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評論分析] HTML 5是不是解決跨平臺問題的終極密鑰?

轉自:http://www.eoeandroid.com/thread-157735-1-1.html

不同平臺的生態圈、技術障礙等壁壘阻礙了開發者快速發展,而HTML5雖被寄予厚望,但目前還缺乏有說服力的產品,HTML5的潛能仍需在探索中被繼續挖掘。

      Beau Hindman在解析自己理想的遊戲狀態時,認爲好的遊戲除了在創意環節(Originality,包括題材、玩法、交互方式)、遊戲玩法環節 (Gameplay)、風格類型(Style)、聲效環節(Great Music)讓用戶有更好的體驗外,適配性(Flexibility)也將成爲一個核心的考量環節,用戶希望能夠在隨時有遊戲意願的情況下就能獲取的設備 上進行遊戲。

     當然,在目前的條件下,不管是用戶的遊戲需求還是開發者的遊戲發行佈局,Beau Hindman的設想更多還只是相對理想的狀況。

      平臺和分裂性問題
      在當前狀況下,開發者可能遇到的分裂問題包括:發行平臺困擾、不同系統平臺的技術障礙、不同平臺的審覈差異和限制差異、跨平臺的人力成本和運維成本、平臺用戶調研和適度改編。

      第一個問題,發行平臺困擾。不同 的操作系統、不同的用戶定位形成了不同的商業生態圈,對於開發者來說,iOS、Symbian、RIM、J2ME、Android和Windows Phone就成爲必需要面對的選項,要麼選擇自己合適的站隊,要麼在不同的平臺之間遊走,至於哪一種方式更好,只有特定的開發者才能明白。但事實上,更多 開發者選擇兼顧各種平臺和用戶,特別是現在更具主導性價值的蘋果App Store、Google的Android Market和微軟的Windows Phone Marketplace;蘋果App Store以將近30億美元的年度營收成爲開發者的首選,而Google的Android Market則以超級日激活量,Windows Phone Marketplace則以遊戲的名義再加上和Nokia聯姻的方式獲得市場的認可。

      第二個問題,不同系統平臺的技術障礙。技 術語言之間的開發障礙相當明顯,iOS應用需要Objective-C語言;Android應用則需要兼具java和C語言;Symbian應用需要 C++語言;而Windows Phone應用則需要C#語言。Anat Resnick在解析這個問題時認爲這種技術語言之間的超級跨度、遊戲測試跨度給遊戲平臺匹配等帶來各種困難,類似於Rovio將一款《Angry Birds》做到極致,在不同平臺之間廣泛佈局同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App Store上受到用戶的青睞並不意味着在Nokia Ovi Store也能春風得意(特別是如何保持應用的高質量)。

      第三個問題,不同平臺的審覈差異和限制差異。不同平臺對應用的審覈標準(適用性、受衆適宜度、是否有攻擊成分)、審覈流程時間、煩瑣度等都存在差異,蘋果 App Store的審覈相對更具效率,如果只是更新版本可能更快些,甚至被拒絕的情況都會給出相關解釋;而像Android Market的審覈性就弱一些,只要提交的應用符合要求即可生效(根據手機操作系統版本、API範圍來劃分支持運行的手機平臺),但Google可以對上 線應用進行遠程操控,出現問題就會被下架。對於開發者而言,同樣一款產品,哪怕只是一次更新都需要在不同的應用商店之間不斷重複提交、重複審覈。

      第四個問題,跨平臺的人力成本和運維成本。前 文提到,不同技術語言門檻和不同發行渠道需要更多的專職人才負責打點不同的App方向,這對開發團隊來說是很耗人力的行爲;此外,因爲平臺的障礙和分裂, 也爲應用的運維帶來各種不必要的重複勞動,再加上不同市場有不同的定位和用戶屬性,這種技術和人爲區隔也將給產品的運營帶來各種不確定性。這就是我們需要 提到的管理風險,如果選擇了錯誤的平臺或者缺乏市場滲透性及市場回報率,給開發者帶來的就可能是失敗的打擊。這層困惑是很明顯的,沒有充分的數據分析導致 開發者只能憑藉感覺判斷哪些遊戲適合投放的平臺,而缺乏實力的小型開發者在強者林立的市場獲得更合適的平臺機會則渺茫得多。

      第五個問題,平臺用戶調研和適度改編。從 Xyologic和Distimo以及Flurry監測到的數據可以很明顯看到不同平臺之間用戶對應用的選擇傾向性還是相當明顯的,比如Android Market的App下載更多而App Store的遊戲應用下載更多,即便是同一款遊戲應用在App Store和Android Market也因爲用戶付費環境和支付便捷性等問題而產生極大差異。Flurry的數據認爲同一款應用在App Store的營收能力一般是Android Market的4倍,這就意味着在iOS和Android激活量越來越接近的現在,如何權衡用戶的直接需求才是開發者需要關注的重點,而平臺之間的這種差 異直接導致了開發者在開發問題上存在更多的權衡因素。

      中間工具和HTML5技術
      其實開發者並不是單純地只根據不同的平臺解決問題,看市場上出現的各種中間解決方案就知道了,開發者並不想在跨平臺的問題上耗費太多的精力。在目前 面向開發者的各種中間解決方案中可能包括Zipline、Moblyng、Epic、MoMinis、Ansca Mobile、Sibblingz、GameSalad、Unity Android或者cocos2d-x。

      HTML5被整體市場所觀望的除了技術標準和規範不夠成熟外,最大的盼頭就是出現一款重磅作品給市場打入強心劑,雖然磊友、Spil或Facebook在推動這個趨勢,但都不如一款有說服力的遊戲來得有價值。

      另一個解決問題的方式可能來自最近最受關注的HTML5,脫離App束縛成爲應用研發最偷懶的方式。Ben Savage曾經做出2012年關於HTML5的14個預言,其中就包括基於HTML5的應用將大規模出現,此外用戶體驗可能將慢慢向iPhone應用看 齊。而同樣利好的消息是各種瀏覽器都在支持這項技術(Chrome、IE、Safari、Mozilla、Opera等),儘管目前還只是適用於高級別的 瀏覽器版本,但隨着瀏覽器的各種升級,這個用戶受衆面的困局也將迎刃而解。

      所以早些時候Appcelerator和IDG聯手做的關於開發者平臺選擇的調查(取樣2160名開發者)就顯示HTML5的選項爲66%,和 Android Tablet的68%相當,甚至高於WP7的38%、BlackBerry Phone的21%。當然,在現階段的開發者熱情還並不能和擁有91%支持率的iPhone、88%支持率的iPad和83%支持率的Android Phone相提並論。

      Funzio的Jamil Moledina代表了這種觀望心態,他認爲開發者並不會和某種技術捆綁,而會根據面向用戶的需求做多重選擇(優選方案),同樣Google+的Todd Kerpelman也認爲Flash和HTML5之爭並非零和遊戲。Zynga的HTML5遊戲《Mafia Wars Atlantic City》最後爲Mafia Wars Shakedown所取代,並未能有力佐證這個市場的價值,現在Popcap也推出HTML5遊戲《Bejeweled》(Chome Web Store)、Gameloft也向Google+平臺發佈基於HTML5的3D賽車遊戲《GT Racing: Motor Academy》,這些舉動或許能慢慢和早先的《Angry Birds》(只針對Google Chrome)、《Chain Reaction》、《Sand Trap》一起帶動全新的希望。

      Zynga負責移動端的高級副總裁David Ko認爲HTML5是Zynga在手機端拓展社交遊戲的一個重要途徑,而Popcap的Giordano Bruno Contestabile則在GDC Online上稱HTML5或許是突破平臺割據局面的希望(HTML5 might be the hope)。

      至於情況如何,至少李開復和磊友對HTML5的未來充滿信心,他在HTML5 in China分享會議的開場致辭中就稱HTML5所支持的兼容精神將在未來獲得更大的展示空間。其實大部分人對於HTML5最大的底氣不是來自於對技術的預 測,而是來自於行業分析數據的支撐,就比如ABI Research認爲到2016年全球將有21億部手機(佔手機總數的30%)支持HTML5瀏覽運行支持,在手機操作系統的戰局中,HTML5將以中間 調和者的姿態迅速獲得發展。

      當然,更有一些人看起來超級樂觀,比如Chrome操作系統項目主管Sundar Pichai就認爲HTML5最終會超越原版手機應用模式(Spil games首席執行官Peter Driessen認爲應該不會超過三年的時間);Mike Rowehl則認爲這種趨勢會讓用戶和開發者忘記自己是經過了原版應用時代,才走上了移動網絡之路。

      至於HTML5技術支持的應用最理想化狀況到底是怎樣,恐怕還只能在繼續探索中被挖掘。Scott Hyman認爲在製作完善的作品中,應該讓多數玩家都不會察覺內容是基於瀏覽器的。

      HTML5的技術差異特徵理解
      Matt Marshall曾在《How HTML5 will kill the native App》一文中仔細探索過HTML5的相關技術內涵。

      其一,Touch/gestural interfaces。據稱圖片輪播、scrolling lists、disclosure panels和相關小部件等需通過觸摸、划動手指來控制的UI組件,均可在HTML5網頁上實現。Keith Stuart在《Touchscreens、smartphones and the haptic future of games》一文中指出觸屏技術將是未來遊戲發展的動向。
      其二,HTML5已可根據屏幕大小、圖片大小和分辨率的情況,提供Visual Scale的用戶體驗。
      其三,在Graphics & FX問題上原生應用可能更勝一籌,在圖像質量要求較高的內容上尤其如此。高圖像質量的遊戲在HTML5上的渲染效果暫時還比不上原版應用(從目前現有的HTML5遊戲看,畫質本身還是一個問題)。
      其四,HTML5在Accelerometer access問題上也能夠有效實現。
      其五,關於遊戲的離線運行功能。Dan Rowinski曾對此進行過解析,HTML5應用能夠在未聯網的情況下繼續運作。離線緩存的概念相當新穎,是有待網頁應用深入挖掘的HTML5重要性 能,拓展空間很大,其主要優點是讓網頁應用能夠在未連網的情況下繼續運作。可能是很多人認爲這是令原生應用走向消亡的一大原因。換句話說,如果得到了用戶 許可,HTML5可以通過application cache API向用戶提供離線存儲功能,讓HTML5網頁應用在離線狀態下運行。早在兩年前,Google就通過HTML5技術實現了離線Google Map和Gmail(無須接入網絡的瀏覽體驗)。遊戲邦曾編譯過Alex Kessinger的文章,就是以《俄羅斯方塊(Tetris)》爲例,如何製作iOS離線遊戲應用【注:具體可以參 閱:http://sixrevisions.com/web-development/html5-iphone-app/】。
      其六,屏幕和各種遊戲的適配問題。Dan Rowinski提到了響應式設計,這種讓遊戲或者應用內容自動去適配設備屏幕尺寸可以有效處理尺寸問題。Epic Games公司Tim Sweeney曾稱Google Android平臺(分裂)無法滿足遊戲相關開發者爲手機設備提供無差別體驗的需求,就是出於這個原因(Android本身的分裂和不同平臺之間的差異是 相似的)。Baird Research的開發者取樣調查也顯示了開發者的這種顧慮,這和我們在前文提到的問題相似,跨平臺除了技術門檻,屏幕適配也同樣是個難題。Daniel Cook認爲這種情況將給沒有跨平臺投放經驗帶來困擾,特別是缺少商務運營積累或者過度重視引擎技術(一勞永逸的)以及缺乏盈利解決方案的公司將更具壓 力。
      其七,中間過渡手段。Ron Perry提到過渡階段的混合應用,就是開發過程既採納了原生應用功能,同時融合了更具前瞻性的HTML5技術。這種混合應用仍然需依靠應用商店下載,但 因爲有部分或所有用戶界面植入了瀏覽器元素的程序,對開發者來說,就意味着他們無須針對各個手機操作系統重新編寫應用,而是可以選擇用HTML、CSS和 JavaScript編寫其中一部分代碼,並在多個平臺上運行應用程序。除此之外,混合應用的另一個特點在於,它與網頁應用又有共通之處。混合應用並不像 原生應用那樣,直接使用手機操作系統所支持的圖像API和UI,其多數頁面採用的是瀏覽器的渲染引擎,這與網頁應用一致。
      事情的發展可能會如EA Sports高級副總裁Andrew Wilson所說,未來的遊戲概念是Game3.0,那些收穫巨大的勝者將是成功創造跨平臺遊戲體驗的公司。因爲一切都處於用戶便捷性的考量範疇中,以用 戶體驗的名義一切都處於Creative Destruction(創造性破壞)的局面,慣常的思維正在慢慢滯後於需求的探索,在往後的體驗中,跨平臺的服務將成爲全新的界定Gaming 3.0。回到我們前文說的Beau Hindman所謂的用戶希望能夠在隨時有遊戲意願的情況下在就近能獲取的設備上進行遊戲,而瀏覽器模式則無障礙地實現了這一趨勢。2010年的這個時 候,Moblyng首席執行官Stewart Putney就宣稱HTML5是社交遊戲(特別是手機社交遊戲)的未來,Heyzap聯合創始人Jude Gomilla也稱HTML5在整個社交遊戲/手機社交遊戲上將具有重要的影響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