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90後不靠譜?95後都做CEO了

近幾年,“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口號愈發高漲,國民創業熱情絲毫不減,大大小小的企業遍佈國內各個角落,從一二線大都市到三四線小城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羣體非我們90後莫屬了;那麼,作爲一個貨真價實的90後,今天就來講述一個90後,甚至說是95後潮汕小夥兒的創業歷程,或許會對你的職業軌跡或人生規劃產生不一樣的啓發。

我們是通過微信,以在線對話形式進行的溝通,索性就按照問答內容梳理成了Q&A列表,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展示給大家,以下是正文:

Q:能先介紹下你自己或你的團隊嗎?

A:我叫林友新,不是林更新,屬於那種實力派小鮮肉,明明可以靠顏值取勝的,卻偏偏要走實力路線,終究還是踏上了技術這條不歸路;95後,畢業不到2個月,目前是在自主創業,帶領20多人的團隊,我們屬於90後BAT創業團隊,成員包括5個合夥人和16個技術人員;在此要特別說明的是,這16個技術人員我們從大一就開始培養他們,可控性高,對他們的技術水平都瞭如指掌,也算是共患難的兄弟了,他們的技術能力比目前市面上一般外包公司的開發人員都略高,成本低,作爲企業創始人基本不用考慮承擔大家每個月的工資,所以對團隊中每個成員的能力考覈或抽查,都是可以拿得出手的,這點我們還是很自信的,另外,我們5個合夥人也都是技術出身,團隊平均年齡23~24歲,所以大家還都是單身狗。


照片顯得真精神,看起來大家都屬於幹練型職場精英,尤其中間那位有啤酒肚的小哥,貌似還有點領導範兒.

Q:你們這個團隊擅長的技能領域是什麼吧?

A:團隊比較擅長原生App,H5和響應式網站,微信小程序,公衆號開發等。

我們是在大二時候組建的團隊,恰逢微商熱潮,借勢做了一款分銷商城,市場售賣情況很樂觀,由此起家賺得了我們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是公司的啓動資金;

大三做1元奪寶,進銷存,大四做了自己的產品城郊拼車,沒過多久錢燒完了,畢業時面臨團隊解散的局面,後來再想一次失敗沒啥大不了的,再幹一把唄,大不了從頭再來,就目前團隊人員的技術水平,到哪裏都不愁養活自己,兩三年時間團隊大大小小經手過的項目不下數十個,畢業前一致拒絕了來自BAT、共享單車的offer,“拖家帶口”來到廣州創業;

正是這種“不服輸不怕敗”的精神,纔開啓了我們公司新的篇章,新公司名叫極最科技,極最二字分別是程度最高,比較級最高的意思,極最也代表着團隊的技術水平和想要爲客戶提供的服務質量,任何事情我們都會力爭做到最好最強;如果分來來講,團隊中每個成員在任何一家公司都能值15k,甚至20k以上,所以技術就是我們整個團隊的核心競爭力。

Q:你是通過什麼渠道瞭解的雲沃客?開始會有顧慮嗎?

A:朋友介紹的,開始一定會有顧慮,畢竟類似的平臺還是蠻多的,在不完全瞭解你們優勢的情況下,不敢盲目做抉擇,畢竟我們屬於創業公司,沒有更多的時間和人力投入,一旦選擇就要負責到底;沒想到的是,你們的商務人員真的很用心,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被他們的服務和真心打動了,能感受到你們商務人員是切身站在我們初創公司的角度,基於我們的現狀和疑慮出發,很多方面都替我們考慮的很周全,服務也很到位,所以再多的擔心也就很快消除了。

Q:有成功的案例可以跟我們分享嗎?

A:這個必須有,我就拿幾個典型的出來吧,這些案例的UI都是由團隊內部設計師做的,他也是我們的合夥人,你可以看下





Q:如果滿分100分的話,會給你們的合夥人打多少分?

A:團隊成員大部分都是單身狗,所以我們5只老猿住在一起,平時開電動車一起上班,週末一起做飯,上班時間統一的996,大家對公司的奉獻也都是有目共睹的;如果非要打個分的話,那就59分吧,因爲我們總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要時刻不忘去追求心中那個及格的標準,我們每個人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Q:59分有點太謙虛了吧,是什麼驅動你們這麼熱愛技術,又那麼早就開始接觸項目的?

A:我們是從大二開始做項目實習的,算起來有3年多了吧;因爲我們不希望有一天,突然看不懂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正在進行着怎樣的變革,不希望像老一輩那樣兒,有一天看不懂爲什麼年輕人可以接受“不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從內心害怕跟不上時代發展的節奏,更拒絕被社會拋棄,因此我們必須參與到這些變革中,不斷學習,拼命學習。

Q:小小年紀就這麼努力,那拋開工作外,你們的業餘時間都會做些什麼呢?

A:就像上面提到的,學習學習學習!英文稍微好點的技術人員應該都很熟悉,通常都是在牆外學習一些時下最新的技術和趨勢,這也是最令人痛苦的事情,幾個合夥人中我的英文是最爛的,爲了更好的彌補自身短板,我開始從一個純技術者轉型成爲一個60分且技術管理能力兼備的CEO。

有時週六加完班,晚上大家都會默契的買很多宵夜回去吃,大半夜幾個大男孩,邊看電影邊吃東西,以此迎來週日,週日那天有約的就出門,沒約的就在家宅一天,做做飯,看看書,看電影,打遊戲等,一天很快就過去了,我想這跟多數人的過法是一樣的吧。

Q:平臺接到的項目開展都還順利嗎?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阻礙?

A:目前所接過的項目,開展都很順利,基於之前那麼多經驗的積攢,所以對這些項目都摸得門兒清;平臺有一點做的很不錯,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對項目進度進行跟蹤管理,大大提升了B端和C端的溝通效率;

每次確認合同前,所有的問題我們都會一一列出,並提前溝通好,不會只顧接單而含糊對待客戶,在這裏也奉勸其他服務方,不明白不清楚的問題一定要事先講好,否則項目進入實施階段可能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不管對需求方還是服務方,我相信都不是惡意而爲之人,都不希望產生糾紛,如果真的碰到了,多半是前期沒溝通好;

所以我們經常會進行電話或視頻會議,有時也用微信,以確保項目開展進度和方向把控,同時也能及時解決一些後期可能存在的隱患問題;建議每次會議後,一定要把談好的內容進行梳理,通過郵件或協同工具進行二次確認,如果不嫌麻煩,出一份文檔是最好的。

Q:你認爲具備哪些條件才能順利接到項目?

A:能否接到項目,除了自身硬技能之外,項目需求也是其中的影響因素吧。

(1)首先要具備該項目需求的技術積累,總不能說人家要求java寫服務端,你只擅長php,那準得pass啊~

(2)另外很重要的一點,需求溝通能力,如果本身行業知識面比較窄,客戶要開發的項目所屬行業你沒接觸過或者接觸不深,溝通過程中就會比較費勁甚至都很難明白,客戶一定會覺得你不夠專業,因爲一些需求認知或者溝通能力的欠缺,從而失去跟你溝通下去的耐心。

所以,想要在平臺扎穩跟腳,獲取更多項目機會,提升自身技術能力,需求分析和溝通能力都十分關鍵,其次建議各位要儘可能完善平臺簡歷,尤其是項目經驗的優化,這跟你投簡歷找工作道理一樣樣的,簡歷都不過關的人,憑什麼要求人家給你機會。

Q:問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吧,近幾年有什麼規劃嗎?

A:遠的想不出來,就說近的吧,希望今年公司的外包業務能穩定下來,18年會建立專門的外包部門放手讓他們產血,然後作出一款屬於自己的產品,或者合夥做一些創業產品;我們的路還很長,夢還很大,等待我們去探索的事情還很多,這只是個開始…

Q:對我們平臺有什麼看法和期望嗎?

A:線上平臺還有提升的空間,希望能儘快完善,使體驗流程更加流暢,也希望平臺越做越大的同時,不要忘了我們這批最初入駐的服務商,哈哈,開個玩笑。


最後,再來推薦一下這個團隊的小程序


作爲一個資深90後,跟一個95後聊人生,前者已經畢業N年,後者剛畢業倆月,前者還在拼命打工,後者已是公司合夥人;於是,我倆就這麼尬聊了2小時,真是汗顏吶!!!

原文鏈接:https://community.clouderwork.com/article/view/5992b41e434a1.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