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馬工的《設計與生存》(二)

工程師研發產品往往追求性能指標,強調設計的產品能代表多麼高的水平,追求他認爲有用的多而全的功能,往往忽視市場的時間需求和用戶的實際需求。有時候當影響公司的大局時,這種情況是一定要扭轉的。如果不影響公司的大局,通過事實來教育新人,可能效果更好。因爲你不讓他試,就證明不了利弊。這種成長的代價,其實也體現了一種企業文化。 

“用對人,才能做好事”這不僅表現在一個人的技術水平上,而且還表現在一個人的性格等特點上。

“海爾的研發流程是先寫用戶說明術,再開始研發產品。”一個好的產品想要出來就必須展示自己的產品,這包括:
        市場定位的用戶羣體;
        提煉三條左右“賣點”詞條;
        在同類產品中的功能優勢;
        產品技術方面所達到的高度(國內先進水平,還是什麼水平)
        目前的研發進度;
        何時可以量產

海爾靠着“差異化”爭取市場。作者在海爾研發產品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當我們多花十幾塊錢增加一個功能時,用戶能花多少錢買它?這個功能是不是有市場增值效應,還是僅僅有技術價值二不是創造市場價值?

在海爾張瑞敏提出企業里人才大致可以由低到高分爲如下三類:
人材----這類人想幹,也具備一些基本素質,但需要琢磨,企業要有投入,其本人也有要成才的願望;
人才----這類人能夠迅速融入工作,能夠立刻上手;
人財----這類人的工作能爲企業帶來巨大財富;
海爾推行的用人之道就是“人人是人才,賽馬不相馬”----你能翻多大的跟頭,給你搭建多大的舞臺。因爲多年保持高速的增長和擴展,對員工來說,就有了很多的發展。

在此我談一點自己的看法,就是通過作者與海爾合作,在和張瑞敏等海爾領導者接觸等方面我聯繫着成功學的觀點,再一次證明想成功必須和成功者在一起。而要想和成功者在一起你就必須不斷的努力進取,這需要一個過程,可長可短。以做技術的來說,只有你的技術做得越好,技術管理越精煉,那麼你才越有機會與領導者或者成功者在一起,技術就是你的資本。

作者在書中還不只一次的提到用人問題,用對人是一回事,但關心和幫助人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作爲管理者不去關心你的下屬,不去爲他着想,那麼他也不會擁護你,也不願意和你工作。再者就是,不管是面試成功或者不成功的人都應該相同對待。對剛進公司的新員工,應該給於必要的多一點的關心和照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