些比較好的運維經驗,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穫。今天這些內容是爲後續數據庫做平臺化的基礎。我今天分享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QA

Q1:use schema;select * from table; 和select * from schema.table;兩種寫法有什麼不一樣嗎?會對主從同步有影響嗎?

對於主從複製來說執行效率上差別不大,不過在使用replication filter時候這種情況需要小心,應該要使用ReplicateWildIgnoreTable這種參數,如果不使用帶wildignore,第一種方式會有問題,過濾不起作用。

Q2:對於用於MySQL的ssd,測試方式和ssd的參數配置方面,有沒有好的建議?主要針對ssd的配置哈

關於SATA SSD配置參數,建議使用Raid5,想更保險使用Raid50,更土豪使用Raid 10


上圖是主要的參數優化,性能提升最大的是第一個修改調度算法的

Q3:數據庫規範已制定好,如何保證開發人員必須按照規範來開發?

關於數據庫規範實施問題,也是有兩個方面吧,第一、定期給開發培訓開發規範,讓開發能更瞭解。第二、還是在流程上規範,比如把我們日常通用的建表和字段策略固化到程序,做成自動化審覈系統。這兩方面結合 效果會比較好。

Q4:如何最大限度提高innodb的命中率?

這個問題前提是你的數據要有熱點,讀寫熱點要有交集,否則命中率很難提高。在有熱點的前提下,也要求你的你的內存要足夠大,能夠存更多的熱點數據。儘量不要做一些可能污染bufferpool的操作,比如全表掃描這種。

Q5:主從複製的情況下,如果有CAS這樣的需求,是不是隻能強制連主庫?因爲有延遲的存在,如果讀寫不在一起的話,會有髒數據。

如果有CAS需求,確實還是直接讀主庫好一些,因爲異步複製還是會有延遲的。只要SQL優化的比較好,讀寫都在主庫也是沒什麼問題的。

Q6:關於開發規範,是否有必要買國標?

這個國標是什麼東西,不太瞭解。不過從字面看,國標應該也是偏學術方面的,在具體工程實施時候未必能用好。

Q7:主從集羣能不能再細化一點那?不知道這樣問合適不?

看具體哪方面吧。主從集羣每個小集羣一般都是採用一主多從方式,每個小集羣對應特定的一組業務。然後監控備份和HA都是在每個小集羣實現。

Q8:如何跟蹤數據庫table某個字段值發生變化?

追蹤字段值變化可以通過分析row格式binlog好一些。比如以前同事就是通過自己開發的工具來解析row格式binlog,跟蹤數據行變化。

Q9:對超大表水平拆分,在使用MySQL中間件方面有什麼建議和經驗分享?

對於超大表水平拆分,在中間件上經驗不是很多,早期人肉搞過幾次。也使用過自己研發的數據庫中間件,不過線上應用的規模不大。關於目前衆多的開源中間件裏,360的atlas是目前還不錯的,他們公司內部應用的比較多。

Q10:我們用的MySQL proxy做讀負載,但是少量數據壓力下並沒有負載,請問有這回事嗎?

少量數據壓力下,並沒有負載 ,這個沒測試過,不好評價

Q11:對於binlog格式,爲什麼只推薦row,而不用網上大部分文章推薦的Mix ?

這個主要是考慮數據複製的可靠性,row更好。mixed含義是指如果有一些容易導致主從不一致的SQL ,比如包含UUID函數的這種,轉換爲row。既然要革命,就搞的徹底一些。這種mix的中間狀態最坑人了。

Q12: 讀寫分離,一般是在程序裏做,還是用proxy ,用proxy的話一般用哪個?

這個還是獨立寫程序好一些,與程序解耦方便後期維護。proxy國內目前開源的比較多,選擇也要慎重。

Q13: 我想問一下關於mysql線程池相關的問題,什麼情況下適合使用線程池,相關的參數應該如何配置,老師有這方面的最佳實踐沒有?

線程池這個我也沒測試過。從原理上來說,短鏈接更適合用線程池方式,減少建立連接的消耗。這個方面的最佳配置,我還沒測試過,後面測試有進展可以再聊聊。

Q14: 誤刪數據這種,數據恢復流程是怎麼樣的(從庫也被同步刪除的情況)?

看你刪除數據的情況,如果只是一張表,單表在幾GB或幾十GB。如果能有延時備份,對於數據恢復速度是很有好處的。恢復流程可以參考我剛纔分享的部分。目前的MySQL數據恢復方案主要還是基於備份來恢復 ,可見備份的重要性。比如我今天下午15點刪除了線上一張表,該如何恢復呢。首先確認刪除語句,然後用備份擴容實例啓動,假設備份時間點是凌晨3點。就還需要把凌晨3點到現在關於這個表的binlog導出來,然後應用到新擴容的實例上。確認好恢復的時間點,然後把刪除表的數據導出來應用到線上。

Q15: 關於備份,binlog備份自然不用說了,物理備份有很多方式,有沒有推薦的一種,邏輯備份在量大的時候恢復速度比較慢,一般用在什麼場景?

物理備份採用xtrabackup熱備方案比較好。邏輯備份一般用在單表恢復效果會非常好。比如你刪了一個2G表,但你總數據量2T,用物理備份就會要慢了,邏輯備份就非常有用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