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工复习

 

一、名词解释

 1、作用域:是受这个模块中的判定条件改变所影响的模块。

 2、测试桩模块:替代所测模块子模块的模块为该模块的测试桩模块。

 7、结构化分析:是使用DFD、DD、结构化语言、判定表、和判定树等工具,来建立一种新的、称为结构化说明书的目标文档。

 9、模块:有明确定义的输入、输出和特性的程序实体。

10、内聚:指模块内部各成分联系的紧密程度。

13、测试: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14、纠错:找到错误的位置并纠正错误。

19、等价分类法:就是把输入数据的可能值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使每类中的任何一个测试用例,都代表同一等价类中的其他测试用例。

二、简答题

12、SD方法的基本步骤:

(1)复审DFD图,必要时可再次进行修改和细化。

(2)鉴别DFD图所表示的软件系统的结构特征,确定它所代表的软件结构是属于变换型还是实务型。

(3)按照SD方法的指定的一组规则,把DFD图转换成初始的SC图。

(4)按照优化设计的知道原则改进初始的SC图,获得最终的SC图。

16、详细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为每个模块确定采用的算法。

(2)确定每个模块使用的数据结构

(3)确定模块接口的细节,包括对系统外部的接口和用户界面,对系统内部其他模块的接口以及关于模块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及局部数据的全部细节。

(4)为每一模块设计出一组测试用例。

3. 给出软件测试分类图

程序测试:

1、静态测试(不执行程序):

     (1)静态分析器分析 

     (2)代码审核:代码会审、走查、办公桌检查

 2、动态测试(执行程序):

     (1)黑盒测试法:等价分类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猜测法、因果图法

     (2)白盒测试法:

               一:逻辑覆盖法: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

               二:路径覆盖法:点覆盖、边覆盖、基本路径覆盖

               三:循环覆盖法      

10、结构化分析的基本步骤:

由顶向下对系统进行功能分解,画出分层DFD图,由后向前定义系统的数据和加工,编制DD和PSPEC,最终写出SRS.

11、画分层的数据流图注意哪几个问题?

(1)父图和子图的平衡

(2)区分局部文件和局部外部项

(3)分解的速度不宜太快

(4)遵守加工编号的规则

 

23、 面向对象分析方法中,要建立哪些模型,这些模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类图,用例图,序列图,状态转换图。

用例图中每个用例,对应一个序列图。有多少个用例就有多少个序列图。

每一类图对应一个状态转换图,有多少个类就有多少个状态转换图

25、面向对象的分析过程中的三个子模型与五个层次是什么?

三个子模型: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

五个层次:主题层,类与对象层,结构层,属性层,服务层。

 

三、综合题

1、利用变换分析对下列数据流图转换为软件结构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