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中的IT企業務必關注當今軟件生產的概念、技術和方法發展動向

當今軟件開發的手段,在概念、技術方法和工具上,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需要掌握的內容龐大,需要更多的人蔘與學習、討論和掌握。這對於推進我國軟件的應用,對IT企業、對應用企業、對技術人員的成長都將是一個歷史性的機遇。海鼎是以技術擅長而起家的軟件公司,在引領企業應用進步的過程中,始終敏銳地跟蹤國際技術的發展和新技術的應用動向。
    在這裏,我們交流了一些我們在探索中的,軟件開發的發展趨勢、新技術、概念、工具應用觀點等,願與社會各界同仁一起,共同討論和交流,以達到相互幫助,共同進步。

    現代企業競爭力的四個重要標誌:現代企業制度、文化、核心競爭力與IT建設。
    其中,信息化應用程度與IT創新能力尤爲重要,IT滲透企業的制度、文化和管理,併產生生產經營模式創新,企業的發展又不斷給IT提出新的要求,是發展的循環漸進過程。IT應用和創新能力又體現在軟件功能的適應和變化上。
    自從上世紀70年代軟件危機誕生了軟件工程以來,人們不斷尋求軟件生產、管理和控制等方法,在語言上出現圖形化和可視化語言;技術上有結構化、面向對象方法等;在模型方面有原形法、疊代方等;在管理控制上有ISO、CMM等方法,出現了軟件工廠替代手工作坊。這一切,全都圍繞着軟件生產的週期、開發成本、可靠性、安全性、可維護和擴展性等關鍵問題上。軟件的危機推進了軟件開發技術在概念、技術和方法上產生一次次的革命性跨越發展,也使得軟件開發人員始終處於學習、研究和跟蹤新技術的痛苦過程中。
    進入了21世紀,全方位的競爭成爲企業的主題,競爭尋求突破、競爭出現創新、創新導致經營和管理模式的不斷變革,一系列的變化要求IT應用的跟隨變化。競爭考驗着企業的綜合能力。
    在歷史的今天,我們再來看世界應用軟件的情況,SAP是世界上著名的軟件公司,有很成熟的軟件和應用案例,有人稱其爲“鋼筋混凝土構件”,他是一個以提供產品爲主的軟件公司,面對應用企業層次相差巨大、需求多變的今天,他不斷推出如R/3、A-One、B-One等各類產品。是否能夠滿足當今企業發展的多層次和多變需要呢?
    我們再來重溫一下軟件生產的特點和過程,再看看當今軟件生產的概念、技術和方法都產生了什麼變化,以及當今幾個主流軟件工具的特點和方向。

軟件生產的特點和困惑?

    軟件,特別是有價值的大型軟件的產生過程中浩瀚繁重的工作量、週期長且維護困難,軟件開發從需求分析、設計、編碼、測試以及不斷的疊代過程,牽涉到文檔、代碼等的管理,它在不斷地積累和完善,以及對人的依賴。當IT企業的管理和規模還不足夠強大時,人員的流動又直接影響這種積累的發展和延續性,IT企業的自身穩定,IT企業的生存又直接影響應用企業的命運。

軟件企業問題與挑戰何在?

    一個以提供解決方案爲主的軟件團體,首先關注應用行業的經營模式、管理內涵、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以及如何結合IT的特點,提出管理和經營模式的創新等。
    而後,關注IT技術和應用功能,當隨着應用的深入,企業的發展壯大、經營內容的擴展、地域的擴大、服務範圍的延伸、應用需求和功能的不斷提出、系統數據量的劇增,從而,對技術難度、開發速度和開發方法,在技術層面又提出了更加高的挑戰。
    因此,對於以提供解決方案爲主的軟件公司而言,他不僅是軟件開發和支持公司,更是一家諮詢公司,他不僅需要緊跟和把握技術應用,快速地響應企業發展需求,更要對應用行業的現狀和發展動向有足夠的前瞻,並提出創新方法、對企業管理和文化等都需要綜合研究,並有足夠的帶動和實現能力。
    對IT企業的挑戰在於:如何管理好以IT和諮詢爲主的團隊,在跟蹤技術的發展中,加強自身企業制度和文化的建設,又是一個重要和困難的事情。一個以提供解決方案爲主的軟件公司需要面對雙重企業問題,因此是難上加難。

軟件生產力提升的出路在於概念、方法和工具的支撐!

    軟件的生產特點成爲瓶頸!
    如何使得軟件開發不那麼、或不依賴開發人員,如何提高軟件的生產力,這是軟件工程學科的使命。國際上通過這些年來的研究,軟件生產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將繼續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作爲以軟件開發爲主的IT企業和以此爲生存的軟件技術人員,不可不瞭解和掌握新技術的發展動向。

軟件生產在概念上的變化

    傳統的軟件開發有需求分析、設計、編碼、測試等等。粗略地分爲“問題的描述”和“程序的實現”兩大部分。現代軟件生產就在這兩個方面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一、問題的描述

   (一)描述工具

    現實世界是由組織、人和行爲構成,如何刻畫和描述這幾者在社會、企業中的活動和生產之間的關係,並形成可以仿真的模型呢?是用文字或者哪種方式來描述呢?事後,不同的人或者計算機來解讀這種“描述”得到的結果是否一致呢?如果解決了這類問題,作爲企業的管理者就能夠清晰地刻畫自己的企業,並可以用模型來分析和改造自己的企業,且不失真地傳遞給後人,做到了企業管理的計算機形式積累(這對於諮詢性質的企業尤其重要);如果將其用於計算機的需求描述,那麼後者的解讀和計算機的理解也是一致的(因爲需求、設計和開發文檔實際上比計算機程序要重要得多)。這樣的積累就擺脫了對人的依賴性。
    ARIS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工具,其發明者SCHEER原自一個德國計算機工作者,對以上問題的困惑和理解,組織開發了這套工具,ARIS由四個部分的功能組成:企業建模、仿真、KPI計算和軟件開發的需求描述和設計。

    (二)下面是兩個ARIS學習者的體會

    1、組成我們這個世界的是什麼?是形式,和形式相對人而產生的特殊意義。
    當人接收世界的印象產生於自身的思想後,如何反饋給世界,第一步我們就需要決定採用什麼形式來體現我們的思想。即使再有偉大的思想,但沒有合理的表現形式,思想就是死的思想,對世界沒有反饋能力的思想是無意義的。沒有柏拉圖,就沒有蘇格拉底的思想。
    形式的問題在於,如何去表現,如何去更加有效地去表現。ARIS是如何產生的?要理解表現就要理解人的理解力。人的理解:文字是抽象或者具體概念的集合,當經過確定的定義的時候,它能讓我們確定一個點。文字更加聚集,更加偏重抽象。圖形也能同樣表現具體的對象,也能通過定義表達抽象的點的概念,但沒有文字這樣的確定的形式。圖像更加適合描述結構,組織。所以,最佳的表達我們思想的形式應該是適當的圖形+文字的組合表述。
    腦圖:生物學科告訴我們,人的大腦描述世界是怎樣的,在這個以人作爲極點來定義的世界中,我們必須考慮到思維的特性。用形式表達出來,人思想組織結構是網狀的,局部是自頂向下的,所以有腦圖的表現形式,對於日常事務的組織,我們需要使用不同於文本日記的形式來表現我們的思想。
    我們的習慣告訴我們,動作手勢沒有文字容易理解,文字沒有圖形容易理解,圖形沒有影像容易理解。還有很多實事告訴我們,心靈感應、超覺、人頓悟比影像更加能令人理解。
    反觀我們的漢文字,其實是在經歷一種形式的蛻化,從更加容易理解的圖形蛻化成爲抽象的文字,這種蛻化是受限於人對圖形的表達能力不足,如果人們能輕易地畫出要表達的東西,圖形會更加容易理解,並非不是很難想像,如果人類有把自己表達內容直接表現成圖形的能力,文字不是就沒有那麼重要了嗎。藉助於計算機,這個圖景其實在今天已經可以看到了。
    再看看未來,我可以想見的是,當人類完全清楚人腦的工作和存儲機制,也許就不需要藉助更多多餘的形式,我們需要用到的表現形式的就只有一種,就是人腦思維生物的存儲結構,只需要使用某種儀器直接把思想映射到對方的人腦的接收區域。(不過,這樣就沒有了誤解帶來的奇妙思想,亦或也被作爲一種獨立的思維模式加以發展)
    從未來回到現在,我們憑藉現在人類藉助於計算機得到的表達思想的能力,我們能夠如何更加有效的表達我們的思想?ARIS就是這樣一個圖形工具,本質上和流程圖沒有太大區別,但他把這種形式的應用推廣到了更大的使用範圍,提供了圖形最需要的定義模式,大家都有一個對圖形的統一的使用標準,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

    當然,ARIS在應用方面還作了更多的工作,例如可以模擬和分析流程的效率。這是在挑戰我們的想像空間!人需要去破除那種經驗形成習慣的思維本能,才能不斷突破和創新。
    我們的確還有很多可以想像的,其實在應用領域,藉助計算機來實現的圖形表現手段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對於軟件領域來說,就是不斷的圖形化。

    2、ARIS的表現形式看來是建模、仿真等,實際上他將不僅改變我們
    ■ 在軟件開發過程中對Know-how的積累和程序的開發方式
    ■ 將提供有效實現手段,改變簡單的軟件開發公司,到管理諮詢和解決方案的企業。
    科技的進步,工具的優良將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爲模式,將使個人和企業到達另一個層面。但是關鍵的是,我們的學習能力、學習速度和應用結果了。有了先進的設備、科學的工具實際上也是對我們能力和潛質的挑戰。

二、現代程序的開發和實現技術

    現代軟件的生產理念是尋求方法和軟件工具的突破,解放程序開發者並轉移他們於問題的分析和流程的設計上。國際上已在兩個方面實現了突破並已成爲了現實:
    1、程序生成法(在方法和成熟性方面有別於上世紀90年代),它可以應用一種描述和積累的知識庫生成應用程序;可以做系統的逆向工程;可以包含異構系統的包含性生成,這類工具很多,比較典型的有烏拉圭的GENEXUS,它的一個典型的案例是,國內一個1000萬元的企業ERP,其實現過程是隻有6個人3個月完成,6個人中無一個是學習計算機專業的,僅有1個是學習會計的。

    2、平臺概念:是現代計算機軟件發展的主流方向,它基於J2EE標準,在上面發展而成,在J2EE上發展的有三個典型代表:BEA WebLogic、IBM WebSphere、Persistence PowerTier;在其上面發展的有中國軟件所黃淘副所長領銜開發的ONCE網馳平臺、美國BroadVision平臺,德國INTERSHOP公司的ENFINITY平臺等。這將會在幾十年內成爲軟件發展的一個主流方向。其概念是,提供一個運行平臺和一套工具,將以往的計算機程序開發者轉移到對問題的分析和流程的設計上,不需要去關心繫統的實現、數據的存儲和系統負載的平衡等計算機技術的問題,用這工具去不斷積累應用構件,而根據不同的應用和需求,利用構件進行組裝系統,並在這個平臺上運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