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設備驅動歸納總結(一):內核的相關基礎概念

linux設備驅動歸納總結(一):內核的相關基礎概念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linux設備驅動的作用

內核:用於管理軟硬件資源,並提供運行環境。如分配4G虛擬空間等。

linux設備驅動:是連接硬件和內核之間的橋樑。

linux系統按個人理解可按下劃分:

應用層:包括POSIX接口,LIBC,圖形庫等,用於給用戶提供訪問 內核的接口。屬於用戶態,ARM運行在用戶模式(usr) 者系統模式(sys)下。

內核層:應用程序調用相關接口後,會通過系統調用,執行SWI 令切換ARM的工作模式到超級用戶(svc)模式下,根據用 戶函數的要求執行相應的操作。

硬件層:硬件設備,當用戶需要操作硬件時,內核會根據驅動接口 操作硬件設備

圖結構如下:

舉一個相對比較邪惡的類比:

在深圳的酒店經常會在門縫看到一些卡片,上面說可以通過打電話送貨上門提供某中服務。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內核代碼樹介紹

linux-2.6.29

|-arch : 包含和硬件體系結構相關的代碼

|-block : 硬盤調度算法,不是驅動

|-firmware : 固件,如BOIS

|-Documentation: 標準官方文檔

|-dirver : linux設備驅動

|-fs : 內核所支持的文件體系

|-include :頭文件。linux/module.h linux/init.h 常用庫。

|-init :庫文件代碼,C庫函數在內核中的實現。

init/main.c ->start_kernel->內核執行第一條代碼

|-ipc : 進程件通信

|-mm :內存管理

|-kernel : 內核核心部分,包括進程調度等

|-net :網絡協議

|-sound : 所有音頻相關

其中,跟設備驅動有關並且經常查閱的文件夾有:

init

include : linux, asm-arm

drivers:

arch: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內核補丁:

補丁一般都是基於某個版本內核生成的,用於升級舊內核。

打補丁需要注意:

1.對應版本的補丁只能用於對應版本的內核。

2.如果在已打補丁的內核再打補丁,需要先卸載原來補丁。

打補丁的方法:

1.製作補丁:

diff -Nur linux-2.6.30/ linux-2.6.30.1/ > linux-2.6.30.1.patch

//N爲新加的文件全部修改

//linux-2.6.30 舊版本

//linux-2.6.30.1 新版本

//目標補丁

2.打補丁:

cd linux-2.6.30 //!!注意在原文件夾的目錄中打補丁

patch -p1 < ../linux-2.6.30.1.patch //-p1是忽略一級目錄

3.恢復:

cd linux-2.6.30 //!!注意在原文件夾的目錄中打補丁

patch -R < ../linux-2.6.30.1.patch //撤銷補丁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內核中的Makefile

對於內核,Makefile分爲5類:

Documentation/kbuild/makefiles.txt描述如下:

50 The Makefiles have five parts:

51

52 Makefile Makefile,控制內核的編譯

53 .config 內核配置文件,配置內核時生成, make menuconfig

54 arch/$(ARCH)/Makefile 對應體系結構的Makefile

55 scripts/Makefile.* Makefile共用的規則

56 kbuild Makefiles 各子目錄下的Makefile,被上層的Makefile調用。

簡單來說,編譯內核會執行以下兩步驟,它們分別幹了以下的事情。

1一般的,我們會拷貝一個對應體系結構的配置文件到主目錄下並改名爲 .config,這樣就在make menuconfig生成的圖形配置中 已經有了一些默認的配置,減少用戶的勞動量。不過這一步不做也沒關係的。

2.make menuconfig

2.1、由總Makefile決定編譯的體系結構(ARCH). 編譯工具(CROSS_COMPILE),並知道需要進去哪些內核根下的哪些目錄進行編譯。

2.2、由arch/$(ARCH)/Makefile,決定arch/$(ARCH)下還有 的哪些目錄和文件需要編譯。

2.3、知道了需要編譯的目錄後,遞歸的進入哪些目錄下,讀取每一個Kconfig的信息,生成了圖形配置的界面。

2.4、通過我們在圖形配置界面中選項爲[*][M]或者[]

2.5、保存並退出配置,會根據配置生成一份新的配置文件.config,並在同時生成include/config/auto.conf(這是.config的去註釋版)。文件裏面保存着CONFIG_XXXX等變量應該取y還是取m

3.make

3.1、根據Makefile包含的目錄和配置文件的要求,進去個子目錄進行編譯,最後會在各子目錄下 生成一個.o或者.a文件,然後總Makefile指定的連接腳本arch/$(ARCH)/kernel/vmlinux.lds生成vmlinux,並通過 壓縮編程bzImage,或者按要求在對應的子目錄下編譯成 模塊。。

但是,具體是怎麼生成配置文件的呢?

注:我使用的內核是2.6.29

1.在總Makefile中,根據以下語句進入需要編譯的目錄

470 # Objects we will link into vmlinux / subdirs we need to visit

471 init-y := init/

472 drivers-y := drivers/ sound/ firmware/

473 net-y := net/

474 libs-y := lib/

475 core-y := usr/

476 endif # KBUILD_EXTMOD

639 core-y += kernel/ mm/ fs/ ipc/ security/ crypto/ block/

上面說明了,根目錄下的initdriversoundfirmwarenetlibusr等目錄,在編譯時都會進去讀取目錄下的Makefile並進行編譯。

2.在總Makefile中包含的目錄還是不夠的,內核還需要根據對應的CPU體系架構,

決定還需要將哪些子目錄將要編譯進內核。在總Makefile中有一個語句:

529 include $(srctree)/arch/$(SRCARCH)/Makefile //在這裏,我定義SRCARCH = arm

可以看出,在總Makefile中進去讀取相應體系 結構的Makefile->arch/$(SRCARCH)/Makefile

arch/$(SRCARCH)/Makefile中指定arch/$(SRCARCH)路徑下的哪些子目錄需要被編譯。

在 arch/arm/Makefile 下:

95 head-y := arch/arm/kernel/head$(MMUEXT).o arch/arm/kernel/init_task.o

187 # If we have a machine-specific directory, then include it in the build.

188 core-y += arch/arm/kernel/ arch/arm/mm/ arch/arm/common/

189 core-y += $(machdirs) $(platdirs)

190 core-$(CONFIG_FPE_NWFPE) += arch/arm/nwfpe/

191 core-$(CONFIG_FPE_FASTFPE) += $(FASTFPE_OBJ)

192 core-$(CONFIG_VFP) += arch/arm/vfp/

193

194 drivers-$(CONFIG_OPROFILE) += arch/arm/oprofile/

195

196 libs-y := arch/arm/lib/ $(libs-y)

上面看到,指定需要進入arch/arm/kernel/arch/arm/mm/arch/arm/common/ 等目錄編譯,至於core-y、 core-$(CONFIG_FPE_NWFPE)這些是什麼東西呢?


其中,y表示編譯成模塊,m表示編譯進內核(上面沒有,因爲默認情況下ARM全部編譯進 內核),但$(CONFIG_OPROFILE)又是什麼呢? 這些是根據用戶在make menuconfig中設置後,生成的值賦給了CONFIG_OPROFILE


3.make menuconfig後的配置信息是怎麼來的?

這是由各子目錄下的Kconfig提供選項功用戶選擇並配置。

arch/arm/Kconfig 所有的配置都是根據arch/$(ARCH)/Kconfig文件通過Kconfig的語法source讀取 各個包含的子目錄Kconfig來生成一個配置界面。每個Makefile目錄下都有一個 對應的Kconfig文件,用於生成配置界面來給用戶決定內核如何配置,配置後會確定一個。 CONFIG_XXX的的值(如上面的CONFIG_OPROFILE),來決定編譯進內核,還是編譯成模塊或者不編譯。

如在arch/arm/Kconfig下:

595 source "arch/arm/mach-clps711x/Kconfig"

596

597 source "arch/arm/mach-ep93xx/Kconfig"

598

599 source "arch/arm/mach-footbridge/Kconfig"

600

601 source "arch/arm/mach-integrator/Kconfig"

602

603 source "arch/arm/mach-iop32x/Kconfig"

604

605 source "arch/arm/mach-iop33x/Kconfig"

這些就是用來指定,需要讀取以下目錄下的Kconfig文件來生成一個使用make menuconfig時的配置界面。

至於子目錄下的Kconfig是怎麼樣的,待會介紹。

總結Kconfig的作用:

3.1.make menuconfig下可以配置選項;

3.2..config中確定CONFIG_XXX的的值。


4.只是讀取以上的兩個Makefile還是不夠了,內核還會把包含的子目錄一層一層的 讀取它裏面的MakefileKconfig


上面囉囉嗦嗦地講了這麼久,無非就是想說,內核的編譯並不是一個Makefile搞定的,需要通過根目錄下的總Makefile來包含一下子Makefile(不管是根目錄下的子目錄還是/arch/arm中的子目錄)。而Kconfig,爲用戶提供一個交互界面來選擇如何配置並生成配置選項。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五、子目錄下的MakefileKconfig


上面我一直介紹的都是兩個比較大的Makefile——Makefile和 arch/$(ARCH)/Makefile。接下來看一下實例。


一、makefile中,y表示編譯進內核,m表示編譯成模塊,不寫代表不編譯。 所以,配置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修改子目錄的Makefile 

先看看arch/arm/Makefile

/*arch/arm/mach-s3c2440/Makefile */

12 obj-$(CONFIG_CPU_S3C2440) += s3c2440.o dsc.o

13 obj-$(CONFIG_CPU_S3C2440) += irq.o

14 obj-$(CONFIG_CPU_S3C2440) += clock.o //配置2440的時鐘進入模塊

15 obj-$(CONFIG_S3C2440_DMA) += dma.o

如果我要取消s3c2440的時鐘(當然這是必須要開的,只是舉例) 可以直接修改arch/arm/mach-s3c2440/Makefile obj-$( CONFIG_CPU_S3C2440) += clock.o改爲

obj- += clock.o

如果你想編譯成模塊也可以修改成:

obj-m += clock.o

在這裏 CONFIG_CPU_S3C2440的值默認是y,所以內核是要將時鐘編譯進內核的。也許有人會問,那我直接修改 CONFIG_CPU_S3C2440的值爲m不就可以將時鐘編譯成模塊了,何必修改Makefile這麼麻煩呢?的確是這樣,只要我們通過在”make menuconfig”的界面中配置後就能夠改變 CONFIG_CPU_S3C2440的值。接下來看看如何實現。


二、在一般的編譯內核時,我們都是通過”make menuconfig”進入圖形界面面配置的, 接下來我實現一下如何將一個選項加入到圖形配置界面中。

看看具體實現的步驟:

以下的執行環境是在PC機上,我使用的內核是linux-2.6.29

2.1.進入內核目錄

cd linux-2.6.29

2.2. driver目錄下模擬一個名爲test1驅動的文件夾

mkdir driver/test1

2.3. 在目錄下隨便些一個C文件,只要不報錯。

vim test1.c

我的test1.c如下:

1 void foo()

2 {

3   ;

4 }

2.4vim Makefile //在目錄下編寫一個簡單的Makefile

Makefile文件編寫如下:

obj-$(CONFIG_TEST1) += test1.o

CONFIG_TEST1是決定test1是否編譯進內核或者編譯成模塊的。這就是通 過同一目錄下的Kconfig來在配置界面中生成選項,由用戶在make menuconfig中選擇。

2.5所以還要同一目錄下寫一個Kconfig

vim Kconfig

Kconfig修改如下:

menu "test1 driver here" //這是在圖形配置顯示的

config TEST1

bool "xiaobai test1 driver" //這同樣也是在圖形配置顯示的

help

This is test1 //這個也是在圖形配置顯示的。

說白了,就是在圖形配置的driver下多了一個配置選項,用戶配置後將 CONFIG_TEST1的值存放在.config中,Makefile通過讀取.config的去注 釋版include/config/auto.conf讀取到CONFIG_TEST的值,再進行編譯。


但是,以上幾步還不能達到目的,因爲雖然在總Makefile中已經包含了 目錄driver,但是driver目錄的Makefile中並沒有包含test目錄。因此 需要在driver/Makefile中添加:

103 obj-$(CONFIG_PPC_PS3) += ps3/

104 obj-$(CONFIG_OF) += of/

105 obj-$(CONFIG_SSB) += ssb/

106 obj-$(CONFIG_VIRTIO) += virtio/

107 obj-$(CONFIG_STAGING) += staging/

108 obj-y += platform/

109 obj-$(CONFIG_TEST1) += test1/ //這是我添加的

雖然Makefile中已經包含了,但這樣還是不行。因爲當需要配置ARM時, ARM結構下的Kconfig並沒有包含testKconfig這樣的話就不會出現在 圖形配置界面中,因此在arch/arm/Kconfig中添加:

1230 menu "Device Drivers" //要在Device Drivers這個選項裏面添加

1231

1232 source "drivers/base/Kconfig"

1233

1234 source "drivers/connector/Kconfig"

。。。。。。。。

1330 source "drivers/test/Kconfig" //這是我添加的

1331

1332 endmenu

大功告成!

這樣,make menuconfig界面寫的Driver Devices下就多了一個 "test1 friver here"的目錄,裏面有一個配置選項"xiaobai test1 driver"

Kconfig文件的語法在documentation/kbuild/kconfig-language.txt文件中 有詳細的講解,上面我只是簡單實現了一下,都是皮毛。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內核和模塊的編譯

編譯內核很簡單,只需要配置完畢後執行make命令,將指定的文件編譯進內核

bzImage或者編譯成模塊。

make = make bzImage + make modules

因此如果值編譯內核,即只編譯配置文件中-y選項,可以直接用命令

make bzImage

如果值編譯模塊,即只編譯配置文件中的-m選項,可以之直接使用命令

make modules

模塊可以編譯當然也可以清除,使用命令

make modules clean

如果只想單獨編譯一個模塊,可以使用命令

make M=drivers/test/ modules //只單獨編譯drivers/test中的.ko

make M=drivers/test/ modules clean //清除

上面的是在內核目錄下的操作,但當我寫驅動時,我並不可能在內核目錄下編

寫,但我編譯時卻要依賴內核中的規則和Makefile,所以就有了以下的方法,

同時這也是一般的編寫驅動時Makefile的格式。

指定內核Makefile並單獨編譯

make -C /root/linux-2.6.29 M=`pwd` module

make -C /root/linux-2.6.29 M=`pwd` module clean

//-C 指定內核Makefile的路徑,可以使用相對路徑。

//-M 指定要編譯的文件的路徑,同樣課使用相對路徑。

編譯生成的模塊可以指定存放的目錄

make -C /root/linux-2.6.29 M=`pwd` modules_install INSTALL_MOD_PATH=/nfsroot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七、總結


說了這麼久估計都說糊塗了,其實我只是想表達一下內核編譯時大體上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過程。

我以編譯S3C2440的內核爲例再說一遍:

1一般我們會想將一份S3C2440的默認配置拷貝到內核跟目錄下並改名爲.config

2.make menuconfig

2.1、由總Makefile決定編譯的體系結構(ARCH). 編譯工具(CROSS_COMPILE),並知道需要進去哪些內核根下的哪些目錄進行編譯。

2.2、由arch/$(ARCH)/Makefile,決定arch/$(ARCH)下還有 的哪些目錄和文件需要編譯。

2.3、知道了需要編譯的目錄後,遞歸的進入哪些目錄下,讀取每一個Kconfig的信息,生成了圖形配置的界面。

2.4、通過我們在圖形配置界面中選項爲[*][M]或者[]

2.5、保存並退出配置,會根據配置生成一份新的配置文件.config,並在同時生成include/config/auto.conf(這是.config的去註釋版)。文件裏面保存着CONFIG_XXXX等變量應該取y還是取m

3.make

3.1、根據Makefile包含的目錄和配置文件的要求,進去個子目錄進行編譯,最後會在各子目錄下 生成一個.o或者.a文件,然後總Makefile指定的連接腳本arch/$(ARCH)/kernel/vmlinux.lds生成vmlinux,並通過 壓縮編程bzImage,或者按要求在對應的子目錄下編譯成 模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