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離騷 - 拼音閱讀



《離騷》簡介

戰國時期屈原所作,帶有自傳性質的長篇抒情詩。全詩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二千五百字。有東漢王逸《楚辭章句》、南宋朱熹《楚辭集註》、清代戴震《屈原賦注》等注本。

宋吳仁杰撰《離騷草木疏》,此疏多以山海經爲據,徵引宏富,考辯典核,可補王逸訓詁《離騷》不足之處。

  “離騷”二字,古來有數種解釋。司馬遷認爲是遭受憂患的意思,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說:“《離騷》者,猶離憂也。”漢代班固在《離騷贊序》裏也說:“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己曹憂作辭也。”王逸解釋爲離別的憂愁,《楚辭章句·離騷經序》雲:“離,別也;騷,愁也;經,徑也;言己放逐離別,中心愁思,猶依道徑,以風諫君也。”在歷史上影響較大的主要是這兩種。楚辭中多有“離尤”或“離憂”之語,“離”皆不能解釋爲“別”。到底何解,有待論證。

  關於《離騷》的寫作年代,一般認爲是在屈原離開郢都往漢北之時。據司馬遷記載: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說因遭上官大夫靳尚之讒而被懷王疏遠:“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史記·太史公自序》說:“屈原放逐,著《離騷》。”
漢書·司馬遷傳·報任安書》司馬遷寫給友人任安的回信說:“屈原放逐,乃賦《離騷》。”

 三本書有兩種說法,所以另一種觀點認爲創作於屈原被楚懷王疏遠之時。

 

《離騷》目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