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總結

        畢業工作半年,一路風雨,最感激的還是自己~

        雖說是對2016年的總結,但我還是想把大學的一些事也寫進來,因爲大四這一年可以說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現在回首,過去的種種的迷茫基本已不復存在。


所謂的學霸

        記得那年,我還在高數課的第一排坐着,靜靜地當一名僞學霸。總的說,大學生活的前幾年還是挺愜意的,雖然沒有那些真學霸科科拿A+,但也沒有像學渣科科掛,記得所有的課程就高數和C++拿了個A+,除了一門老外的課拿了C,其他都還不錯。但是,越成爲老油條,你就會發現,績點這種表面的東西越來越虛,越是踏進社會,你會發現你在大學學到的東西真的很少用得上。三個字總結:然並卵。

        也許有人就會說,讀大學有什麼用?這裏我可以肯定,除了本科這個敲門磚外,讀了大學的人跟沒讀大學的人真的不一樣,至於是哪方面就不多說了,免得冒犯,自己體會。

所謂的實驗室

        後來,我慢慢開始意識到,是時候要掌握一門技術了,不然出了校門,哪怕你是真學霸也挺尷尬的。於是,我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三個小夥伴,我們四人組成了一個team,向老師申請了項目。老師可開心了(我們學校老師帶學生做項目可是有錢拿的,而且我們做項目也有大量經費,誰叫我們學校是特區土豪學校呢,是哪個學校就不用猜了吧),巴拉巴拉地幫我們申請了項目,還給我們分配了實驗室的位置,當然,我們也老開心了(真的開心)。

       實驗室的日子,過得挺好的,如同養老院般的慢性自殺。相對於那些週末或晚上打dota,LoL的舍友來說,我們表面上看起來是很自豪的,很充實,實際上,在實驗室中能學到多少還是得靠自己的自覺,然而,自覺這東西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很好地把控的。實驗室內,吃泡麪滿屋老壇酸菜味,看電影的,玩遊戲的。。。唉,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可能用養老院來比喻已經不太適合了~

所謂的項目

        雖然實驗室並沒有我們預期的那麼高大上,但我們還是學到東西的。我們接到的項目主題,是實現在手機上利用聲音傳輸密碼給盒子。剛開始,我們啥都不會,只有一股幹勁,於是從無到有,我們先後學了java,然後學了Android,然後把《信號與系統》這本大部頭複習了一遍(說真的,這本書是信息工程專業的精髓,傅里葉真提莫屌),後來,一番琢磨下來,有兩個小夥伴已經開始鬆懈了,打起了醬油,只有我和另外一個小夥伴還在繼續努力。可以說,這個項目的編碼基本就是我和他在做,我主要是負責手機android端的聲音生成和發送,他負責模擬盒子的聲音接收和解析聲音。我們的項目的核心原理是:通過高頻聲音17k和18k赫茲(人耳很難聽得到,能聽到但刺耳),利用頻移鍵控傳輸0和1信號。

        記得,當年很火的支付寶聲波支付的支付聲音“咻咻”,就是17到18kHz的聲音,只不過他們不使用頻移鍵控這麼簡單的通信原理而已。

所謂的專業

        我是電子專業的。但~~~~~~~~~~~~~~~~~~~我卻學軟件去了。雖然還是計算機相關,但已經不算是我本身專業的範圍內了。其實,我轉專業也是有一個痛苦的過程的。我這專業,主打方向是嵌入式,偏軟件驅動。有一門實踐課,課程的最終考覈是往周立功這個傻瓜式的板子燒程序,利用紅外感應實現小車的智能避障。說實話,這個開發板很多接口都已經寫好了,只需要控制好IO口,基本就能完成了。然而,我並不滿足,在此基礎上,我從淘寶上買了一個藍牙2.0裝在小車上,利用Android知識,寫了一個小程序,通過socket通信,實現了手機控制小車的各種前後左右行走。在提交成果的那天,當所有人對你的小車歎爲觀止的時候,那種鶴立雞羣的感覺,word媽,內心怎一個屌字了得?(雖然現在看起來很小兒科- -!)

        信心爆棚,後來就買了個高級一點的板子去寫驅動,第一件事,就是寫程序,點亮LED。說實話,這個開發板和之前搞小車的板子完全不是一個level,加上網上資源甚少,查看各種寄存器的手冊,弄得焦頭爛額的才勉強把LED給亮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是門檻太高了,又沒有人帶,所以漸漸失去了興趣,但同時,我卻對Android慢慢有了興趣。這時候,大學生該有的迷茫就漸漸浮現在我內心了,我掙扎了很久,最終還是追尋了興趣。畢竟,興趣是你最好的老師~~即使現在,至少我也沒有爲自己的選擇感到後悔。

        聽說(只是聽說),我們學校就業率最好的專業主要是教育類,計算機類,金融類,什麼生物科學簡直就是杯具(我已經不止一遍聽到有人吐槽這些專專專專專專業了),土木還好(電話給土木的朋友,他回覆:工地上忙着監工呢,晚些來電話吧。)。專業這個見仁見智的東西,只想說,在現實中,當你的興趣和錢途在同一條路上,你是幸運的。

所謂的考研

        舉兩個栗子,一是:你用三年的時間去一家公司工作,從最初的7,8K工資,到了三年後的12到15K,說不定還坐上了主管位置;二是:你用三年的時間去讀研,一畢業就進公司,也拿到了12到15K的工資。你會選擇前者還是後者呢?如果是我,我會選擇前者。雖然碩士比本科的起價要高,但本科工作了三年後,先不說工資跟你碩士持平,就三年內的工作經驗和人脈,是你讀研無法彌補的。如果,你只是捨不得校園生活,想繼續逃避三年,又或者只是想讀研提高一下工資的話,還是乖乖出來打拼吧(除了那些不得不要碩士作爲敲門磚的崗位);但如果,你喜歡學術研究,你就不應該只侷限於碩士,繼續博士吧(我班就有一個讀書機器人,已經保送北大碩博連讀了- -!在他未成名前,我已經和他合照了很多以備以後沾光裝B)。總感覺,現在的本科生已經爛大街了,可是現在的研究生也有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不得不吐槽:我現在身邊的應屆生就有一些讀研的,出來後跟我幹一樣的活,領的工資還不一定有我的高,你說你讀研有什麼用?浪費自己的青春,浪費父母的錢)

        以上只是個人想法,只是針對某部分人來說的,你認真就輸了,最好不要把我的話當真。

        BTW,我們之前分配到的實驗室,因爲實驗室分配不夠,被分配到了研究生實驗室。那些玩遊戲,看電影,吃泡麪的正是我們學校一部分研究生的養老寫照。也是我對考研產生偏見的一個因素。土豪學校嘛,養尊處優的人還是有的。其實我並不以我的母校爲豪,除了有錢這一點,估計我們的小馬哥也不會很自豪承認自己是哪畢業的。母校因爲要照顧本地生源,不得不犧牲學風,但學校最近幾年在努力整頓,還是取得很好的效果的,現在很多專業都升一本了,我當年的成績再已經沒那麼容易進了,沒超一本線幾十分想都不用想。如果讓我再選一次,我還是選擇母校~

所謂的考公

        媽已經不止一次電話我了,叫我去考公務員。在這個人生的迷茫階段,我最不想接,又不得不接的電話。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父母這一代,在他們的心中,理想的工作要不就是老師,醫生,就是公務員。鐵飯碗嘛。

        實際上,我已經多次腦補我考公的情景了:首先是筆試,選擇題算是小case了,只要考前爆肝刷題就完事了,但申論呢?以我這個從小學到高中寫作文就像擠快用完的牙膏一樣的爛水平,何德何能,寫出高水平的文章?哪怕,我以語不驚人死不休之勢,驚動了黨,讓我過了筆試,那面試呢?以我單身20多年的負數情商,又如何用七寸不爛之舌,滿嘴跑火車,講得面試官天花亂墜呢?呵呵噠~~

        一開始,父母的話確實讓我動搖了一些,後來我還是選擇了先出來工作一段時間,再去考慮考公的事。可是,現在,考公的事已經沒有那麼耿耿於懷了。畢竟我不想待在辦公室裏整天都做一些重重複復的事,更多的想去接觸,去了解一些新的事物。講到程序員和公務員的待遇,其實也說不定,如果你是大牛程序員,你能在公司獨當一面,領的薪水比公務員多很多;但公務員雖然基本工資不高,但福利好,穩定,混得好的還能往上爬,比起程序員來說安全感會多一些,膽子大一點的還能有灰色收入。

        公務員和程序員的選擇,圍城罷了~

        講個事:我班有個成績不好,愛玩的女生,最後考上了稅務局。考上的那天發了個朋友圈,內容是她拿着他老爸廳級的制服自拍。(嗯,我不是妒忌,只是覺得警長的帽子還是挺帥的!)

工作以後

        所謂,根據字面的意思,基本的解釋是“所說”,同時引申出多種不同的含義,大部分含不承認、不肯定之意,同時以用於印證某些結論。——百度百科。

        我現在已經沒有後悔我選擇出來工作了。

        記得找工作那年是大四剛開始,當時心可慌了,因爲一開始什麼工作經驗都沒有,害怕自己出去找工作沒有人收留,連實習的機會都不一定能拿得到。估計現在很多大學生都有這樣的心理。

        慶幸自己大學期間有做過項目,我在簡歷上寫了一些項目經驗(HR就看你經歷,什麼985,211現在還計較這個的簡直就笑話,簡歷只寫姓名電話學歷和經驗我覺得就夠了),其中就有一個用藍牙改造小車這個項目被一家小公司看上了。由於這個小外包公司是當初那股智能穿戴熱潮後的雨後春筍的一員,他們公司主要的產品是藍牙4.0控制小物件進行“智能”操作的,所以我一不小心就進了。大學期間真的需要好好做一些能寫到簡歷上的經驗,不然你會後悔的,這是真話。

        這是我出來工作實習的第一家公司,因爲害怕別人不要,實習工資我只要了2K(我是不是傻?),好吧,找工作的心慌已經沒了,這是一個很好地開始。

        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出來工作後越發覺得的事。因爲是在小公司工作,所以我一到了公司,培訓啥的都沒有,直接給你項目開幹。你想想,一個還沒畢業的學生,只是在學校弄過一些小玩意而已,突然給你下發一個任務,叫你去開發一個APP出來,那種壓力可想而知吧。好吧,實際上,我一點壓力都沒有,反而覺得非常興奮,心想終於有機會大展身手了。我的任務是把上一個人的代碼接過來繼續開發,是個藍牙音箱。接過來看了下,我的內心是奔潰的。這點我敢說,大多程序猿都非常反感接手別人的代碼,更何況前一任的編碼習慣很渣。命名什麼的一時用錯誤的英文,一時用拼音;多處內存泄漏;包名不規範;關鍵位置不寫註釋等等等。雖然我的經驗不多,但基本的編碼規範還是有的,看着繚亂的代碼,此時此刻,我覺得我拿2K真的傻QAQ。怨天尤人沒有任何作用,深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嗯,根據該APP的開發程度還不是很後,我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策,重鑄~~經過苦苦奮鬥,我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重新完成了一個APP的基本架構,實現了基本功能,至於後面的功能只需要在此基礎上迭代就可以了。那個時候,看着自己的成果,真的覺得,不逼自己一下,還真的不知道自己有如此的潛能。

        在實習期間,我的Android編碼越來越好。其實大學期間,從沒人教過我,都是自己找書籍,網上找資料自學的,從0基礎開始學java,然後轉到Android,一路全靠自覺和學習能力。我知道博客上那個hongyang大神還有郭霖的博客專家等等是很厲害的,於是自己也開始寫起了博客,目的爲了記住一些知識點,同時也能學得更加深刻。當時,3個月的時間,我Android的能力已經達到了隨便自定義View的程度了(自定義View在Android應用開發裏算是個難點了,需要掌握好一定的數學幾何知識)。後來,漸漸覺得應用層真的沒什麼好玩了,逐漸覺得有些瓶頸的感覺,於是便打算向更深層的方向探索,比如framework層,逆向工程等。

        其實,我們這個小公司做的工作,無非就是加個藍牙模塊給硬件,然後通過手機APP控制,內行人看起來是“僞智能”,簡直就是是個笑話,可是外行人看起來卻很玄,所以這些外包公司趁着這股熱潮的尾聲,連互聯網+概念啥的都拉進來,忽悠一些傳統行業公司與他們合作,已是見慣不慣了。此期間,智能穿戴熱潮慢慢退去,由於市場信息的滯後性,不少外包公司不得不經歷了滑鐵盧,我們公司也難免其衝。公司由於資金週轉緊張,老闆就開始了擅長的洗腦工作,一邊給客戶洗,讓客戶保持合作關係;一邊給員工洗,讓員工的情緒穩定下來。。。

        我辭職的那時,老闆已經欠了我8K的薪水。當時很惱火,但現在卻慢慢平靜了。有句話嘛,出來混遲早要還的,這個就當學費了。剛畢業的學生真的挺好欺負的,所以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權益保護意識,當時沒經驗,沒跟公司籤任何的協議,到最後虧的還是自己。我辭職之後,聽同事HR說,老闆還要她在網站上招聘一個應屆生來接手我的工作。外包公司嘛,魚龍混雜,口碑差理所當然,但我想說,無論你處於何種環境,一定一定要抓住機會學習,儘管老闆欠了我8K,我還是多少有點感激他當初收留了我,給予我學習的平臺,纔有今天的成就,8K就算是學費給您老人家啦。

        在這個實習的過程中,我錯過了很多很好的校招,這是個遺憾,也是我大學裏最SB的事了。實習一定要放在秋招之前,不然春招也只是撿剩了。可是,天下並沒有後悔藥吃,當時稚嫩的我未能意識到秋招的重要性,幸好我還是趕上了春招的末班車。

        春招,我開啓了瘋狗模式,除了學校的招聘會外,我還去網上海投,相比第一次找實習時海投的石沉大海,這次我得到了不少的面試通知。最頻繁的,是我一週面試了4家公司,有3家給了我offer。雖然公司比起那些BAT什麼的差遠了,但還是不錯的。

        最後一番折騰後,我選擇了在一家公司裏擔當起了逆向分析工程師的職位。這跟我的職業規劃並不衝突,所以就嘗試去邁出這一步。其實這個職位早有耳聞,只是當時沒有太深入瞭解而已。逆向工程的範疇很大,我這裏主要是負責android客戶端的逆向分析而已。其實這個崗位的門檻還是很高的,你必須得有幾年的工作經驗才能勝任,於是我就問道主管,爲什麼要找我這個應屆生來做這個事呢?主管給我的回答是:鑑於我實習的經歷,認爲我的學習能力較強,想從新人開始培養。後來我聽到別人說,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爲逆向這個方向的人才稀缺,有人來應聘,開口就20K,談不恰,於是我就來了。但,無論怎樣,我只有一個念頭,機會又來了~

        入職的前一兩個月,我開啓了學霸模式,不斷地去學習,包括逆向的語言,逆向工具的使用和編寫,數據加解密的方式,網絡通信的協議分析等等。導師給我安排了3個任務,考覈內容基本都是讓我通過逆向手段,獲取APP運行時的一些敏感數據,結果我都能如期完成了。可能你會覺得我說得太簡單了,確實,剛開始的時候,啥都不懂,連個HOOK是什麼都不知道,更恐怖的是,導師不會給你很多指導,只是給了一點點提示而已。不過,仗着初生牛犢之勢,我還是完成了考覈任務。雖然現在看起來,這些任務都非常的簡單,但對於一個新人來說又確實不易。感謝我的自信~

        工作之後,時間如梭,新的一年來了,我現在基本可以切入到了實際項目的工作中了。然而,我感覺這只是菜鳥到入門而已,畢竟逆向工程對一個技術人員所需掌握的知識要求很高,在真正的工作中遇到了問題,纔會深刻體會到自己的無能爲力,也正因爲這個無能爲力感,迫使我不斷前進。

        有趣的是,今年公司年會前,我稍微利用了逆向技術,實現了輕鬆自動搶紅包。在500人的一個羣裏搶十幾個紅包的戰爭裏,哪怕戳爆手機屏幕,你也不一定搶得到,然而,紅包到手的前幾名都是我和我組的人。估計,能把手機放一邊去,好好吃飯的也只有我們逆向組的人了~~

        不知不覺,又一輪迴,在這第二個本命年裏,盡人事而知天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