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流芳—墨子之一

轉自:http://fuxing.bbs.cctv.com/archiver/?tid-11761417.html
墨子,生卒年不祥(約公元前468—前376)姓墨,名翟,中國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也是先秦諸子中唯一的自然科學家。
相傳墨翟原爲宋國人,後長期住在魯國,曾學習儒術,因不滿“仁”之虛僞。“禮”之煩瑣,另立新說,創立了“墨家學說”,並有《墨子》一書傳世。
公元前與世紀初,墨子可能是出生在一個以木工爲謀生手段的手工業者家庭。當時的社會是一個“處工就官府”的社會,即工匠處於官府的嚴格控制之下,隸屬和服務於官府,社會地位十分低下,而當時的工匠世襲是的,因此墨子從小就承襲了木工製作技術。並由他的聰明巧思,使他成爲一名高明的工匠師和傑出的機械製造家,爲他後來的科學研究和社會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他精通手工技藝,可與當時的巧匠魯班相比,他自稱是“鄙人”這稱呼一直延用至今。墨子曾在宋國大夫,自詡說“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意思是說:“上面君主之所要求的事,沒有做不到的;下面耕農所做的沒有一件能難倒自己。”是一個同情“農與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好學而博”(《莊子·天下》)並且是個以天下爲已任,立志救民於水火中的大好人,作爲政敵的孟子對他這種“士志之道”的精神還是十分讚揚的“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爲之”。(《孟子·盡心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墨子主張兼愛,爲了天下老百姓的利益,那怕是磨光了頭頂,跑斷了腳跟, 他也會去做。難得,難得!!!

莊子也由衷地稱讚:“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將求之不得也,雖枯槁不捨也,才士也夫”。(《莊子·天下》)就是說:“墨子真是天下難得的大好人,是將來可遇不可求的,即便是許多年以後,人們也不會忘記他,因爲他是真正的天才和志士。”
在代表新光地主階級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子是先秦和儒家相對立的最大一個學派,他的“非命”“兼愛”之論和儒家“天命”“愛有等差”相對立。認爲“官無常貴,民無終賤”。要求“飢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具有現代人文主義思想。
墨子共有十項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其中以兼愛爲核心,以節用,尚賢爲基本點,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墨家弟子所編寫《墨子》一書中,《墨子》內容廣博,包括了政治,軍事,哲學,倫理,邏輯科技方面,是研究墨子的重要史料,西晉魯勝,樂壺都爲《墨子》一書作過註釋,可惜已經散失,現在的通行本有孫怡讓的《墨子閒話》以及《諸子集成》所收錄的版本,但與《墨子》的原意相去甚遠。
兼愛非攻:所謂兼愛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像愛自己父親那樣愛別人的父親,這種愛不分等級,民族,地區,性別,與現化的平等,博愛思想一致,墨子認爲社會上出現強執弱。富侮貪,貴傲賤的現象是天下人不能平等相愛所致。偷鄰居家一個桃子是不對的,偷一頭牛就更不對了,殺一個人就更大的不對,發動戰爭,死傷千萬是最大的不對,墨子用淺顯易懂的道理,縝慎嚴密的邏輯,闡釋了發動戰爭的非正義性這就是“非攻”,墨子是第一個站出來極力反對諸侯各國相互兼併的人,是古代人道主義的倡導者。爲了制止戰爭,墨子著有兵法十一篇。它們是《備戰》《備高臨》《備梯》《備水》《備突》《備穴》《備娥》《迎敵祠》《旗幟》《號令》《雜守》皆以守備之法爲主題。墨子不但提倡非攻,而且身體力行,公元前4世紀初,墨子得到楚國準備攻打宋國的消息急行十晝夜趕到楚國會見楚國與公輸盤論戰,成功地說服楚王,制止了楚國對宋國的侵略戰爭。成語“墨守成規”由此衍而來。然而墨子並未受到宋國的歡迎,相傳墨子由楚返宋時,時逢大雨,宋國竟緊閉城門不讓墨子進城避雨。
尚同尚賢,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於無子。墨子認爲,國君應是國中賢者。老百姓應與君上思想上保持一致,同心協力。他還認爲上面瞭解不情也很重要,因爲只有這樣才能賞善罰暴。尚賢是要求君上能尚賢使能,即任用賢者而廢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賢看得很重,以爲是政事之本,他特別反對君子用骨肉之親,對於賢者則不拘出身,“官無常貴,民無終賤”的主張由此而來。
節用節葬是墨家非常強調的一種觀點。他們抨擊君主,貴族的奢侈浪費,尤其是反對儒家看重的欠喪厚葬之俗,主張摒棄陪葬陋習。要求君主,貴族都應象古代大禹一樣過着極爲儉樸的生活,只有這樣才能富民強國。可悲的是這一主張在中國從來就沒有人認同。
墨子在科學技術領域中的成就是同時代的人所無法超越的,涉及範圍之廣也足令現代的中國人臉紅。
1.宇宙論方面
墨子認爲宇宙是一個連續的整體,個體和局部都是由這個統一的整體分出來的,也就是說整體包含着個體,整體又是由個體組成的,整體與個體之間有着必然的有機聯繫。墨子把時間定爲“久”,空間定爲“宇”,他認爲時空既是有窮的,又是是無窮的,即人的認識是有窮的,時空本身是無窮的。在世界範圍內,古代有關宇宙認識的理論中,墨子是最接近現代認識的科學家。
對於物質的本質和屬性問題,在先秦諸子中,老子最早提出了物質的本原是“有生於無”。“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老子》第40章),墨子則首先起來反對,提出了萬物始於“有”的主張,本來不存在的“無”不會生“有”。他認爲,如果沒有石頭,就不會知石頭的堅硬和顏色,沒有火,就不知道熱。也就是說,屬性是物質客體的客觀反映,人之所以能夠感知物質的屬性,是由於有物質的客體的客觀存在。即物質第一,意識第二。墨子是最早提出唯物論的人,比黑格爾早 2000年。
2.數學方面
墨子是歷史上第一個從理性高度對待數學問題的科學家。他給出了一系列數學概念的命題和定義。其中關於“圓”和“正方形”的定義與歐幾里得幾何學的定義是一致的。墨子的三點共線成直線在後世測量物體的高度與距離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墨子的三點不共線成一“圜”即“圓”,這爲後來祖沖之精確計算圓周率提供了理論基礎。
墨子還對十進位進行了論述,墨子是對位值制概念進行總結和闡述的第一個科學家,十進制的發明是中國對於世界文明的一個重大貢獻,正如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所說:“如果沒有這種十進位制就幾乎不可能出現我們現在這個統一的世界了”。此外,墨子的微分學原理也比西方要早,西方科學界稱他爲東方的德謨克利特,是有史料證據的。
3.物理學方面
墨子關於物理學的研究涉及力學,光學,聲學等。有不少重大發現,總結出現了一些重要的物理學定理。首先,墨子繪出了力的定義:“力,形之所以奮也”(《墨經》)就是說力是一切物體運動的原因,同時墨子提出了物體在受力之時,也產生了反作用力。可惜這一理論沒有人繼承與發展,直到二千年後,英國物理學家牛頓出生並發現萬有引力。
關於槓桿定理,墨子也作出了精闢的表述,稱重物時枰杆之所以會平衡。原因是“本”短“標”長,即力X力臂(標)=重X重臂(本)。世人一般都把槓桿定理稱爲阿基米德定理,其實墨子比他早了200年。改爲“墨子定理”是最公允的。可悲的是墨子一直受到儒生的排斥,這一發現被世人遺忘。
在光學史上,墨子是第一個進行光學試驗,並對幾何光學進行系統研究的科學家。是幾何光學的奠基人,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上說,墨子關於光學的研究“ 比我們所知的希臘的爲早”。“印度亦不能比擬”。小孔成像原理是墨子最早發現的墨子對平面鏡。凹凸鏡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其結論與現代球面鏡成像原理基本相符,此外墨子還對聲音的傳播進行過研究。在機械製造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其木工製作技術與當時的魯班不相上下。
4.哲學方面
墨子的哲學建樹以認識論和邏輯學最爲突出,其貢獻是先秦其它諸子無法比擬的。墨子認爲人的知識來源於三個方面即:聞知,說知,親知。特別強調親知,即自身親歷所得的知識,是中國科學實驗研究的倡導者。墨子在邏輯學上的貢獻是排中律和矛盾律。在世界觀中,墨子強調“非命”“尚力”;認爲決定人們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是“力”即人的承受力,應變力以及外界的壓力,驅動等。這與現代心理學家勒溫的“場論”相符合。
墨子的科學造詣之深,成就之大,在古代中國乃至世界無人匹敵,遺憾的是,墨子的理性靈光,隨着儒教的興起,逐漸熄滅。這不但是墨子個人的悲哀,也是中國科學史上的莫大損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