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架構中概念總結一

 下面這些資料大部分都是從網上找的,方便什麼時候不明白的時候查閱,概念涉及到網絡、存儲、數據庫等各方面的內容。

容錯(Fault Tolerant)

容錯就是當由於種種原因在系統中出現了數據、文件損壞或丟失時,系統能夠自動將這些損壞或丟失的文件和數據恢復到發生事故以前的狀態,使系統能夠連續正常運行的一種技術。

容錯FT(Fault Tolerant)技術一般利用冗餘硬件交叉檢測操作結果。隨着處理器速度的加快和價格的下跌而越來越多地轉移到軟件中。未來容錯技術將完全在軟件環境下完成,那時它和高可用性技術之間的差別也就隨之消失了。

Via:
http://baike.baidu.com/view/391720.htm

QPS
  QPS每秒查詢率
  每秒查詢率QPS是對一個特定的查詢服務器在規定時間內所處理流量多少的衡量標準,在因特網上,作爲域名系統服務器的機器的性能經常用每秒查詢率來衡量。
  對應fetches/sec,即每秒的響應請求數,也即是最大吞吐能力。

IOPS
IOPS 即I/O per second,即每秒進行讀寫(I/O)操作的次數,多用於數據庫等場合,衡量隨機訪問的性能。
存儲端的IOPS性能和主機端的IO是不同的,IOPS是指存儲每秒可接受多少次主機發出的訪問,主機的一次IO需要多次訪問存儲纔可以完成。例如,主機寫入一個最小的數據塊,也要經過“發送寫入請求、寫入數據、收到寫入確認”等三個步驟,也就是3個存儲端訪問。

Via:
http://baike.baidu.com/view/2302083.htm

SPOF
Single Point of Failure(SPoF)是指一個系統的這樣一個部件,如果它失效或停止運轉,將會導致整個系統不能工作。我們當然不希望看到,在一個要求高度可用性的系統中存在這樣的部分,但這種情況在網絡,軟件應用以及其它工業系統中都存在。

Failover
通俗地說,即當A無法爲客戶服務時,系統能夠自動地切換,使B能夠及時地頂上繼續爲客戶提供服務,且客戶感覺不到這個爲他提供服務的對象已經更換。
  這裏的A和B可以存在於各種領域,但一般fail-over特指計算機領域的數據庫、應用服務、硬件設備等的失效轉移。

併發
在操作系統中,是指一個時間段中有幾個程序都處於已啓動運行到運行完畢之間,且這幾個程序都是在同一個處理機上運行,但任一個時刻點上只有一個程序在處理機上運行。
  在數據庫中,允許多個用戶同時訪問和更改共享數據的進程。SQL Server 使用鎖定以允許多個用戶同時訪問和更改共享數據而彼此之間不發生衝突。
  操作系統併發程序執行的特點:
  併發環境下,由於程序的封閉性被打破,出現了新的特點:
  ①程序與計算不再一一對應,一個程序副本可以有多個計算
  ②併發程序之間有相互制約關係,直接制約體現爲一個程序需要另一個程序的計算結果,間接制約體現爲多個程序競爭某一資源,如處理機、緩衝區等。
  ③併發程序在執行中是走走停停,斷續推進的。

併發和並行的區別和聯繫
併發和並行是即相似又有區別的兩個概念,並行是指兩個或者多個事件在同一時刻發生;而併發是指兩個或多個事件在同一時間間隔內發生。在多道程序環境下,併發性是指在一段時間內宏觀上有多個程序在同時運行,但在單處理機系統中,每一時刻卻僅能有一道程序執行,故微觀上這些程序只能是分時地交替執行。倘若在計算機系統中有多個處理機,則這些可以併發執行的程序便可被分配到多個處理機上,實現並行執行,即利用每個處理機來處理一個可併發執行的程序,這樣,多個程序便可以同時執行。

Via:
http://baike.baidu.com/view/684757.html

並行
並行是指“並排行走”或“同時實行或實施”。在操作系統中是指,一組程序按獨立異步的速度執行,不等於時間上的重疊(同一個時刻發生)。要區別併發。併發是指:在同一個時間段內,兩個或多個程序執行,有時間上的重疊(宏觀上是同時,微觀上仍是順序執行)。並行也指8位數據同時通過並行線進行傳送,這樣數據傳送速度大大提高,但並行傳送的線路長度受到限制,因爲長度增加,干擾就會增加,數據也就容易出錯。生物學中並行(parallelism)指同一祖先的後裔在分開之後又在相似的環境條件下生活,從而產生出既相似又有區別的不同類羣。

Via:
http://baike.baidu.com/view/345107.htm

高可用性
  什麼是高可用性 (HA)
  “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通常來描述一個系統經過專門的設計,從而減少停工時間,而保持其服務的高度可用性。
  例如我們希望電力、水力服務是高可用性的系統。
  計算機系統的可靠性用平均無故障時間(MTTF)來度量,即計算機系統平均能夠正常運行多長時間,才發生一次故障。系統的可靠性越高,平均無故障時間越長。可維護性用平均維修時間(MTTR)來度量,即系統發生故障後維修和重新恢復正常運行平均花費的時間。系統的可維護性越好,平均維修時間越短。計算機系統的可用性定義爲:MTTF/(MTTF+MTTR) * 100%。由此可見,計算機系統的可用性定義爲系統保持正常運行時間的百分比。

Via:
http://baike.baidu.com/view/2850255.htm

可擴展性
在軟件工程領域是指:
  設計良好的代碼允許更多的功能在必要時可以被插入到適當的位置中。這樣做的危險的是爲了應對未來可能需要進行的修改,而造成代碼被過度工程化地開發。
  可擴展性可以通過軟件框架來實現:動態加載的插件、頂端有抽象接口的認真設計的類層次結構、有用的回調函數構造以及功能很有邏輯並且可塑性很強的代碼結構。

OLAP
簡寫爲OLAP,隨着數據庫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數據庫存儲的數據量從20世紀80年代的兆(M)字節及千兆(G)字節過渡到現在的兆兆(T)字節和千兆兆(P)字節,同時,用戶的查詢需求也越來越複雜,涉及的已不僅是查詢或操縱一張關係表中的一條或幾條記錄,而且要對多張表中千萬條記錄的數據進行數據分析和信息綜合,關係數據庫系統已不能全部滿足這一要求。在國外,不少軟件廠商採取了發展其前端產品來彌補關係數據庫管理系統支持的不足,力圖統一分散的公共應用邏輯,在短時間內響應非數據處理專業人員的複雜查詢要求。

OLTP
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聯機事務處理系統(OLTP)
  也稱爲面向交易的處理系統,其基本特徵是顧客的原始數據可以立即傳送到計算中心進行處理,並在很短的時間內給出處理結果。這樣做的最大優點是可以即時地處理輸入的數據,及時地回答。也稱爲實時系統(Real time System)。衡量聯機事務處理系統的一個重要性能指標是系統性能,具體體現爲實時響應時間(Response Time),即用戶在終端上送入數據之後,到計算機對這個請求給出答覆所需要的時間。
  OLTP 數據庫旨在使事務應用程序僅寫入所需的數據,以便儘快處理單個事務。

ACID
ACID,指數據庫事務正確執行的四個基本要素的縮寫.包含: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離性(Isolation)、持久性(Durability)。一個支持事務(Transaction)的數據庫系統,必需要具有這四種特性,否則在事務過程(Transaction processing)當中無法保證數據的正確性,交易過程極可能達不到交易方的要求.

  原子性
  整個事務中的所有操作,要麼全部完成,要麼全部不完成,不可能停滯在中間某個環節。事務在執行過程中發生錯誤,會被回滾(Rollback)到事務開始前的狀態,就像這個事務從來沒有執行過一樣。
  一致性
  在事務開始之前和事務結束以後,數據庫的完整性約束沒有被破壞。
  隔離性
  兩個事務的執行是互不干擾的,一個事務不可能看到其他事務運行時,中間某一時刻的數據。
  持久性
  在事務完成以後,該事務所對數據庫所作的更改便持久的保存在數據庫之中,並不會被回滾。

CAP
C: Consistency 一致性
A: Availability 可用性
P: Tolerance of network Partition 分區容忍性

熊掌與魚不可兼得,三個目標不能同時滿足。如果對"一致性"要求高,且必需要做到"分區",那麼就要犧牲可用性;而對大型網站,可用性與分區容忍性優先級要高於數據一致性,一般會盡量朝着 A、P 的方向設計,然後通過其它手段保證對於一致性的商務需求。

BASE
    * Basically Availble --基本可用
    * Soft-state --軟狀態/柔性事務
    * Eventual Consistency --最終一致性

高可用架構之ACID、BASE及CAP(
http://iamcaihuafeng.blog.sohu.com/137618885.html)

Sharding  
Sharding定義
  "Shard" 這個詞英文的意思是"碎片",而作爲數據庫相關的技術用語,似乎最早見於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MMORPG)中。"Sharding" 姑且稱之爲"分片"。
  Sharding 不是一門新技術,而是一個相對簡樸的軟件理念。如您所知,MySQL 5 之後纔有了數據表分區功能,那麼在此之前,很多 MySQL 的潛在用戶都對 MySQL 的擴展性有所顧慮,而是否具備分區功能就成了衡量一個數據庫可擴展性與否的一個關鍵指標(當然不是唯一指標)。數據庫擴展性是一個永恆的話題,MySQL 的推廣者經常會被問到:如在單一數據庫上處理應用數據捉襟見肘而需要進行分區化之類的處理,是如何辦到的呢? 答案是:Sharding。
  Sharding不是一個某個特定數據庫軟件附屬的功能,而是在具體技術細節之上的抽象處理,是水平擴展(Scale Out,亦或橫向擴展、向外擴展)的解決方案,其主要目的是爲突破單節點數據庫服務器的 I/O 能力限制,解決數據庫擴展性問題。

Via:
http://baike.baidu.com/view/3126360.htm

緩存
緩存是指臨時文件交換區,電腦把最常用的文件從存儲器裏提出來臨時放在緩存裏,就像把工具和材料搬上工作臺一樣,這樣會比用時現去倉庫取更方便。因爲緩存往往使用的是RAM(斷電即掉的非永久儲存),所以在忙完後還是會把文件送到硬盤等存儲器裏永久存儲。電腦裏最大的緩存就是內存條了,最快的是CPU上鑲的L1和L2緩存,顯卡的顯存是給GPU用的緩存,硬盤上也有16M或者32M的緩存。千萬不能把緩存理解成一個東西,它是一種處理方式的統稱!

Via:
http://baike.baidu.com/view/907.htm

關於緩存,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Web應用開發中無處不在的Cache(http://iamcaihuafeng.blog.sohu.com/131637030.html)

消息隊列
“消息”是在兩臺計算機間傳送的數據單位。消息可以非常簡單,例如只包含文本字符串;也可以更復雜,可能包含嵌入對象。
  消息被髮送到隊列中。“消息隊列”是在消息的傳輸過程中保存消息的容器。消息隊列管理器在將消息從它的源中繼到它的目標時充當中間人。隊列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路由並保證消息的傳遞;如果發送消息時接收者不可用,消息隊列會保留消息,直到可以成功地傳遞它。

Via:
http://baike.baidu.com/view/262473.htm

分佈式系統
分佈式系統(distributed system)是建立在網絡之上的軟件系統。正是因爲軟件的特性,所以分佈式系統具有高度的內聚性和透明性。因此,網絡和分佈式系統之間的區別更多的在於高層軟件(特別是操作系統),而不是硬件。內聚性是指每一個數據庫分佈節點高度自治,有本地的數據庫管理系統。透明性是指每一個數據庫分佈節點對用戶的應用來說都是透明的,看不出是本地還是遠程。在分佈式數據庫系統中,用戶感覺不到數據是分佈的,即用戶不須知道關係是否分割、有無複本、數據存於哪個站點以及事務在哪個站點上執行等。

Via:
http://baike.baidu.com/view/991489.htm

反向代理
反向代理(Reverse Proxy)方式是指以代理服務器來接受internet上的連接請求,然後將請求轉發給內部網絡上的服務器,並將從服務器上得到的結果返回給internet上請求連接的客戶端,此時代理服務器對外就表現爲一個服務器。

Via:
http://baike.baidu.com/view/1165595.htm

負載均衡
負載均衡 (Outbound Load Balancing) 負載均衡建立在現有網絡結構之上,它提供了一種廉價有效透明的方法擴展網絡設備和服務器的帶寬、增加吞吐量、加強網絡數據處理能力、提高網絡的靈活性和可用性。

負載均衡(Load Balance)
  由於目前現有網絡的各個核心部分隨着業務量的提高,訪問量和數據流量的快速增長,其處理能力和計算強度也相應地增大,使得單一的服務器設備根本無法承擔。在此情況下,如果扔掉現有設備去做大量的硬件升級,這樣將造成現有資源的浪費,而且如果再面臨下一次業務量的提升時,這又將導致再一次硬件升級的高額成本投入,甚至性能再卓越的設備也不能滿足當前業務量增長的需求。

負載均衡有兩方面的含義:首先,大量的併發訪問或數據流量分擔到多臺節點設備上分別處理,減少用戶等待響應的時間;其次,單個重負載的運算分擔到多臺節點設備上做並行處理,每個節點設備處理結束後,將結果彙總,返回給用戶,系統處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Via:
http://baike.baidu.com/view/51184.htm

NAS(網絡附屬存儲)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網絡附屬存儲)是一種將分佈、獨立的數據整合爲大型、集中化管理的數據中心,以便於對不同主機和應用服務器進行訪問的技術。按字面簡單說就是連接在網絡上, 具備資料存儲功能的裝置,因此也稱爲“網絡存儲器”。它是一種專用數據存儲服務器。它以數據爲中心,將存儲設備與服務器徹底分離,集中管理數據,從而釋放帶寬、提高性能、降低總擁有成本、保護投資。其成本遠遠低於使用服務器存儲,而效率卻遠遠高於後者。

基本定義  
NAS被定義爲一種特殊的專用數據存儲服務器,包括存儲器件(例如磁盤陣列、 CD/DVD驅動器、磁帶驅動器或可移動的存儲介質)和內嵌系統軟件,可提供跨平臺文件共享功能。NAS通常在一個LAN上佔有自己的節點,無需應用服務器的干預,允許用戶在網絡上存取數據,在這種配置中,NAS集中管理和處理網絡上的所有數據,將負載從應用或企業服務器上卸載下來,有效降低總擁有成本,保護用戶投資。

  NAS本身能夠支持多種協議(如NFS、CIFS、FTP、HTTP等),而且能夠支持各種操作系統。通過任何一臺工作站,採用IE或Netscape瀏覽器就可以對NAS設備進行直觀方便的管理。

  SAN 和NAS的區別:
  SAN是一種網絡,NAS產品是一個專有文件服務器或一個只能文件訪問設備。
  SAN是在服務器和存儲器之間用作I/O路徑的專用網絡。
  SAN包括面向塊(SCIS)和麪向文件(NAS)的存儲產品。
  NAS產品能通過SAN連接到存儲設備
  NAS的外觀
  NAS是功能單一的精簡型電腦,因此在架構上不像個人電腦那麼複雜,像鍵盤、鼠標、熒幕、音效卡、喇叭、擴充漕、各式連接口等都不需要;在外觀上就像家電產品,只需電源與簡單的控制鈕。NAS在架構上與個人電腦相似,但因功能單純,可移除許多不必要的連接器、控制晶片、電子迴路,如鍵盤、鼠標、USB、VGA等。

Via:
http://baike.baidu.com/view/56335.htm

SAN
  存儲域網絡(Storage Area Network)的支撐技術是Fiber Channel(FC)技術,這是ANSI爲網絡和通道I/O接口建立的一個標準集成。支持HIPPI,IPI,SCSI,IP,ATM等多種高級協議,它的最大特性是將網絡和設備的通訊協議與傳輸物理介質隔離開.這樣多種協議可在同一個物理連接上同時傳送,高性能存儲體和寬帶網絡使用單 I/O接口使得系統的成本和複雜程度大大降低。如通過Switch擴充至交換仲裁複用結構則可將用戶擴至很多。FC使用全雙工串行通訊原理傳輸數據,傳輸速率高達1062.5Mbps,Fibre Channel的數據傳輸速度爲100MB/S,雙環可達200MB/S,使用同軸線傳輸距離爲30米,使用單模光纖傳輸距離可達10公里以上。光纖通道支持多種拓撲結構,主要有:點到點(Links)、仲裁環(FC-AL)、交換式網絡結構(FC-XS)。點對點方式的例子是一臺主機與一臺磁盤陣列透過光纖通道連接;其次爲光纖通道仲裁環(FC-AL),在FC-AL的裝置可爲主機或存儲裝置。第三種FC-XS交換式架構在主機和存儲裝置之間透過智能型的光纖通道交換器連接,使用交換架構需使用存儲網絡的管理軟件。

FC技術具有以下優越性:
  (1)既具有單通道的特點,又具有網絡的特點,它是把設備連接到網絡結構上的一種高速通道。而這種網絡結構描述了連接兩套設備的單條電纜以及連接許多設備的交換機產生網狀結構。
  (2)光纖通道最大優點是速度快,它可以給計算機設備提供接近於設備處理速度的吞吐量。
  (3)協議無關性,它有很好的通用性,是一種通用傳輸機制。適用範圍廣,可提供多性價比的系統,從小系統到超大型系統,支持存在的多種指令集,如IP、SCSI、IPI。
  光纖通道規範定義的速率最高可到4Gbps,目前T11工程組對10Gbps傳輸速度的FC規範也在緊鑼密鼓的制定之中。

SAN 的典型結構
  主要協議
  FC & FCP:光纖信道和光纖信道協議 (FC & FCP:Fibre Channel and Fibre Channel Protocol)
  FCIP:在IP上傳輸的光纖信道數據幀 (FCIP:Entire Fibre Channel Frame Over IP)
  iFCP:Internet 光纖信道協議 (iFCP:Internet Fibre Channel Protocol)
  iSCSI:Internet 小型計算機系統接口 (iSCSI: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iSNS:Internet存儲名稱服務 (iSNS:Internet Storage Name Service)
  NDMP:網絡數據管理協議 (NDMP:Network Data Management Protocol)
  SAS:串行 SCSI (SAS:Serial Attached SCSI)
  SCSI:小型計算機系統接口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相關協議 LAN、WAN、TCP/IP
  組織來源 存儲區域網絡協議由 IETF、ANSI 和 ISO 定義。

  SAN是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中的一種架構,它將服務器和遠程的計算機存儲設備(如磁盤陣列、磁帶庫)連接起來,使得這些存儲設備看起來就像是本地一樣。和SAN相反,NAS使用基於文件(file-based)的協議,如NFS、SMB/CIFS等,在這裏仍然是遠程存儲,但計算機請求的是抽象文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個磁盤塊。
  SAN (Storage Area Network-存儲區域網絡):
  將不同的數據存儲設備連接到服務器的快速、專門的網絡。
  可以擴展爲多個或遠程站點以實現和備份和存檔存儲。SAN採用光纖通道(Fibre Channel)技術,通過光纖
  通道交換機連接存儲陣列和服務器主機,建立專用於數據存儲的區域網絡。SAN經過十多年曆史的發展,
  已經相當成熟,成爲業界的事實標準。SAN存儲採用的帶寬從100MB/s、200MB/s,發展到目前的
  1Gbps、2Gbps。
  SAN專門用於提供企業商務數據或運營商數據的存儲和備份管理的網絡。因爲是基於網絡化的存儲,SAN
  比傳統的存儲技術擁有更大的容量和更強的性能。通過專門的存儲管理軟件,可以直接在SAN裏的大型主機、
  服務器或其他服務端電腦上添加硬盤和磁帶設備。現在大多數的SAN是基於光纖信道交換機和集線器的。

Via:
http://baike.baidu.com/view/120921.htm

RAID
RAID是“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的縮寫,中文意思是獨立冗餘磁盤陣列。冗餘磁盤陣列技術誕生於1987年,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提出。簡單地解釋,就是將N臺硬盤通過RAID Controller(分Hardware,Software)結合成虛擬單臺大容量的硬盤使用。RAID的採用爲存儲系統(或者服務器的內置存儲)帶來巨大利益,其中提高傳輸速率和提供容錯功能是最大的優點。

RAID磁盤陣列(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
  其特色是N臺硬盤同時讀取速度加快及提供容錯性Fault Tolerant,所以RAID是當成平時主要訪問數據的存儲速度問題(Storage)不是備份問題(Backup Solution)。

  簡單的說,RAID是一種把多塊獨立的硬盤(物理硬盤)按不同的方式組合起來形成一個硬盤組(邏輯硬盤),從而提供比單個硬盤更高的存儲性能和提供數據備份技術。組成磁盤陣列的不同方式稱爲RAID級別(RAID Levels)。

  磁盤陣列中針對不同的應用使用的不同技術,稱爲RAID level, RAID是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的縮寫,而每一level代表一種技術,目前業界公認的標準是RAID 0~RAID 5。

  這個level並不代表技術的高低,level 5並不高於level 3,level 1也不低過level 4,至於要選擇那一種RAID level的產品,純視用戶的操作環境(operating environment)及應用(application)而定,與level的高低沒有必然的關係。

  在RAID有一基本概念稱爲EDAP(Extended Data Availability and Protection),其強調擴充性及容錯機制, 也是各家廠商如:Mylex,IBM,HP,Compaq,Adaptec,Infortrend等訴求的重點,包括在不須停機情況下可處理以下動作:

    RAID 磁盤陣列支援自動檢測故障硬盤;
  RAID 磁盤陣列支援重建硬盤壞軌的資料;
  RAID 磁盤陣列支援支持不須停機的硬盤備援 Hot Spare;
    RAID 磁盤陣列支援支持不須停機的硬盤替換 Hot Swap;
  RAID 磁盤陣列支援擴充硬盤容量等。

Via:
http://baike.baidu.com/view/7102.htm

SSD
SSD = solid state disk,固態硬盤,用固態電子存儲芯片陣列而製成的硬盤,廣泛應用於軍事、車載、工控、視頻監控、網絡監控、網絡終端、電力、醫療、航空等、導航設備等領域。

SSD相對硬盤的最顯著優勢就是速度,例如一個每分鐘15000轉的硬盤轉一圈需要200毫秒的時間,而在SSD上由於是數據是存放在半導體內存上,能夠在低於一毫秒的時間內對任意位置的存儲單元完成I/O(輸入/輸出)操作,因此在對許多應用程序來說最爲關鍵的I/O性能指標——IOPs(即每秒多少次IO動作)上,SSD可以達到硬盤的50~1000倍。

採用FLASH內存的SSD具備相當高的數據安全性,並且在噪音、便攜性等方面都有硬盤所無法媲美的優勢,在航空航天、軍事、金融、電信、電子商務等部門中都有廣泛的使用。

Via: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72287.html

SCSI
小型計算機系統接口(英語: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簡寫:SCSI),一種用於計算機和智能設備之間(硬盤、軟驅、光驅、打印機、掃描儀等)系統級接口的獨立處理器標準。 SCSI是一種智能的通用接口標準。它是各種計算機與外部設備之間的接口標準。這種接口具有以下特性:
  ●SCSI接口是一個通用接口,在SCSI母線上可以連接主機適配器和八個SCSI外設控制器,外設可以包括磁盤、磁帶、CD-ROM、可擦寫光盤驅動器、打印機、掃描儀和通訊設備等。
  ●SCSI是個多任務接口,設有母線仲裁功能。掛在一個SCSI母線上的多個外設可以同時工作。SCSI上的設備平等佔有總線。

  ●SCSI接口可以同步或異步傳輸數據,同步傳輸速率可以達到10MB/s,異步傳輸速率可以達到1.5MB/s。
  ●SCSI接口接到外置設備時.它的連接電纜可以長達6m。

Via:
http://baike.baidu.com/view/5739.htm

SAS
SAS(Serial Attached SCSI),串行連接SCSI接口,串行連接小型計算機系統接口。
  什麼是SAS ?
  SAS是新一代的SCSI技術,和現在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盤相同,都是採用串行技術以獲得更高的傳輸速度,並通過縮短連結線改善內部空間等。SAS是並行SCSI接口之後開發出的全新接口。此接口的設計是爲了改善存儲系統的效能、可用性和擴充性,提供與串行ATA (Serial ATA,縮寫爲SATA)硬盤的兼容性。

  SAS的接口技術可以向下兼容SATA。SAS系統的背板(Backpanel)既可以連接具有雙端口、高性能的SAS驅動器,也可以連接高容量、低成本的SATA驅動器。因爲SAS驅動器的端口與SATA驅動器的端口形狀看上去類似,所以SAS 驅動器和SATA驅動器可以同時存在於一個存儲系統之中。但需要注意的是,SATA系統並不兼容SAS,所以SAS驅動器不能連接到SATA背板上。由於 SAS系統的兼容性,IT人員能夠運用不同接口的硬盤來滿足各類應用在容量上或效能上的需求,因此在擴充存儲系統時擁有更多的彈性,讓存儲設備發揮最大的投資效益。

  SAS技術還有簡化內部連接設計的優勢,存儲設備廠商目前投入相當多的成本以支持包括光纖通道陣列、SATA陣列等不同的存儲設備,而SAS連接技術將可以通過共用組件降低設計成本。

Via:
http://baike.baidu.com/view/325942.htm

SATA
SATA的全稱是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高級技術附件,一種基於行業標準的串行硬件驅動器接口),是由Intel、IBM、Dell、APT、Maxtor和 Seagate公司共同提出的硬盤接口規範。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邁拓這幾大廠商組成的Serial ATA委員會正式確立了Serial ATA 1.0規範,在當年的IDF Fall 大會上,Seagate宣佈了Serial ATA 1.0標準,正式宣告了SATA規範的確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