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魔獸》教會我們一個道理,粉絲的力量是無窮的!

圖片描述

由同名經典遊戲改編的電影《魔獸》於6月8日零點在中國內地上映,全國影院零點場被趕來觀看的魔獸粉絲們變成了一場狂歡。

《魔獸》1億粉絲的力量果然不一般。據貓眼電影數據,截至6月7日下午6點,《魔獸》零點場預排片11858場,打破了《速度與激情》保持的紀錄成爲歷史第一,而零點首映場票房即突破5000萬,而且首映場4848萬元的預售票房也超過《復仇者聯盟2》暫居內地影史第二。

剛剛,《魔獸》電影官方微博宣佈,《魔獸》的票房已經突破2億,速度可謂爆表。另據時光網透露,其票房今天有望衝破3億元大關。

相比其他電影的首映,《魔獸》的首映顯然更像是粉絲的瘋狂派對,各種Cosplay、表白、道具……電影喚起的是玩家各自心中最感動的回憶。如果只從電影好看不好看、拍得好不好的角度,你根本沒法解釋午夜場裏的年輕人和即將奔赴電影院的人們對《魔獸》電影的深愛——粉絲們說了,電影再爛也要看!

說深一點,這是一個典型的“文化戰略”的案例,“也就是通過文化創新來尋找藍海,這從根本上不同於功能戰略,從文化的視角看,藍海被視爲潛在的意識形態需求,而非潛在的功能需求。”——《魔獸》電影對粉絲們來說是用來膜拜的不是用來看的。

具體到《魔獸》電影來說,雖然非玩家也可以把它當成一個外星人入侵的大片來看,但真的只有Wower(魔獸玩家的自稱)才能真正全情投入,把觀看電影看作一場狂歡節和紀念逝去青春的儀式。

講真,就像專業影評媒體們說的,《魔獸》電影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對非玩家的“路人影迷”不夠友好。《好萊塢報道者》也拐彎抹角地表達了這一點:“如果你能瞭解《魔獸》的裝束、奇怪的語系、魔法咒語以及想到裏面一定會有小精靈,那這個電影的故事架構就跟精心製作的視覺效果一樣,讓人一目瞭然。”《好萊塢報道者》打出的60分已是目前的最高分,評論總結,《魔獸》“創造出了一個華美的奇幻世界,卻無法令人信服”。

魔獸確實是典型的“粉絲電影”,一大特徵是:高票房低口碑。它在影評網站“爛番茄”上的新鮮度僅有17%,另一家媒體評論網站Metacritic上,評分也只有31分。美國娛樂媒體《綜藝》肯定了導演對於“賦予影片情感內核”的努力和華麗的視覺效果,但只給影片打了30分,不客氣地直言這“註定是一部平庸的作品”,因爲遊戲原作不具備像《魔戒》三部曲和《權力的遊戲》那樣的深度,卻明目張膽地“竊取”了這兩部作品以及《星球大戰》《阿凡達》等奇幻大片的衆多元素。

但是《魔獸》大電影真的不是這樣看的!

那些正兒八經的影評顯然代表的路人而非粉絲的態度,要知道,從1994年出品的《魔獸爭霸》算起,該遊戲誕生已有22年,全球“粉絲”據稱已超1億人,粉絲們的典型態度是這樣的:有中國“粉絲”放出“電影不好看就刷5遍,好看就刷10遍”的豪言,而且資深玩家表示“再爛也要看”,他們可能分屬不同的陣營,但是他們同樣愛魔獸,然後就像在電影裏那樣,聯盟和部落最終在電影院裏握手言和了!

“魔獸用十年陪伴,換我十年不棄”,或許Wower們並不欠暴雪一張電影票,他們需要的是進到電影院裏在大屏幕上看深愛的“魔獸”,有機會跟自己正在或已經逝去的青春握一下手然後說再見——這個儀式本事已經讓他們熱血沸騰了。

粉絲的力量無窮大:“魔獸熱”在5月底就已在歐洲多國蔓延,影片在德國等地拿下票房冠軍,《魔獸》於6月8日零點在中國內地上映,根據7日早晨的數據,《魔獸》的總預售成績已經超過1.4億元,而且被認爲有實力衝擊10億元票房俱樂部。

“當產品能召喚消費者情感時,它便驅動了需求,這比任何一種差異化策略更有力量。”從這個角度說,不管你喜不喜歡《魔獸》電影,也不管它是不是真的很爛,它都成功了。

版權:本作品由作者首發於經理人分享(managershare.com)。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