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一次遲到的告別

Beyond,一次遲到的告別
 
  Beyond的告別巡演開始了。與很多歌迷相比,我並不感到特別傷感,1993年伴隨着天才黃家駒的隕落,已經心碎過、訣別過。12年後的今天再來註銷Beyond這個名字,只是一個補辦的儀式而已。
  如今的坦然雖看似理性,但由於告別的樂隊是那麼理想主義,聽着《大地》和《真的愛你》,我們仍然要感嘆,Beyond讓華語樂壇的搖滾和流行樂都擁有了超越以往的含義———特別是黃家駒。
  十幾歲時的音樂理想讓黃家駒在冥冥中與同道人相遇、碰撞、釋放。從早期的灰澀軌跡,到多少崎嶇理想不易的海闊天空,黃家駒時期的Beyond是勵志的、人文的、悲憫的,他們的作品題材不僅包容情愛理想,更大膽直面政治、種族等種種社會問題。當香港流行歌都是愛生恨死、市井小調,搖滾樂又都是刺激耳膜的狂躁憤怒時,黃家駒用內斂的激情去探索,足以被稱爲一場革命。
  在那個年代,曾有多少人身處第二次香港樂隊潮中卻只能自娛自樂。即使曠世唯美如達明一派,也始終未能超越Beyond所締造的樂隊商業神話。如果說達明的《石頭記》開啓了華語歌壇詩化詞風的先河,Beyond的《海闊天空》則喚醒了香港歌壇的“主旋律”意識,奏響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可以引起大衆共鳴的音樂。
  一個天妒英才悲劇的重演匆匆終結了Beyond的十年光輝歲月。不可否認,失去領袖的Beyond依然是華語歌壇的一面旗幟,但Beyond三子迴歸性的轉變卻將這個名字定格在激情澎湃的記憶中、揮汗如雨的KTV包房中、行將埋葬的熱血年華里。在後Beyond時代,我們已看不到林振強、劉卓輝、小美在“前世的滄桑”,在對前世的背棄中,他們漸行漸遠,漸遠漸行……
  好在歌壇還記得,不只是那幾張陽光燦爛的笑臉,也不只是一首首超越流行的經典歌曲。人們逐漸明白,家駒的遺愛不僅僅是旋律和辭藻,更是一種思想,音樂人不死的創造與開拓精神。
  此刻需要一場理性的告別,感念青春曾在純粹的理想中傳唱。

 

    摘自《環球時報》 (2005年01月31日 第二十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