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馬工的《設計與生存》(一)

開始讀的時候離現在快有一年多了,當時時間沒有多少,讀了前兩章感覺很不錯,但時間到了於是就還了圖書館,後面就沒有借了繼續讀。 

前幾天女友回家有事,終於自己一個人有時間泡了一天圖書館,這本《設計與生存》終於又借了回來,繼續以前沒有讀完的部分。

“一個五十人的團隊,其實真正能獨立做研發工作的就往往只是六七人,主要靠這些骨幹帶着Team往前走,所以凝聚了骨幹就穩定了團隊”的確是,特別是我在現在的公司,真的是深有體會。一個Team如果沒有骨幹那麼這個團隊幾乎幹不了任何事,而且做技術的還必須有一個能使人馴服的領頭人。做技術的人有一個特點就是很服比自己技術厲害的人,不然他會瞧不起做這個技術管理的。我感覺我就是這樣。當然,如果這個人是那種很有人格魅力,而且屬於成功人士那就令當別論,我自己自我感覺比較服那些成功了的人。

作者來深圳之後加入的就是同創,開始時作者就提到了企業文化。作者認爲一個公司的企業文化,一些理念和公司的做法,對凝聚人心起了很大的作用。“攜手同創,共享未來”“無縫連接”“巧媳婦能爲無米之炊”這些同創的企業理念有很大的衝擊作用,特別是剛入社會的大學生。我個人認爲企業文化不管在一個大公司還是一個小公司都像是一個公司的靈魂,不論是如何的,是多複雜和簡單,其在一定程度上面制約了一個公司員工的做事方式和心態標準,從而也制約了這個公司的發展。這對於一個管理者或者是公司的領導者在一定程度上面都必須有意識的去培養,像小公司可以從幾個核心人物的性格和各種方式上面開始。

一個公司的做事方式等最不可缺的我覺得是激情,如果一個公司失去了激情那麼這公司遲早完蛋,因爲他失去了推動公司前進的動力。除了激情之外就是優秀的管理方式,和人性化的專業隊伍。作者在書中提到管理人的職責應該把事情儘量的細化到每一個人頭上,每一個人的職責應該越清楚越好,不應該一味的說什麼“主動”,這樣是不好的,有時就會造成低效率。“主動”應該體現在兩個人職責的交接處,沒法寫清楚的細節部分。“做我該做,說我該說”纔是一個有序的團隊。

在IT大潮中,先行者起的是鋪路石作用。站在社會的角度看,一個公司的失利,但積累的經驗和人才仍然存在於社會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