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olsets

font

2 Ubuntu 10.04安裝完全指南 李順亮 2010年4月30日

3 Ubuntu 10.04-Gedit or Vim 中文亂碼問題

4 Ubuntu 10.04-Gedit or Vim 中文亂碼問題

分類: Linux system 2013-01-17 14:31 32人閱讀 評論(0) 收藏 舉報 缺省配置下,Ubuntu 的文本編輯器(Ggedit)打開 GB18030/GBK/GB2312 等類型的中文編碼文本文件時,將會出現亂碼。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gedit 使用一個編碼匹配列表,只有在這個列表中的編碼纔會進行匹配,不在這個列表中的編碼將顯示爲亂碼。只要將 GB18030 加入這個匹配列表即能解決亂碼問題。以下是解決方法:

  1. 命令行

gconftool-2 –set –type=list –list-type=string /apps/gedit-2/preferences/encodings/autodetected "[UTF-8,CURRENT,GB18030,BIG5-HKSCS,BIG5,UTF-16]" %%需要變更一下編碼順序,根據需要。

  1. 圖形化方式,適用於 Ubuntu 用戶,而不適用於 KUbuntu/XUbuntu 用戶

步驟如下: 1)按下 Alt-F2,打開“運行應用程序”對話框,鍵入“gconf-editor”,打開“配置編輯器”。 2)展開左邊的樹節點,找到 /apps/gedit-2/preferences/encodings 節點並單擊它;雙擊右邊的 autodetected 鍵,單擊列表右邊的“添加”按鈕,輸入“GB18030”,單擊確定按鈕。列表的最底部新增加了一個“GB18030”。單擊選中它,並單擊右邊的 “向上” 按鈕直到 “GB18030” 位於列表的頂部爲止。 %%改完後根據需要把順序改回來~

vim 中文顯示問題,解決方法如下:打開vim的配置文件,位置在/etc/vim/vimrc,在其中加入 set fileencodings=utf-8,gb2312,gbk,gb18030 set termencoding=utf-8 %%根據需要變更爲其他 set encoding=prc 保存退出,此時vim就能正確顯示中文了。

vim編碼方面的基礎知識: ——此處是vim編輯多字節編碼文檔(中文)所要了解的一些基礎知識,注意其沒有涉及gvim,純指字符終端下的vim。

  1. 存在3個變量:

encoding—-該選項使用於緩衝的文本(你正在編輯的文件),寄存器,Vim 腳本文件等等。你可以把 ‘encoding’ 選項當作是對 Vim 內部運行機制的設定。 fileencoding—-該選項是vim寫入文件時採用的編碼類型。 termencoding—-該選項代表輸出到客戶終端(Term)採用的編碼類型。

  1. 此3個變量的默認值:

encoding—-與系統當前locale相同,所以編輯文件的時候要考慮當前locale,否則要設置的東西就比較多了。 fileencoding—-vim打開文件時自動辨認其編碼,fileencoding就爲辨認的值。爲空則保存文件時採用encoding的編碼,如果沒有修改encoding,那值就是系統當前locale了。 termencoding—-默認空值,也就是輸出到終端不進行編碼轉換。 由此可見,編輯不同編碼文件需要注意的地方不僅僅是這3個變量,還有系統當前locale和、文件本身編碼以及自動編碼識別、客戶運行vim的終端所使用的編碼類型3個關鍵點,這3個關鍵點影響着3個變量的設定。 如果有人問:爲什麼我用vim打開中文文檔的時候出現亂碼? 答案是不確定的,原因上面已經講了,不搞清楚這3個關鍵點和這3個變量的設定值,出現亂碼是正常的,倒是不出現亂碼那反倒是湊巧的。 再來看一下常見情況下這三個關鍵點的值以及在這種情況下這3個變量的值:

  1. locale—-目前大部分Linux系統已經將utf-8作爲默認locale了,不過也有可能不是,例如有些系統使用中文locale zhCN.GB18030。在locale爲utf-8的情況下,啓動vim後encoding將會設置爲utf-8,這是兼容性最好的方式,因爲內部 處理使用utf-8的話,無論外部存儲編碼爲何都可以進行無缺損轉換。locale決定了vim內部處理數據的編碼,也就是encoding。
  2. 文件的編碼以及自動編碼識別—-這方面牽扯到各種編碼的規則,就不一一細講了。但需要明白的是,文件編碼類型並不是保存在文件內的,也就是說沒有任何 描述性的字段來記錄文檔是何種編碼類型的。因此我們在編輯文檔的時候,要麼必須知道這文檔保存時是以什麼編碼保存的,要麼通過另外的一些手段來斷定編碼類 型,這另外的手段,就是通過某些編碼的碼錶特徵來斷定,例如每個字符佔用的字節數,每個字符的ascii值是否都大於某個字段來斷定這個文件屬於何種編 碼。這種方式vim也使用了,這就是vim的自動編碼識別機制了。但這種機制由於編碼各式各樣,不可能每種編碼都有顯著的特徵來辨別,所以是不可能 100%準確的。對於我們GB2312編碼,由於其中文是使用了2個acsii值高於127的字符組成漢字字符的,因此不可能把gb2312編碼的文件與 latin1編碼區分開來,因此自動識別編碼的機制對於gb2312是不成功的,它只會將文件辨識爲latin1編碼。此問題同樣出現在gbk,big5 上等。因此我們在編輯此類文檔時,需要手工設定encoding和fileencoding。如果文檔編碼爲utf-8時,一般vim都能自動識別正確的 編碼。
  3. 客戶運行vim的終端所使用的編碼類型—-同第二條一樣,這也是一個比較難以斷定的關鍵點。第二個關鍵點決定着從文件讀取內容和寫入內容到文件 時使用的編碼,而此關鍵點則決定vim輸出內容到終端時使用的編碼,如果此編碼類型和終端認爲它收到的數據的編碼類型不同,則又會產生亂碼問題。在 linux本地X環境下,一般終端都認爲其接收的數據的編碼類型和系統locale類型相符,因此不需關心此方面是否存在問題。但如果牽涉到遠程終端,例 如ssh登錄服務器,則問題就有可能出現了。例如從1臺locale爲GB2310的系統(稱作客戶機)ssh到locale爲utf-8的系統(稱作服 務器)並開啓vim編輯文檔,在不加任何改動的情況下,服務器返回的數據爲utf-8的,但客戶機認爲服務器返回的數據是gb2312的,按照 gb2312來解釋數據,則肯定就是亂碼了,這時就需要設置termencoding爲gb2312來解決這個問題。此問題更多出現在我們的 windows desktop機遠程ssh登錄服務器的情況下,這裏牽扯到不同系統的編碼轉換問題。所以又與windows本身以及ssh客戶端有很大相關性。在 windows下存在兩種編碼類型的軟件,一種是本身就爲unicode編碼方式編寫的軟件,一種是ansi軟件,也就是程序處理數據直接採用字節流,不 關心編碼。前一種程序可以在任何語言的windows上正確顯示多國語言,而後一種則編寫在何種語言的系統上則只能在何種語言的系統上顯示正確的文字。對 於這兩種類型的程序,我們需要區別對待。以ssh客戶端爲例,我們使用的putty是unicode軟件,而secure CRT則是ansi 軟件。對於前者,我們要正確處理中文,只要保證vim輸出到終端的編碼爲utf-8即可,就是termencoding=utf-8。但對於後者,一方面 我們要確認我們的windows系統默認代碼頁爲cp936(中文windows默認值),另一方面要確認vim設置的termencoding= cp936。

最後來看看處理中文文檔最典型的幾種情況和設置方式:

  1. 系統locale是utf-8(很多linux系統默認的locale形式),編輯的文檔是GB2312或GBK形式的(Windows記事本 默認保存形式,大部分編輯器也默認保存爲這個形式,所以最常見),終端類型utf-8(也就是假定客戶端是putty類的unicode軟件)

則vim打開文檔後,encoding=utf-8(locale決定的),fileencoding=latin1(自動編碼判斷機制不準導致的),termencoding=空(默認無需轉換term編碼),顯示文件爲亂碼。 解決方案1:首先要修正fileencoding爲cp936或者euc-cn(二者一樣的,只不過叫法不同),注意修正的方法不是:set fileencoding=cp936,這只是將文件保存爲cp936,正確的方法是重新以cp936的編碼方式加載文件爲:edit ++enc=cp936,可以簡寫爲:e ++enc=cp936。 解決方案2:臨時改變vim運行的locale環境,方法是以LANG=zhCN vim abc.txt的方式來啓動vim,則此時encoding=euc-cn(locale決定的),fileencoding=空(此locale下文件 編碼自動判別功能不啓用,所以fileencoding爲文件本身編碼方式不變,也就是euc-cn),termencoding=空(默認值,爲空則等 於encoding)此時還是亂碼的,因爲我們的ssh終端認爲接受的數據爲utf-8,但vim發送數據爲euc-cn,所以還是不對。此時再用命令: set termencoding=utf-8將終端數據輸出爲utf-8,則顯示正常。

  1. 情況與1基本相同,只是使用的ssh軟件爲secure CRT類ansi類軟件。

vim打開文檔後,encoding=utf-8(locale決定的),fileencoding=latin1(自動編碼判斷機制不準導致的),termencoding=空(默認無需轉換term編碼),顯示文件爲亂碼。 解決方案1:首先要保證運行secure CRT的windows機器的默認代碼頁爲CP936,這一點中文windows已經是默認設置了。其他的與上面方案1相同,只是要增加一步,:set termencoding=cp936 解決方案2:與上面方案2類似,不過最後一步修改termencoding省略即可,在此情況下需要的修改最少,只要以locale爲zhCN開 啓vim,則encoding=euc-cn,fileencoding和termencoding都爲空即爲encoding的值,是最理想的一種情 況。 可見理解這3個關鍵點和3個參數的意義,對於編碼問題有很大助力,以後就可以隨心所欲的處理文檔了,同時不僅僅是應用於vim,在其他需要編碼轉換的環境裏,都可以應用類似的思路來處理問題解決問題。 最 後推薦一款功能強大的windows下的ssh客戶端—-xshell,它具有類似secure CRT一樣的多tab 的ssh窗口的能力,但最爲方便的是這款工具還有改變Term編碼的功能,這樣我們就可以不用頻繁調整termencoding,只需在ssh軟件裏切換 編碼即可,這是我用過的最爲方便的ssh工具。它是商業軟件,但非註冊用戶使用沒有任何限制,只是30天試用期超出後會每次啓動都提示註冊,對於功能沒有 絲毫影響

5 Ubuntu 10.04 安裝配置指南

http://cainiaobo.blog.51cto.com/4379411/787652 Ubuntu 10.04 安裝配置指南 作者:Jandy 版本:1004.1.0504

---

目錄

〇、準備 一、安裝 二、配置 三、輸入法 四、Flash 五、附錄 六、更新

---

〇、準備

1、下載Ubuntu光盤鏡像文件:http://ubuntuabc.com/123/?p=79

2、校驗Ubuntu光盤鏡像文件的MD5:http://ubuntuabc.com/123/?p=85

3、備份數據:http://ubuntuabc.com/123/?p=92

4、用U盤製作Live USB:http://ubuntuabc.com/123/?p=18 或者 把.iso文件刻錄到光盤:http://ubuntuabc.com/123/?p=56

5、規劃分區

1)雙系統:

如果你的電腦裏已經裝有一個Windows系統,而且硬盤有兩個以上的分區的話。你需要把其中一個10GB以上的分區刪除掉(最好是刪除最後一個分區), 以空出一部分未分區的硬盤空間用來安裝Ubuntu。這樣安裝Ubuntu後,系統會自動建立一個啓動菜單,讓你在開機時選擇啓動Windows還是 Ubuntu。

在Windows裏刪除分區的方法是: a)把要刪除的分區中的所有文件移到別的分區。 b)右鍵單擊“我的電腦”,選擇“管理——磁盤管理”。或“控制面板——管理工具——雙擊‘計算機管理’——存儲——磁盤管理”。 c)右鍵單擊要刪除的分區,選擇“刪除邏輯驅動器”。

雙系統的分區大小: swap交換空間:物理內存小於或等於2GB,交換空間爲物理內存大小的2倍;物理內存大於2GB的,交換空間等於物理內存大小。 / 分區:空閒空間總容量-交換空間。

2)單系統: 如果你決定在電腦裏只安裝Ubuntu一個操作系統的話,建議你分3個區: / 分區:8-30G(一般15G就夠了); swap交換空間:物理內存小於或等於2GB,交換空間爲物理內存大小的2倍;物理內存大於2GB的,交換空間等於物理內存大小; /home:所有剩餘空間。

6、網絡連接。在Ubuntu裏撥號上網比較麻煩,如果你是用ADSL寬帶上網,又沒有路由器的話,建議你花一百多塊錢買個無線路由器,然後在路由器裏設置自動撥號,路由器的使用手冊裏有設置自動撥號的詳細說明。 如果你是通過其他方式來連接網絡的話,請自行Google連接方法(可參考:http://wiki.ubuntu.org.cn/index.php?title=UbuntuHelp:InternetHowto/zh&variant=zh-cn)。 如果你的網速比較慢,或沒有網絡的話,建議使用Linux Deepin等中文定製版來安裝,否則安裝後會沒有中文輸入法,也不能播放常見的影音文件。

一、安裝

1、Ubuntu 10.04的CD鏡像裏依然沒有包含完整的中文語言包和輸入法,如果在聯網狀態下安裝的話,安裝程序會自動下載語言支持文件,而且2M的ADSL網速下只要幾分鐘即可下載完畢,所以建議在聯網狀態下進行安裝。 在安裝前先打開ADSL的Model和路由器,然後用光盤或Live USB啓動電腦。 技巧:開機時猛按F12、F9等功能鍵可以選擇啓動設備,具體是哪個鍵請翻閱電腦說明書,或開機時注意看屏幕下面的提示。

把左邊的滾動條拉到底,選擇“中文(簡體)”,點擊“試用Ubuntu 10.04 LTS”。

如果你是用Live USB啓動的話,就不會有上面的畫面,在啓動菜單選擇“Default”直接進入桌面。

如果你是用網線聯網的話,應該已經自動聯好網絡,打開Firefox就直接就可以上網了。

如果你是用無線網卡的話,請點擊小喇叭左邊的網絡管理器圖標,圖標有個紅色的歎號表示尚未聯網。

選擇一個可用的無線網絡。

按提示輸入無線網絡的密碼後,很快就可聯上網絡,這時網絡管理器的圖標就沒有紅色的歎號了。

然後雙擊桌面的“安裝 Ubuntu 10.04 LTS”圖標進行安裝。

語言選擇:中文(簡體)。如果你喜歡用其他語言的話,就自己看着辦吧。

地區選擇:默認是“中國(重慶)”,不知爲什麼。我在上海,所以就選“中國(上海)”。

鍵盤佈局:就用系統建議的“USA”吧。

準備硬盤空間:選“手動指定分區(高級)”。

如果是在一塊全新的硬盤上安裝的話,要先“新建分區表”。已經進行過分區的硬盤則可以跳過這步。新建分區表會擦除硬盤上的所有數據!

如果你的硬盤不是全新的硬盤的話,就不用新建分區表了,直接選擇“空閒”的空間,再點“添加”按鈕。

先創建 / 分區:“新分區的類型”選擇“主分區”;“新分區的位置”保留默認的“起始”;“用於”“Ext4 日誌文件系統”;“掛載點”選擇“/”。

再選擇“空閒”空間,點擊“添加”按鈕。

接着創建swap交換空間:“新分區的類型”選“邏輯分區”;“新分區的位置”保留默認的“起始”;“用於”“交換空間”;“掛載點”不用選。

如果是雙系統的話,分一個 / 加 一個交換空間 就可以了。 單系統還可以再分一個 /home,掛載點選“/home”就行了,用“Ext4 日誌文件系統”。可以參考9.10版的安裝指南:http://docs.google.com/fileview?id=0B7vaQCSPJU8PNjUzZmU1ZTItYTVlNi00ZDBmLWFhMzMtN2Q3NDA4MzljMjRm&hl=zh_CN

填寫個人資料: “您的名字”可以使用除冒號(:)和逗號(,)以外的任意字符,中間可以有空格。安裝後還可以再修改。 “登錄名”是開機登錄時要輸入的用戶名,安裝後不能再修改。只可以使用英文字母、數字、減號(-)和下劃線(),中間不可以有空格,第一個字符必須是英文字母。注意區分字母的大小寫,建議全用小寫字母。 密碼最少要8位,而且不要全是數字或字母,要字母和數字混合。 拿出紙和筆,記下你設置的登錄名和密碼!注意分清登錄名和密碼使用的字母的大小寫。以免忘記。 如果你對“登錄時需要密碼並且加密我的主目錄”這個選項不熟悉的話,建議不要選擇它,以免加密後連自己都無法訪問自己的主目錄。 填寫完畢,點“前進”按鈕。

檢查一下,沒問題的話就點擊“安裝”按鈕開始安裝。

安裝需要10-15分鐘時間,如果屏幕變黑,那可能是因爲鍵盤和鼠標長時間沒動作而啓動的屏幕保護,動動鼠標就恢復了,不要緊張,更不要強行關機。

Retrieving file 時,如果很慢的話,可以點“跳過”按鈕。

下載語言包如果很慢的話,也可以先跳過,等安裝完成後再換源下載。

安裝完畢,重啓電腦。

這行英文的意思是:請取出光盤(Live USB),關上光驅托盤,按回車鍵(Enter)。

如果你是聯網安裝的話,安裝完畢應該就是中文界面了。 如果你是斷網安裝,或者在下載語言包時選擇了跳過,重啓後會提示你“不完整的語言支持”,這時先不要運行,點擊“Close”按鈕關閉提示。

二、配置

如果你剛裝好的Ubuntu沒有中文界面、沒有中文輸入法、不能播放常見的影音文件……請先不要埋怨,這是因爲Ubuntu的公司目前的人力財力有限,暫時還不能爲每個國家地區發行一個獨立的版本,我們可以自己進行配置。

Ailurus這個小程序可以幫助我們更簡便地完成對Ubuntu的配置。 先下載Ailurus的安裝包,下載地址:http://ppa.launchpad.net/ailurus/ppa/ubuntu/pool/main/a/ailurus/ 我們需要下載擴展名爲“.deb”的文件,注意選對版本,比如Ubuntu 10.04的代號是Lucid,就下載“ailurus10.04.2-0lucid1all.deb”。

下載完畢,雙擊deb文件,點擊“Install Package”按鈕開始安裝。

輸入密碼。

安裝完畢,點擊“Close”按鈕關閉窗口。

在系統工具菜單裏打開Ailurus。

點擊“快速安裝熱門軟件”按鈕。

選擇要配置的項目,但這裏安裝的瀏覽器Flash插件不是Adobe的官方插件,安裝後也不能播放Google音樂和亦 歌,瀏覽網頁時仍會提示“您需要其他插件以顯示此頁面的所有媒體”。你可以選擇不安裝這裏的“瀏覽器的Flash插件”,稍後再手動安裝官方的Flash 插件。選好後,點“OK”按鈕。

輸入密碼。

開始下載所需的軟件包。

期間可能還會再要輸入一到兩次密碼,請留意提示。

配置完畢,如果你電腦的顯卡是集成顯卡的話,一般會提示“這個系統上沒有使用專有驅動”,這表示Ubuntu系統已經自帶顯卡驅動了,不需要額外安裝驅動。點擊“關閉”按鈕即可。

再關閉Ailurus的速配窗口。

你還可以用Ailurus來進行其他一些實用的設置,如: 1)如果你不喜歡在桌面“顯示已經掛載的卷的圖標”的話,可以在“系統設置——桌面”裏取消顯示。 2)如果你不習慣“最小化”、“最大化”、“關閉”等按鈕放在窗口標題欄左邊的話,可以在“系統設置——窗口效果”裏把“窗口標題欄的按鈕的佈局”設置回“GNOME經典”。 3)如果你不喜歡“當屏幕保護程序激活時鎖定屏幕”的話,可以在“系統設置——GNOME會話”中取消。 4)“安裝軟件——Nautilus右鍵菜單”,添加“以管理員身份打開”項。(稍後我們要用到這個功能。)

配置完畢,點擊右上角的關閉按鈕,選擇“Log Out”(註銷)或“Restart”(重新啓動)。

三、輸入法

重啓電腦後,界面就變成中文的了。但還沒有拼音輸入法,還需要再設置一下。如果你是聯網安裝在安裝過程中自動下載語言包的話,可能不需要這一步,安裝完畢直接就有拼音輸入法了。

左鍵點擊鍵盤模樣的輸入法圖標,選擇“首選項”。

點擊“輸入法——選擇輸入法”。

選擇“漢語——Pinyin”。

點擊“添加”按鈕。

選擇“漢語 - Pinyin”,點擊“向上”按鈕,把“漢語 - Pinyin”移動到最上面。

關閉IBus首選項窗口。

然後就可以選擇Pinyin輸入法輸入漢字了。

IBus的候選詞排列方向默認是豎直的,你可以在首選項裏設置爲水平排列。 Pinyin輸入法的候選詞每排只有5個候選詞,你可以點擊輸入法狀態條的“i”按鈕,把“Number of candidates”拖到9個。

四、Flash

1)爲Firefox瀏覽器安裝Adobe Flash Player Firefox默認沒有安裝Flash Player的插件,打開有Flash的網頁時會彈出提示:“您需要其他插件以顯示此頁面的所有媒體”,點擊“安裝缺失插件”進行安裝時,會安裝失敗,需要手動安裝,方法如下: 打開網頁 http://get.adobe.com/flashplayer/, 點擊“Select version to download…”,選擇“.deb for Ubuntu 8.04+”,然後點“Agree and Install now”按鈕,下載.deb包並保存到桌面或其他文件夾,下載完成後,先關閉所有瀏覽器窗口,再雙擊.deb文件進行安裝。 安裝完畢,關閉瀏覽器重新打開,就可以顯示Flash了。

2)Flash中文字體顯示爲方塊的解決辦法 某些軟件或網站(如谷歌音樂)的中文字體會顯示爲方塊,進行如下設置即可解決: 點擊屏幕左上角的菜單“位置——主文件夾”,點擊左邊的“文件系統”,用鼠標右鍵點擊文件夾“etc”——選擇“以管理員身份打開”,然後再打開文件夾 “/fonts/conf.d/”,右鍵單擊文件 49-sansserif.conf 並選擇“打開方式——Gedit”,把倒數第4行的“sans-serif”改爲“sans serif”,保存後關閉文件,重新打開網站,就可以正常顯示了。

五、附錄

Ubuntu常用軟件 http://ubuntuabc.com/123/?p=80 Ubuntu/Windows常用軟件/應用程序對照表 http://ubuntuabc.com/123/?p=89

六、更新

20100503 開始撰寫 20100504 發佈

6 Emacs 下處理中文

http://bbs.chinaunix.net/thread-2052823-1-1.html 編碼識別 中文用戶最頭疼的問題就是亂碼(其實其他非英語語言也一樣)。亂碼的原因基本上就是兩個:字體和編碼。東亞語言的編碼系統尤其複雜,和漢語相關的就 有 gbk, gb18030, big5, euc-tw, utf-8, utf-16le, utf-16be 等多種。編碼問題不應該讓用戶來操心,而應該由編輯器、瀏覽器自行解決。 Unicad 就是就是基於這種想法設計的。Unicad 可以幫助 Emacs 猜測正確的編碼,並且在打開文件的時候自動應用,完全不需要用戶操心,而且編碼識別的正確率非常高,適用的語言包括中文,日文,韓文,希臘語,俄語,保加利亞語,西歐語言,中歐語言。 Unicad 的安裝也非常簡單,只要 下載最新版本的 unicad.el http://code.google.com/p/unicad/downloads/list ,複製到 load-path 中(比如 site-lisp 目錄),然後在 ~/.emacs 裏面加上下面這句:

(require 'unicad)

xelatex+xecjk寫作模版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9699717/

http://code.google.com/p/xecjk-template/

 PDF文檔的亂碼問題
http://wiki.ubuntu.org.cn/PDF%E6%96%87%E6%A1%A3%E7%9A%84%E4%B9%B1%E7%A0%81%E9%97%AE%E9%A2%98
sudo apt-get install poppler-data



Matlab 中文亂碼

二.Matlab 中文亂碼  

1、Matlab2010的JRE目錄爲:/Matlab安裝目錄/sys/java/jre/glnx86/jre* 請根據自己的安裝目錄和版本確定JRE的目錄;
2、$ cd /Matlab安裝目錄/sys/java/jre/glnx86/jre/lib/fonts/;
3、建立目錄ChFonts: $ mkdir  fallback (文件夾必須命名爲fallback,原因未知)
4、把字體複製或鏈接到 fallback目錄,選擇其中之一就可以:
(1) Windows 的simsun字體
$ cp /media/Windows/WINDOWS/Fonts/simsun.ttc fallback/ 
(2)Linux 文泉驛 (推薦)
$ cp /usr/share/fonts/truetype/wqy/選擇一種您喜歡的  fallback/
5、進入 fallback目錄,執行 mkfontscale 命令;
$ cd fallback
$ mkfontscale
6、回到上一級菜單:
$ cd ..
7、將上一步生成的文件添加到 lib/fonts/fonts.dir文件中,可用以下命令完成,當然也可以用編輯器複製粘貼:
$ cat fallback/fonts.scale >> fonts.dir
注意  fonts.dir應該設爲可寫  chmod 644 ./fonts.dir
8、至此Matlab的Java環境中文支持安裝完了,接下來配置Matlab;
9、進入Matlab,應該直接能顯示出來;沒有的話選擇 菜單 File>>Preferences>>Fonts 選擇SimSun/wqy字體就行了;
問題:選擇字體的選擇框依然爲方塊  但是系統中可以顯示中文
也可以採用以下方法:〔注:這個方法我並沒有試,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不過仍拷貝下來了〕
首先使用命令:sudo apt-install sun-java6-jre來安裝jre,然後在Matlab的安裝路徑下的文件,
比如我的是:/usr/X11R6/bin /Matlab7
文件里加入:eport Matlab_JAVA=/usr/lib/jvm/java-6-sun/jre/
然後運行Matlab在file<<preferences<<fonts 選中一種中文字體即可。

Author: fpxshyy <fpxshyy@fpxshyy-desktop>

Date: 2013-02-13 15:38:19 CST

HTML generated by org-mode 6.21b in emacs 23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