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和路由上的二層三層特徵

二層特性

RRPP(Rapid Ring Protection Protocol,快速環網保護協議)

RRPP技術是一種專門應用於以太網環的鏈路層協議,它在以太網環中能夠防止數據環路引起的廣播風暴,當以太網環上鍊路或設備故障時,能迅速切換到備份鏈路,保證業務快速恢復。與STP協議相比,RRPP協議具有算法簡單、拓撲收斂速度快和收斂時間與環網上節點數無關等顯著優勢。

 

Jumbo Frame 巨型幀

這是一種廠商標準的超長幀格式,專門爲千兆以太網而設計,目前還沒有獲得IEEE標準委員會的認可。以太網標準的最大幀長度爲1518字節,而Jumbo Frame的長度各廠商有所不同,從9000字節~64000字節不等。

 

Super Vlan (也稱爲Vlan Aggregation ,即Vlan聚合)

它引入super-Vlan和sub-Vlan的概念。一個Super-Vlan可以包含一個或多個保持着不同廣播域的sub-VLAN。sub-vlan不再佔用一個獨立的子網網段。在同一個super-VLAN中,無論主機屬於哪一個sub-VLAN,它的IP地址都在super-Vlan對應的子網網段內。

 Super Vlan的主要優點是節省IP地址。

 

PVLAN 即私有VLAN(Private VLAN)

PVLAN採用兩層VLAN隔離技術,只有上層VLAN全局可見,下層VLAN相互隔離。如果將交換機或IP DSLAM設備的每個端口化爲一個(下層)VLAN,則實現了所有端口的隔離。

PVLAN 只能在VTP transparent模式配置.

pVLAN當中使用的一些規則:
  1.一個“Primary VLAN”當中至少有1個“Secondary VLAN”,沒有上限。
  2.一個“Primary VLAN”當中只能有1個“Isolated VLAN”,可以有多個“Community VLAN”。
  3.不同“Primary VLAN”之間的任何端口都不能互相通信(這裏“互相通信”是指二層連通性)。
  4.“Isolated端口”只能與“混雜端口”通信,除此之外不能與任何其他端口通信。
  5.“Community端口”可以和“混雜端口”通信,也可以和同一“Community VLAN”當中的其它物理端口進行通信,除此之外不能和其他端口通信。

 

GVRP GVRP(GARP VLAN REGISTRATION PROTOCOL)

是GARP的一種應用,它基於GARP的工作機制,維護交換機中的VLAN動態註冊信息,並傳播該信息到其它的交換機中。

GARP(Generic Attribute Registration Protocol )是一種通用的屬性註冊協議,該協議提供了一種機制用於協助同一個交換網內的交換成員之間分發、傳播和註冊某種信息(如VLAN、組播地址等)。

 

LLDP (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鏈路層發現協議)

是802.1ab中定義的新協議,它可使鄰近設備向其他設備發出其狀態信息的通知,並且所有設備的每個端口上都存儲着定義自己的信息,如果需要還可以向與它們直接連接的近鄰設備發送更新的信息,近鄰的設備會將信息存儲在標準的SNMP MIBs。網絡管理系統可從MIB處查詢出當前第二層的連接情況。

簡單說來,LLDP是一種鄰近發現協議。LLDP將成爲一種非常有用的管理工具,提供精確的網絡映射、流量數據和網絡故障查找信息。

 

Access、Trunk、Hybird模式

端口有三種模式:access,hybrid,trunk。access就不說了,trunk可以屬於多個vlan,可以接收和發送多個vlan的報文,一般用於交換機之間的連接;hybrid也可以屬於多個vlan,可以接收和發送多個vlan的報文,可以用於交換機之間的連接也可以用於交換機和用戶計算機之間的連接。trunk和hybrid的區別主要是,hybrid端口可以允許多個vlan的報文不打標籤,而trunk端口只允許缺省vlan的報文不打標籤,同一個交換機上不能hybrid和trunk並存。

以太網端口有三種鏈路類型:Access、Hybrid和Trunk。

     Access類型的端口只能屬於1個VLAN,一般用於連接計算機的端口;

  Trunk類型的端口可以允許多個VLAN通過,可以接收和發送多個VLAN的報文,一般用於交換機之間連接的端口;

  Hybrid類型的端口可以允許多個VLAN通過,可以接收和發送多個VLAN的報文,可以用於交換機之間連接,也可以用於連接用戶的計算機。
  Hybrid端口和Trunk端口在接收數據時,處理方法是一樣的,唯一不同之處在於發送數據時:Hybrid端口可以允許多個VLAN的報文發送時不打標籤,而Trunk端口只允許缺省VLAN的報文發送時不打標籤。

 

IP路由特性

 

等價路由

由表中有多條路由能夠到達同一目的地,且這些條目的優先級、跳數和開銷都相等,那麼路由器就會把這些路由表條目看作是等價路由,會輪流使用這些路由表進行發送,從而實現負載分擔的效果。

 

 

策略路由

是儘管存在當前最優的路由,但是針對某些特別的主機(或應用、協議)不使用當前路由表中的轉發路徑而單獨使用別的轉發路徑。在數據包轉發的時候發生作用、不改變路由表中任何內容。

 

 

路由策略

是根據一些規則,使用某種策略改變規則中影響路由發佈、接收或路由選擇的參數而改變路由發現的結果,最終改變的是路由表的內容。是在路由發現的時候產生作用。

 

策略路由與路由策略的區別:

策略路由的優先級比路由策略高,當路由器接收到數據包,並進行轉發的時候,會優先根據策略路由的規則進行匹配,如果能匹配上,則根據策略路由來轉發,否則按照路由表中轉發路徑來進行轉發。

  概括一點講就是,路由策略是路由發現規則,策略路由是數據包轉發規則。其實將“策略路由”理解爲“轉發策略”,這樣更容易理解與區分。由於轉發在底層,路由在高層,所以轉發的優先級比路由的優先級高,這點也能理解的通。其實路由器中存在兩種類型和層次的表,一個是路由表(routing-table),另一個是轉發表(forwording-table)。轉發表是由路由表映射過來的,策略路由直接作用於轉發表,路由策略直接作用於路由表。

 

 

組播

 

MSDP 組播源發現協議(Multicast Source Discovery Protocol)

組播源發現協議(MSDP)描述了一種連接多 PIM-SM(PIM-SM:PIM Sparse Mode)域的機制。每種 PIM-SM 域都使用自己獨立的 RP,它並不依賴於其它域內的 RP。該優點在於:
             不存在第三方(Third-party)資源依賴域內 RP。
             PIM-SM 域只依靠本身的 RP。
             接收端域:只帶接受端的域可以獲取數據而不用全局通告組成員。MSDP 可以和其它非 PIM-SM 協議一起使用。

PIM-SM 域內的 MSDP 發話路由器與其它域內的 MSDP 對等設備之間存在一種 MSDP 對等關係,這種關係通過 TCP 連接形成,在其中控制信息進行交換。每個域都有一個或多個連接到這個虛擬拓撲結構。

這種拓樸結構使得域能從其它域發現組播源。如果組播源想知道含有接收端的域,那麼 PIM-SM 中的標準源樹建立機制就會被用於在域內分配樹上傳送組播數據。

 

QoS

 

CAR (Committed Access Rate,承諾訪問速率)

CAR主要有兩個作用:對一個端口或子端口(subinterface)的進出流量速率按某個標準上限進行限制;對流量進行分類,劃分出不同的QoS優先級。

CAR只能對IP包起作用,對非IP流量不能進行限制,另外CAR只能在支持CEF交換(Cisco Express Forward)的路由器或交換機上使用。所以只有Cisco 2600系列以上的型號纔可以使用CAR。

 

MPLS

 

MPLS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協議標籤交換技術)

多協議標籤交換(MPLS),是一種快速的數據包交換和路由選擇架構,爲網絡信息流提供目的地址、路由選擇、轉發和交換。MPLS獨立於第二層和第三層,如ATM和IP。MPLS提供了一種將IP地址映射成簡單的、固定長度的標籤,被廣泛使用在各種數據包轉發和交換的技術中。

 

VPLS 2 層以太虛擬專用網和虛擬專用局域網服務

虛擬專用局域網服務(VPLS)是一種在以太網上提供 2 層虛擬專用網(VPN)服務的解決方案。它利用以太網和 MPLS 的組合,來滿足運營商和用戶的需求。VPLS 使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用戶網絡可以相互通信,就像它們直接相互連接在一起一樣,即廣域網和城域網變成對所有用戶位置是透明的。除支持 2 層或 3 層 VPN 技術外,基於 VLPS 和 MPLS 的 以太網 VPN 還具有更多的優點:
     服務供應商和消費者配置以太網的資本支出較低;
     較好的擴展功能,歸因於 MPLS 的無限擴展性能;
     較好的可靠性,因爲 MPLS 具備很多有利的可靠性特點;
     較好的 QoS 管理,因爲 MPLS 中的流量工程功能使提供商可以在整個網絡上支持服務水平保證;
     改進的 OAM:MPLS 的動態信令有益於更迅速地改變和重新配置服務。
     保護現有技術的投資,因爲 VPLS 不僅可用於城域以太網服務,還可用於與現有的 ATM 和幀中繼接入網以及基於多種核心技術(如下一代 SONET/SDH 和 DWDM)運行的 IP-VPN 核心網絡交互連接。

 

LDP (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標籤分發協議)

標籤分發協議(LDP)是 MPLS 體系中的一種主要協議。在 MPLS 網絡中,兩個標籤交換路由器(LSR)必須用在它們之間或通過它們轉發流量的標籤上達成一致。

LDP 定義了一組程序和消息,通過它們一個 LSR 可以通知另一個 LSR 其已經形成的標籤捆綁。通過網絡層路由信息與數據鏈路層交換路徑之間的直接映射,LSR 可以使用 LDP 協議通過網絡來建立標籤交換路徑。

利用 LDP 交換標籤映射信息的兩個標籤交換路由器(LSR)作爲 LDP 對等結點,並且它們之間有一個 LDP 會話。在一個單個會話中,每一個對等結點都能獲得其它的標籤映射,換句話說,這個協議是雙向的。

 

可靠性

 

 

VRRP (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虛擬路由器冗餘協議)

虛擬路由器冗餘協議(VRRP)是一種選擇協議,它可以把一個虛擬路由器的責任動態分配到局域網上的 VRRP 路由器中的一臺。控制虛擬路由器 IP 地址的 VRRP 路由器稱爲主路由器,它負責轉發數據包到這些虛擬 IP 地址。一旦主路由器不可用,這種選擇過程就提供了動態的故障轉移機制,這就允許虛擬路由器的 IP 地址可以作爲終端主機的默認第一跳路由器。使用 VRRP 的好處是有更高的默認路徑的可用性而無需在每個終端主機上配置動態路由或路由發現協議。 VRRP 包封裝在 IP 包中發送。

 

DLDP (device link detection protocol,設備連接檢測協議)

可以監控光纖或銅質雙絞線(例如,超五類雙絞線)的鏈路狀態。如果發現單向鏈路存在,dldp 會根據用戶配置,自動關閉或通知用戶手工關閉相關端口,以防止網絡問題的發生。

dldp 協議有如下特點:

    1 dldp 是鏈路層協議,它與物理層協議協同工作來監控設備的鏈路狀態。

    2 物理層的自動協商機制進行物理信號和故障的檢測;dldp 進行對端設備的識別、單向鏈路的識別和關閉不可達端口等工作。

    3 當使能自動協商機制和dldp 後,二者協同工作,可以檢測和關閉物理和邏輯的單向連接,並阻止其他協議(如:stp 協議)的失效。

    4 如果兩端鏈路在物理層都能獨立正常工作,dldp 會在鏈路層檢測這些鏈路是否正確連接、兩端是否可以正確的交互報文。這種檢測不能通過自動協商機制實現。

 

Cisco FlexLink

FlexLink 能夠提供第2層永續性,一般在接入交換機和分佈交換機之間運行。它的收斂時間優於生成樹協議/快速生成樹協議/IEEE 802.1w。FlexLink 在Cisco Catalyst 3000 和 Cisco Catalyst 6000 系列交換機上實施,收斂時間低於100ms。換言之,從主鏈路的故障檢測,到通過備用鏈路轉發流量,總收斂時間低於100ms。FlexLink 成對部署,即需要兩個端口。其中一個端口爲主端口,另一個端口爲從端口

 

Huawei SmartLink

Smart Link,中文譯爲靈活鏈路,又稱爲備份鏈路,是一種爲鏈路雙上行提供可靠高效的備份和切換機制的解決方案,常用於雙上行組網。相比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 生成樹協議 ) , Smart Link 技 術 能 夠 提 供 更 快 速 的 收 斂 性 能 , 相 比 RRPP ( Rapid Ring ProtectionProtocol),Smart Link技術提供了更簡潔的配置使用方式。

 

 

 

 

 

=============================================

 

以上不定期更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