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兼容性是什麼意思

Ipbaobao在上週的IPv6峯會上,發表了“未來互聯網必須和IPv6兼容”的觀點,部分比較精通IPv6的記者在媒體做了刊登。近期我也專門寫了相關博文,這裏進一步闡述之。

 

在計算機/通信行業,兼容性的說法經常被提及。 所謂兼容性,是指幾個硬件之間、幾個軟件之間、幾個軟硬件或不同本版/類型的協議之間的相互配合的程度。大致包括了計算機兼容性、軟件兼容性和硬件兼容性等。

 

如果特定軟件如果能夠運行在一種型號上,也能夠運行在其他所有型號的計算機上,那麼我們就說這組計算機是兼容的(但允許存在性能、可靠性或其他影響軟件運行結果的差異性)

 

幾種不同的電腦部件,如CPU、主板、顯示卡等,如果在工作時能夠相互配合、穩定地工作,就說這些硬件之間的兼容性比較好,反之就是兼容性不好。

 

相對於軟件,一種是指某個軟件能穩定地工作在某操作系統之中,就說這個軟件對這個操作系統是兼容的。再就是在多任務操作系統中,幾個同時運行的軟件之間,如果能穩定地工作,不出經常性的錯誤,就說它們之間的兼容性好,否則就是兼容性不好。另一種就是軟件共享,幾個軟件之間無需複雜的轉換,即能方便地共享相互間的數據,也稱爲兼容。

 

當然說通信協議的兼容性,不能包括網關的翻譯時才能算數。

 

從時間軸上看,兼容性又包括了前向/向上兼容(Forward/Upward Compatible

)和後向/向下兼容(Backward/Downward Compatible)兩種。前向指老系統能夠支持新輸入,後向是新系統能夠支持老輸入。

 

多數的計算機軟件/通信協議都是向下兼容的,即較高版本的程序/協議能夠接受、閱讀、瀏覽或播放老版本或格式的輸入數據。

 

但非常令人遺憾的是,後來設計的IPv6協議,竟然沒法和之前的IPv4協議兼容,這成了IPv6協議的滅頂之災!但下一代互聯網和未來互聯網,究竟哪些部分應該兼容,哪些可以不兼容,ipbaobao目前看起來還是一頭霧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