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雲計算

越來越多的企業會將關鍵運營機制建立在IT基礎結構之上,從CIO角度來看,IT技術實際支撐了整個企業業務,因此,很大程度上,企業變革的速度取決於IT基礎結構的敏捷性。但是,傳統的IT基礎結構,受到軟件、硬件、資源利用率和流程等等方面的限制,無法快速滿足企業對於現有業務流程進行調整,或者開展新業務產生的需求。快速成長與轉型的企業,需要一個動態的IT基礎結構支撐,雲計算的出現則是構建動態IT基礎結構的最有效方法。


雲+端


企業     各種數據與應用架構放在“雲”中,最大限度利用雲的資源與敏捷性

用戶     便捷地使用各種“端”訪問雲中的數據和應用,這些端可以是電腦和手機,甚至是電視、可穿戴設備等等。同時,用戶在使用這些不同終端設備訪問雲中服務的時候,得到的是完全相同的無縫體驗


雲的出現改變了我們的思考方式,也使得我們從中得到收益:

IT角色轉變:雲計算是IT管理建設模式的轉變,企業可以更專注於業務創新和增長而不是基礎設施管理

快速響應:雲計算幫助企業對市場做出快速反應並且抓住新的業務增長點

按需服務:用戶從共享的資源池中以更低的成本獲得按需計費的應用和服務


可能覺得雲是一個看不到摸不着的東西,其實我們已經在一些雲計算應用中受益。比如,我們通過手機、平板電腦以及傳統PC與雲端互聯,我們可以在不同的設備上同步自己的照片、通訊錄、短信息等等內容,這些內容不會因爲終端設備損壞丟失導致無法找回,後端的雲服務提供的保存與同步使得我們使用自己的賬戶登錄即可找到這些內容,以上就是雲的魅力所在。


所謂私有云,即指該雲平臺是由某個組織自行建立,並且自行運維,爲自己的業務提供服務的雲。比如,某企業希望爲自己的市場營銷業務應用和網站建立一個雲平臺,實現對於這些IT應用的動態資源分配,以滿足不同時期不同規模的客戶訪問量。這個企業的IT部門就需要去爲這個雲平臺採購服務器硬件、網絡設備,規劃和裝修機房,採購和部署相應軟件,同時需要自行承擔後期運行維護工作,所有硬件基礎設施、軟件以及其中數據都由該企業自行管理,以上就是一個典型的“私有云”環境。

公有云     水 電 氣     計算 存儲 網絡

概括來說,計算資源是按照小時收費的,存儲資源是按照使用容量大小收費的。


SaaS

PaaS     平臺和環境 構建和運行自定義應用程序

PaaS比較適用於全新的應用程序,現有應用程序通常需要進行大規模重構才能符合沙箱規則。

IaaS     基礎結構

這種靈活性增加了IT環境的複雜性,這是因爲客戶的IT專業人員需要像維護內部部署的服務器一樣維護這些服務器。維護活動包括修補、升級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服務器、進行負載平衡、數據庫服務器的故障轉移羣集、備份和恢復,以及用於減少軟硬件故障的其他活動。


因爲公有云只是收取用戶使用資源的費用,所以公有云將會變成處理需求高峯的一個非常便宜的方式。同時,混合云爲彈性需求提供了一個很好地基礎,比如,災難恢復,私有云把公有云作爲災難轉移的平臺,在需要的時候使用,這是一個極具成本效應的理念。另外一個好的理念就是,使用公有云作爲一個選擇性的平臺,同時選擇其他公有云作爲災難轉移的平臺。


多租戶

多租戶技術(Multi-tenancy Technology),也稱多重租賃技術,指的是一種軟件架構技術,是在探討與實現如何在多用戶的環境下共用相同的系統或者程序組件,並且仍然可以確保各個用戶之間的數據的隔離性。

在多租戶技術中,租戶(Tenant)是指使用系統或者電腦運算資源的客戶,也指租戶包含在系統中可識別爲指定用戶的一切數據,舉凡帳戶與統計信息(Accounting Data),用戶在系統中的各式數據,以及用戶本身客製化的應用程序環境等等,都是屬於租戶的範圍,租戶所使用的則是基於供應商開發或者建置的應用系統、運算資源等等,供應商設計的應用系統會容納數個以上的用戶在同一個環境下使用,爲了要讓多個用戶的環境能夠在同一個應用程序與運算環境上使用,應用程序與運算環境還要特別設計,除了需要保證系統平臺可以允許多個相同的應用程序同時運行之外,保護租戶數據的隱私與安全也是多租戶技術的關鍵之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