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校申請之路


斷斷續續有一年,博士申請的事情終於告一段落,閒來靜下心寫一點東西,總結過去這一年的心路歷程。


1.背景介紹


本人本科某985 211高校畢業,保研至全國前三的某大學攻讀工科研究生,碩士在讀的第二年猛然發現周圍的師兄師姐畢業後,基本都是去了國內有名的IT公司成爲happy的碼農,這與我年少時勵志成爲的職業越來越遠,經過深思熟慮,最後決定踏入博士這條不歸路,於是開始了漫長的申請之路。


2.申請準備


既然想申請學校,硬件條件是必須的。個人覺得一般來說以下幾點是比較重要的:
a. 本科學校和績點:國外的很多學校是看你的出身,所以最好是985 211 的高校,然後績點最好在85分以上;
b. 各種榮譽和證書:本科期間獲得過大大小小的各種獎學金,最好有國家級的獎項,老外一般比較認可的,同時有過擔任班長團支書等職務,參加過學生會或者組織過多種活動,有過支教等志願活動。
c. 科研及項目經歷:本科期間參加過學術類創新比賽,挑戰賽等科研比賽,尤其是發過文章的,一般比較佔優勢。由於本人是研究生,導師又是國內這一領域的還算響噹噹的人物,所以科研經歷比較豐富,碩士在讀期間也水了幾篇文章,對後來的申請起到了比較好的影響。
d. 學校申請的必須條件:比如雅思或者託福,GRE等,個人覺得只要自己硬件條件好,這些就是門檻,夠線就好,關於語言成績,本人只考過一次雅思6.5(申請學校的最低門檻就是6.5汗好慚愧)

個人覺得,總結自己這部分很重要,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優勢在哪裏,短板是什麼,這樣在寫個人簡歷和在後邊的面試時,纔會揚長避短。


3.聯繫老師


個人簡歷寫好以後,就可以開始漫長而枯燥的找老師環節了。這一部分會耗費比較多的時間,因爲要每天不斷的瀏覽自己心儀的學校,還要找到跟自己方向符合並且自己喜歡的老師。每天都是重複的工作,一旦找到自己喜歡喜歡的老師,就發郵件跟老師聯繫,俗稱套磁。個人覺得這是決定你能不能被學校錄取非常重要的一環。對於聯繫老師,因爲國內學校和國外學校專業設置有一定的差異,所以跟自己專業相同的老師,並不在跟自己相同的學院。
4.老師和學校面試
跟很多老師套過瓷,但是真正對你感興趣的其實也就那麼幾個方向確實相關的,其中有幾個老師我是真的喜歡,所以確定了這幾個老師之後,開始與老師聯繫電話面試,每次大約30分鐘吧,面試的內容也很單調重複,基本包括以下幾點:
自我介紹
科研及項目經歷
對未來的規劃
對本專業的看法
如果給你offer你會不會來
......
面試的關鍵是自己提前準備好每一個問題的答案,當然也不是每一個問題都會準備到,這時候就要思維敏捷的去考慮了,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自信清楚的表達自己。

跟老師面試過以後,如果老師覺得你可以他願意接受你做他的學生,這時候你就可以向學校裏邊提交所有需要的材料了,因爲每個學校和學院的要求不一樣,所以一定要看學院的提交材料清單,一般都會有一個非常詳細和清楚的列表,一條一條來就可以了。


5.漫長的等待


把所有的材料都提交以後,等吧。根據學校的不同一般情況下,2個月應該是有的,在這個過程中會收到學校和學院正式的面試,這個應該就是走過場了,一般沒什麼太大問題,除了像新加坡國立大學這樣導師不能決定招生名額的學校以外。


6.錄取後提交材料


如果收到了學校的錄取通知,恭喜。但是後邊還有一堆事情要處理。接受offer,如果有錄取條件(比如畢業證書等)要提交最後的錄取條件,如果有佔位費比如香港,要先交佔位費。其次是申請visa,這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提交了材料要一直等。然後是申請學校的住宿,有些學校的住宿名額比較緊張,要趁早申請。


嗯總算告一段落了,靜一段時間再出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