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數據,吐信息

    前幾天去參加CSSPIA年會,在Qone專場中,演講嘉賓說到Qone的設計思想是吃數據要足夠容易,吐數據要足夠強大;會後FAQ時間裏,黃向民老師(很可愛的老爺爺,超級關心下一代)說了一句話:“吃數據,吐數據是不對的,應該是吃數據,吐信息;信息是經過處理的數據,這纔是一個管理系統應該吐出來的東西。”

    對於黃老師的這句話,剛開始只覺得更加精準,之後兩天裏又好好回想了一下,發現此言意味深長。

    吃數據,吐信息,不僅僅是對一個MIS系統的形象描述,更是對管理系統的要求,MIS系統收集來的,一定要是各類基礎數據,完全沒有任何加工的數據,這些數據才能準確的描述事實;而吐信息,則要求MIS系統輸出的內容不能僅僅是數據的彙總,而是要將數據轉換爲代表一定意義的信息。

    話說吃什麼才能拉什麼,想吐出什麼數據來,就得相應的吃進去什麼數據,這也對MIS系統的設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果想要出掙值分析圖表,那麼就一定要收集任務花費時間,實際開始、結束時間等;如果想出BurnDown Chart,那就要收集任務剩餘時間和完成時間。如果想出BDC,而卻收集了一大堆任務花費的時間,那最終只能做出來個Burn Up Chart了。

    再想遠一點,那就是當客戶想我們提出產品需求的時候,當客戶告訴我們說,他們要收集某類數據,請爲此做相關功能,這時候我們也應該問一問客戶:這些數據收集起來是要做什麼用呢?這些數據最終將會產生哪些信息呢?如果能獲得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並且幫客戶實現他們收集數據的目的,客戶一定會更加開心的。

    同樣,如果客戶需要我們系統吐出一些目前還做不到的信息,如一個客戶要求我們的系統能夠實現掙值分析圖,但是我們的系統是敏捷方向的,只有BDC,這時候我們要分析客戶爲什麼要掙值分析圖。客戶要的是一個信息:我的項目和預定的時間計劃偏離了沒有,延期了,還是提前了?如果延期了,那麼延期了多少?信息和數據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信息可以是殊途同歸的,一個信息可以有很多種表現形式,當我們知道了客戶需要的信息後,我們會告訴客戶產品級的BDC圖表是如何來體現項目進度偏差的,這樣客戶不用多花錢就得到了他所需要的信息,我們也免去了二次開發的麻煩。

    不過在很多時候,客戶並沒有意識到自己需要的是信息,他們認爲自己需要的是個數據,如掙值分析圖,他們忘記了掙值分析圖所代表的含義,很多時候就是因爲腦子僵化了而已,而作爲MIS系統廠商的人員,我們的腦子是不能僵化的,我們要分析,我們要引導客戶告訴我們他們要的信息是什麼,我們爲他們吐出信息,而不是簡單的數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