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雲人物】微軟新晉藩主——復旦大學87屆計算機系校友陸奇

    北京時間7月11日晚間消息,微軟週四宣佈,將把當前的8個產品部門重組爲4個新部門。爲此,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調整了幾乎每一名高管團隊成員的職責。美國科技博客Silicon Alley Insider撰稿人史蒂夫·科瓦奇(Steve Kovach)認爲, 特里·梅爾森(Terry Myerson)和陸奇等五位高管成爲了此次微軟重組的最大贏家。陸奇任應用與服務工程部門執行副總裁一職,主要領導效率、通信、搜索以及其他信息類別的應用程序和服務,包括Office、Yammer、Skype和必應等。

       陸奇畢業於復旦大學計算機系,獲得學士、碩士學位。1987年畢業後留校執教。1992年陸奇留學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CMU),並於1996年5月畢業,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並在CMU繼續其博士後的研究工作。其博士導師爲Professor M. Satyanarayanan。隨後加盟IBM公司的Almaden研究實驗室,工作兩年。1998年8月17號加盟雅虎(Yahoo!),十年間,陸奇從一個普通工程師一步步的成長,2006年4月14日,陸奇被任命爲雅虎的資深副總裁,2007被再次提升爲雅虎執行副總裁。2008年12月,加盟微軟(Microsoft)任執行副總裁,擔任微軟Bing項目的負責人。


精力旺盛的工作狂

       陸奇一向以精力旺盛著稱。他在雅虎和微軟的同事都表示,陸奇既聰明又勤奮。他每天只睡3到4個小時,在絕大多數工作日裏,他通常凌晨4點起牀,先查看郵件,然後在跑步機上跑4英里(約合6.4公里),一邊跑一邊聽古典音樂或者看新聞。陸奇喜歡在早上5點到6點間來到辦公室,利用這段安靜的時間爲一天的工作做準備。他經常會在半夜或者更晚的時間給同事發電子郵件。(陸奇已婚,有兩個女兒,他週末的大多數時間都用來陪家人。)

       曾與陸奇共事多年的雅虎前高管傑夫·維納(Jeff Weiner)說,當他第一次見到陸奇時曾認爲,陸奇的這種工作方式難以持續。但陸奇的上司卻對此毫不在意,他說,“這就是陸奇。”維納現在已經成爲社交網站LinkedIn的首席執行官,他說,“有許多的人後來都對我表達過類似的關注,但我都說,‘這就是陸奇’。他與衆不同。任何人這麼做都會筋疲力盡,但陸奇是我共事過的人中最有幹勁的人。”

       陸奇的工作幹勁和智慧爲他贏得了對手的尊重。谷歌搜索工程副總裁尤迪·曼伯爾(Udi Manber)曾先後在雅虎和IBM同陸奇共事過,他說:“我對他擁有最高敬意,他很可能是我最好的競爭對手。”

       而陸奇說:“我不覺得累,我熱愛每天的工作。”

 

站在微軟搜索背後的技術牛人

       2008年陸奇加盟微軟的消息一傳出,一邊是雅虎員工的傷感,陸奇的離去讓雅虎酋長楊致遠落淚,“現在他去了微軟”;而另一邊,微軟CEO斯蒂夫·鮑爾默則高調地說:“陸奇集資深專業技術知識、出色的領導能力和廣泛的商業知識於一身,在業界是非常罕見的奇才。”在這封給微軟員工羣發的“關於陸奇加盟”的信件中,鮑爾默說了很多話,但最重要的一句就是,“瞧,他來自雅虎”。當然,鮑爾默還稱,“他是全世界運營搜索業務的最佳人選。”果不其然,在陸奇加盟6個月後,微軟搜索Bing正式發佈。

       在雅虎最初的幾年,陸奇曾參與雅虎對搜索引擎Inktomi等三家公司的收購,並主導完成系列整合。此後負責搜索廣告技術的開發。一位雅虎員工曾這樣總結陸奇:“他是硅谷華人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的典型代表,憑藉技術實力進入科技公司,努力工作,最終成爲技術骨幹並率領多國技術軍團。”

       技術天分也成就了陸奇,成爲他人生的轉折點。還是在復旦期間,陸奇參加卡耐基·梅隆大學教授埃德蒙·克拉克的座談會時,陸奇提出的問題給克拉克留下了深刻印象,克拉克最終決定向陸奇提供攻讀博士學位的獎學金,並免去45美元的申請手續費。陸奇稱,他當時拿不出這筆錢。

 

傳奇勵志典範

       自少年時代起,陸奇就經歷了重重磨難。由於在文革中受到迫害,父母將陸奇送到位於江蘇省一個小鎮上的爺爺家裏。爺爺家裏沒有電燈和自來水,肉更是奢侈品。擺脫貧困的機遇兩次與陸奇擦肩而過:體格弱小使其在輪船製造工廠的招工中被涮下來,視力不符合成爲物理學家的條件。

       陸奇選擇了計算機科學,希望這有助於他在無線電廠找到一份工作,通過努力與天賦,他考取了復旦大學計算機系。獲得碩士學位後,陸奇被分配到復旦大學教書,工資爲每月10美元。

       陸奇說,他在中國長大,生活貧窮。對於獲得的機會,他決不放棄,緊緊把握。陸奇的爺爺把他撫養大,在他成長的那個村莊裏,甚至沒有電和自來水。在完成了計算機科學學習並獲得碩士學位後,他參加了卡內基梅隆大學電氣與電腦工程學教授埃德蒙·克拉克 舉辦的座談會。克拉克教授對陸奇在會上的提問和研究領域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他邀請陸奇申請自己的博士項目。陸奇表示,他在成長過程中遭遇的挑戰最後成爲了一種祝福,他說:“你可以說這非常艱苦,但它教給了你許多東西。”
       陸奇在1996年獲得博士學位,隨後他加盟了享有盛譽的IBM研究實驗室。後來他又跳槽到了雅虎。幾年後,當谷歌與雅虎開始針鋒相對時,他便負責雅虎的搜索和搜索廣告技術的開發。每個人都說,陸奇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個工作當中。剛剛進入雅虎的時候,陸奇只是一名普通工程師,其後他不斷晉升,不僅是因爲他擁有遠大的抱負,還是因爲他擁有出衆的才華,以及勇於承擔更大責任的意願。最終,他領導的團隊擁有了3000名以上的工程師。

   

       此次微軟重組中,值得注意的是,陸奇是4人核心團隊中,唯一在鮑爾默接任CEO之後才被邀請加入的人士。他在2008年底從雅虎加盟微軟,至今不到5年。與此相比,Terry Myerson在微軟16年,Satya Nadella21年,Julie Larson-Green加盟20年。也正是因爲此,在微軟這種條塊壁壘一度最分明,利益恩怨錯綜複雜的龐大機構中,陸奇反而是能夠被各方都接受的人——尤其是能被鮑爾默接受的人。從早年的微軟首席架構師Ray Ozzie,到這次被削權的微軟首席技術官Craig Mundie,以及去年離職的微軟Windows負責人Steven Sinofsky——這些蓋茨時代備受重視且留下的高管先後淡出,這一方面是業務轉型的結果,也是鮑爾默主導下的公司政治的需要。

       只有陸奇是個例外。他被鮑爾默接受,被各方接受。如果鮑爾默真的“不堪重任”而不得不辭任CEO的話,最可能的結果是:該看陸奇的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