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4.0消灭淘宝大概只需十年(搜狐,2015.4.27)

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正呼之欲出。从时间来看,淘宝被“工业4.0”淘汰出局大概只需要10年时间。

  

  阿里巴巴的命运恐怕很快会被工业4.0改写

  据商业见地网4月13日报道称,德国政府于2013年提出的“工业4.0”概念,虽说是个务虚项目,却得到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高达2亿欧元的资助金额。与此同时,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也呼之欲出。

  近日,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宣布《中国制造2025》将于近期正式出台。随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也对外就《中国制造2025》的编制背景、总体思路以及主要内容等进行了阐述,《中国制造2025》迅速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总理李克强透露了这份规划的大致方向:今年将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

  而从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信息来看,“中国制造2025”的计划更加明晰:未来中国制造2025将采用“1+X”的规划体系,在现有规划之外,还将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制定的措施,专门制定类似于“德国工业4.0”的规划。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董明表示,《中国制造2025》本质上是推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规划指引,是为中国制造业在经济新常态中指明发展方向。

  那么,工业4.0究竟是什么?人类已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这一次,“工业4.0”是利用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智能化来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

  “工业4.0”概念由德国业界最早提出,其源于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最初的想法只是通过物联网等媒介来提高德国制造业水平。

  两年后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由“产官学”组成的德国“工业4.0工作组”发表了题为《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建议》),称物联网和制造业服务化宣告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借鉴德国版工业4.0计划,也是拟议中的中国制造业顶层设计——“中国制造2025”的既定方略。

  德国博世集团董事会副主席这样解释这一变化:“所有进入生产环节的物体都可以准确地说出‘我是哪个零部件,最终产品是哪件,客户是谁’。”也就是说,未来,你在哪,汽车厂都知道。

  从消费意义上来说,“工业4.0”就是一个将生产原料、智能工厂、物流配送、消费者全部编织在一起的大网,消费者只需用手机下单,网络就会自动将订单和个性化要求发送给智能工厂,由其采购原料、设计并生产,再通过网络配送直接交付给消费者。

  在不久的将来,买车可能实现个性化定制——在手机里打开智能汽车工厂的App,从数百种配置中选择一款车型,然后在个性化订单中输入诸如“把轿车内饰设计成绿巨人”的要求,约一个月,一辆用工业4.0流水线为你度身设计、制造的“绿巨人版轿车”就会送到买家家门口,价格并不比量产车贵多少。

  德意志银行亚太投行部主席蔡洪平表示,德国小公司正在4.0工业革命领域不断开发。包括3D打印、智能化生产、复合材料、物联网还有很多的医疗设备。并有些成绩已经令人震撼。

  其中有远程医疗的项目:将一个很小的设备注射到人体静脉,则可以在德国操作美国手术台上进行的心脏搭桥,不用动手术也不用麻醉,远程就可以实现。

  此前,工博会上展出的工业4.0流水线,在无线射频技术、工业以太网、在线条码、二维码比对、影像识别、机器人应用等实现了突破。

  由于“工业4.0”直接将人、设备与产品实时联通,工厂接受消费者的订单直接备料生产,省却了销售和流通环节,整体成本(包括人工成本、物料成本、管理成本)比过去下降近40%,消费者通过“工业4.0”订购的商品比淘宝网购还要便宜。

  上海明匠智能创始人陈俊陈俊说,该技术已经通过英国评审,取得路虎极光、神行者2代两个品牌共计1600万元的设备合同。按照计划,采用“工业4.0”流水线生产制造的个性版路虎极光汽车,今年年底就将在江苏常熟下线。

  一名德国展商惊讶地表示,没想到中国这么快就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工业4.0设备,并且已经安装在跨国公司的生产流水线上。

  随着阿里巴巴的上市,中国的互联网流通、消费、零售、沟通行业的高潮已经到了,但也就快结束了。在工业4.0时代,当消费者可以直接向智能工厂定制商品且价格更低时,淘宝这样的电子商城也将面临覆灭。

  “淘宝连接的只是网店卖家和消费者,扮演的只是网络销售渠道商的角色。而在工业4.0时代,当消费者可以直接向智能工厂定制商品且价格更低时,淘宝这样的电子商城也将面临极大压力。”陈俊认为,从时间来看,淘宝被“工业4.0”淘汰出局大概只需要10年时间。

  专家指出,“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

  从实施的过程来看,“工业4.0”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制造2025”也弱化了以往规划中5年时间的限制,规划年限扩展到2025年,更注重中长期规划,主要是强化我国现有的工业,期许的是由大变强,并体现更多的创造因素。

  过去很多年里,中国制造业整体上处于较为低端粗放的状态,“山寨”形象挥之不去。正因此,中国制造升级的压力和紧迫性都很强烈。

  从目标上来看,德国“工业4.0”主要是期望继续领跑全球制造业,保持德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抗衡美国互联网巨头对制造业的吞并。

  而从今年两会中公开披露的“中国制造2025”制定情况看,大体需要用3个1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中国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主要落点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上,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

  “中国制造2025”是三步走的第一个10年的行动纲领,它是一个路线图,有具体的时间表。通过实施“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通过10年的努力,让中国制造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

  从时间表来看,德国“工业4.0”战略工作组也认为德国实现“工业4.0”需要10年时间,在时间上和“中国制造2025”大体在一个时间段。

  内部水平参差不齐的中国制造业,要追赶上同在升级的“德国工业4.0”,可谓是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虽然中国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其中来自三资企业占比较高,真正自主创新的较少。”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龚晓峰表示,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多年来更为关注终端产品,而忽视了制造业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基础领域的创新力和保障力,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受制于人。

  对此,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指出,要健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快重大科技专项和行业共性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升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企业创新能力。把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变成先进制造基础工艺技术。

  这也是“中国制造2025”更加突出创新驱动的原因。工信部副部长苏波表示,规划始终把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要通过创新缩短在高端领域与国际的差距。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认为,要让国际名牌更好地“走进来”,推动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去”,让中国制造企业对标国际名牌,从而在质量、技术和服务上全面提升。

  “加速积累是中国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唯一路径,最终仍是要落在提升质量、打造品牌上。”龚晓峰说。

  经济日报称,中国和德国在国情、制造业技术水平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决定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不能照搬外国经验,要走出中国特色。国情不同决定了实现路径不同,阶段不同决定了战略重点不同,着眼点不同决定了发展方式不同。

  未来10年,中国制造业将在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和绿色发展上走出自己的特色,加快迈向制造业强国。

  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有人称之为中国版的“德国工业4.0”,因为两者在重要目标和核心手段上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应该看到,“中国制造2025”不等同于“德国工业4.0”,中国和德国在国情、制造业技术水平等方面有很大差异,这也决定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不能照搬外国经验,要走出中国特色。

  国情不同决定了实现路径不同。德国制造业以中小企业和家族企业居多,创新活力较强,整体的创新体系以及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体系已很完善。而中国制造业多种所有制、大中小型各类企业都有。

  相比德国制造业,中国制造业升级是更宏观长远也更复杂的战略规划,需要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力量,让各种经济主体开放融合,同台共舞,共同发力,也更需要重视法律体系、创新体系的配套完善。

  阶段不同决定了战略重点不同。中国和德国制造业基础差异很大,不在同一起点上。德国是老牌的制造业强国,而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却大而不强,在制造业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等基础领域创新力和保障力还不够,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

  德国已普遍处于从工业3.0向4.0过渡的阶段,中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尚处在工业2.0阶段,部分达到3.0水平,所以“中国制造业2025”的重点既需要谋划工业4.0、抢占技术高地,还需要弥补基础不足和历史欠账,特别是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促使其尽快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

  着眼点不同决定了发展方式不同。德国制造业已经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德国工业4.0”也因此更重视硬件和技术的升级,对智能化工厂等微观和技术层面颇为看重。

  而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数字化、智能化固然不可或缺,但也更重视在宏观层面将中国部分领先的互联网技术、应用与制造业变革结合起来,这也正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互联网+”对于制造业的要义所在。

  因此,“中国制造2025”应注重与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相匹配,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这是“中国制造2025”更加宽广的发展方向和提升空间。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有诸多不同,但却“殊途同归”,也因此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这在前不久举行的汉诺威IT展上已经得到证实。

  相信未来10年,中国制造业将在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和绿色发展上走出自己的特色,加快迈向制造业强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