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要知道的TCP/IP知識

對於大部分的項目開發,可能用不到TCP/IP,但是作爲一個做技術的人員,基本的TCP/IP知識是必備的,也有利於以後負責這方面的開發時不會無從下手。
TCP/IP協議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協議、Internet國際互聯網絡的基礎,由網絡層的IP協議和傳輸層的TCP協議組成。TCP/IP 定義了電子設備如何連入因特網,以及數據如何在它們之間傳輸的標準。協議採用了4層的層級結構,每一層都呼叫它的下一層所提供的網絡來完成自己的需求。通俗而言:TCP負責發現傳輸的問題,一有問題就發出信號,要求重新傳輸,直到所有數據安全正確地傳輸到目的地。而IP是給因特網的每一臺電腦規定一個地址。


TCP/IP協議不是TCP和IP這兩個協議的合稱,而是指因特網整個TCP/IP協議族。
從協議分層模型方面來講,TCP/IP由四個層次組成:網絡接口層、網絡層、傳輸層、應用層。

TCP/IP協議並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層參考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是傳統的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模型,是一種通信協議的7層抽象的參考模型,其中每一層執行某一特定任務。該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種硬件在相同的層次上相互通信。這7層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接口層)、網絡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應用層)。而TCP/IP通訊協議採用了4層的層級結構,每一層都呼叫它的下一層所提供的網絡來完成自己的需求。




1.TCP/IP的分層模型
Internet採用了TCP/IP協議,如同OSI參考模型,TCP/IP也是一種分層模型。它是基於硬件層次上的四個概念性層次構成,即網絡接口層、IP層、傳輸層、應用層。

網絡接口層:也稱數據鏈路層,這是TCP/IP最底層。功能:負責接收IP數據報併發送至選定的網絡。

IP層:IP層處理機器之間的通信。功能:它接收來自傳輸層的請求,將帶有目的地址的分組發送出去。將分組封裝到數據報中,填入數據報頭,使用路由算法以決定是直接將數據報傳送至目的主機還是傳給路由器,然後把數據報送至相應的網絡接口來傳送。

傳輸層:是提供應用層之間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功能:管理信息流,提供可靠的傳輸服務,以確保數據無差錯的地按序到達。


2、TCP/IP模型的分界線
協議地址分界線:以區分高層和低層的尋址,高層尋址使用IP地址,低層尋址使用物理地址。應用程序IP層之上的協議軟件只使用IP地址,而網絡接口層處理物理地址。

操作系統分界線:以區分系統與應用程序。在傳輸層和應用層之間。


3、複用與分解
發送報文時,發送方在報文中加和了報文類型、選用協議等附加信息。所有的報文以幀的形式在網絡中複用傳送,形成一個分組流。在接收方收


到分組時,參考附加信息對接收到的分組進行分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