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程序的第四年--2017年總結

 回顧2016年和2017年,這二年時間和精力都花費在了各個項目上,提高的自然是對軟件的認知和溝通表達能力,但失去的卻是耐心。特別想記錄下做軟件這路上的心路歷程之得到與失去。

 先說說日常,一個人告訴你XXX地方出錯了,那我會有2個反應,1、會不會用軟件呀?2、嗯,這是某個地方的bug,我馬上去改。這二種情況時常發生,情況1,那就和使用者嘮嘮,確保他下次會正常使用,亦或者是儘可能的做的更傻瓜化,一鍵操作之類的。情況2,自然是本能的覺察到軟件還有待完善,去完善它。在情況1中我得到的是對他人的指望度下降,不管使用者是否懂技術,是否看的懂文檔,對外的東西儘量簡單。失去的自然是對他人的期望值。在情況2中,得到的是對出錯信息的收集,有利於進一步改進軟件,但失去的是主動找到這個問題的途徑,想想爲什麼是別人報給你的,爲什麼不是通過反饋系統上報給你,而是慢到有人發現,你才知道。

 再說說其他情況,關於挖坑填坑。我挖過大大小小的坑,但成爲一個高手,也是個降低出錯率的過程。小的坑改個軟件,大的坑需要連夜改軟件等方式。也遇到過填別人挖的坑,比如硬件設計缺陷,軟件後期填坑,此情況偏少,一年2次。大部分是填坑在於做軟件的同事各種小失誤,一年大約15起次事故,涉及屏參不適配,緊急覆蓋有問題的上層應用,按鍵,數據庫等問題。大部分情況使用OTA增量包形式解決,之前寫了一篇OTA增量包的製作方法,源於這些事故,修改system分區,factory分區,boot等花樣繁多的出錯,迫於現實逼出來的。事故總是會發生,我們會吐槽自己或他人業餘,得到是處理各種事故和預防事故的能力,但失去的卻是對自己或同事或者其他方面的容忍度。

說說大環境,行業其實很狹窄,存在了很久的企業,行業規則,客戶習慣這些上層建築決定了整個生態。客戶下訂單選擇方案,不滿意或撤銷訂單,更改方案,之前的努力全廢,要知道開一個方案投入硬件,軟件,項管,採購等是個龐大的工程,客戶會因爲不滿足市場需求,指標等一票否定。幸運點,能夠到下一步,市場上需要什麼也是由客戶主導去,永遠無法預知客戶會提出什麼奇葩想法,如果不去實現,就沒有訂單。在這個數據爆炸的時代,這個行業早晚會被人工智能所衝擊,爲什麼它不是這樣的形態,我們市場戰略部拿到某市場的大數據分析,確定產品模型,後期軟件製作,市場銷售,所有的智能終端有遠程管理系統,中控統一接受分析終端情況,即使調整,甚至人工智能直接處理。或許我說的東西,公司沒這麼多人力資源,沒這個方向,沒有也沒能去做這個事情,但這個方向,我相信是個發展的最優線路。

我希望在2018年能夠擴大自己的軟件範疇,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機器學習上有發展,換個工作平臺去實現自己的想法,引用一句經典的話:未來屬於那些知道如何把數據變成產品的企業和個人。

python是個很好的開發語言,在這今後的發展上,會起到很大的作用,繪製個藍圖分享(網上同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