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必讀|如何成爲卓有成效的產品經理

圖片描述

在互聯網這個大時代浪潮下,產品經理如雨後春筍一般大量涌現,並慢慢成爲互聯網企業的核心骨幹。然而身爲產品經理的我們,每天的努力工作都是有價值的嗎?對此,今天以我個人的實戰經驗跟大家分享下:如何成爲一名卓有成效的產品經理。

效率≠成效

談到工作,大家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詞應該會是效率。咱們在工作中不斷摸索各種方式,去提升工作效率,讓項目跑的快、跑的生猛,去和時間賽跑。但往往我們發現,我們效率確實提高了,然而爲什麼我們大多數人沒有獲得成功?我想到了另外一個詞:成效。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就像上圖表達的那樣,如果沒有結果,有時我們跑的太快也沒用,不如一步一個腳印,有時效率往往不等於有成效。

影響力=成效

微信的張小龍、蘋果的喬布斯以及特斯拉的馬斯克是產品界衆所周知的神級偶像,他們都是很有成效的產品人,他們引領的產品改變了大家的某種生活方式,他們研發的產品獲得了大家的認可,造成了世界性的影響力,站在個人角度,我覺得這叫做成效。

契合點=成效

站在公司的角度,我們每天在規劃、在設計,然後交給研發團隊去開發的東西,很多時候並不能叫產品,我們只是把一個想法實現了而已。在這個想法達到市場的契合點,被用戶認可、追捧之前,我們只是在做實驗,並沒有達到成效。

有成效的實驗=開發+衡量+認知

一本很有名的書——《精益創業》中說到,一個有成效的實驗,應該有一個完整的循環:產品的開發+數據的衡量+概念的認知。產品的開發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概念的東西我們也聽過太多太多,今天我們來談下數據的衡量。

數據衡量的方法論

新功能是否受歡迎

這個衡量很簡單,如果我們產品上線以後,每天用戶活躍數有一百萬。我們先從一百萬裏預期有50%會用,但是現實中是很少的人用,當然也有可能比你想的還好,預計50%,但是有80%的人用。但是在衡量之前我們是拿不到這個結果的,所以這是第一個要去衡量的點。衡量的作用是,我們每次產品改版努力,都是要讓用的人更多。

用戶會重複使用嗎

假設新功能上線後第一天新增的有一百人,第二天還剩45,留存率就是45%,第三天還剩42,留存率是42%。新版本上線後,我們發現有人來用,但是用了一天後第二天就不會再來。那麼我們在改版的時候要把這個考慮進去,我們把第二個功能疊加上去,怎麼疊加?先把這個比例給算出來,再跟前面用戶留存的數去除。

比如說第一天使用新功能的人第二天只有25%的人還會用,但是第一天新增的新用戶有45%的人都會回來,這時說明有很多人第二天就棄用了新功能,比例是25÷45,這個比例叫重複使用率。這個數值直接表示新功能的受歡迎程度和用戶重複使用度。當然,如果不是產品的原因,是研發的原因,有一個嚴重的Bug,用戶用的很不爽,第二天也不會用。總之,這個衡量維度,是看用戶是否對你的新功能感興趣並重複使用。

新版本對留存率的影響

很多產品會關注留存率,但忽略了流失率,然而流失率從另一方便體現的就是留存,這是一個問題的兩面。在一般的互聯網公司,直接關係到留存的是產品和運營。這時我們要在改版的前後去觀察產品的留存率有沒有明顯的上升或者下降。如果有明顯的上升的話,時間點又發生在改版期間,就說明你改版改的不錯;如果留存率下降了,可能改版出問題,然後回過來找問題,解決掉改版的問題。

是否提升了過程轉化率

我們每次改版的時候,是不是都能影響用戶行爲過程的轉化率,比如舊版用戶的某個行爲需要發驗證碼,新版取消掉,我們預測用戶轉化率會提高。

瞭解用戶如何使用

瞭解用戶大致如何使用?前面都是一些大數,老闆看看就夠了,但是對產品經理來說是不行的,那裏頂多幫我們發現一些明顯的問題,但是對我們產品經理我們很重要的一個事,是要特別清楚地理解或者用戶是如何使用的。

這個事對我們來說非常非常重要。這個怎麼做呢?這個從大的面上瞭解用戶是怎麼樣的,比如我們上線了分享的圖片,我們首先要了解的是用戶一般情況下是傾向於用哪種分享方式,做一個簡單的統計就能出來。發現朋友圈是最多的,我們就知道下次改版的時候把朋友圈再多出一點。

綜上所述,前面講的一個核心問題是什麼?是要在改版之後引入數據分析,引入衡量,來確認是不是按照你預期所設想的方式在轉。而且以數據衡量改版的思維,應成爲一個產品經理的日常。

本文作者 @於曉鬆(諸葛io) 來自諸葛io團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