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 名人堂]World Wide Web發明者Tim John

早上起牀,泡上一杯咖啡,坐到電腦前打開瀏覽器看新聞——這是很多人每天的例行公事。當我們陶醉於在鏈接之間自如跳轉,是否也曾經偶爾好奇過:到底是誰想出了這聰明的信息發佈方式?在我們迅速將這個“無聊”的問題拋諸腦後時,那可敬的發明者卻仍然繼續爲WWW的未來努力工作着。不過,他已不是孤身一人,而是領導着整個W3C。他,就是Tim John Berners-Lee,World Wide Web的發明者。Tim 1955年6月8日生於英國倫敦。在牛津大學女王學院讀書時,他曾用M6800處理器和舊電視自己攢了一臺計算機。1976年畢業後,他先後受僱於Plessey Telecommunications Ltd、D.G Nash Ltd兩家公司。在D.G Nash,Tim曾寫過一個多任務操作系統,但真正開啓未來之門的,卻是之後在CERN工作的一年半。CERN(European Particle Physics Laboratory,歐洲量子物理研究所)位於瑞士日內瓦。在那裏,爲了工作需要,Tim寫了一個從未發佈過的工具Enquire——這個我們無緣得見的Enquire,正是World Wide Web的雛形。不過在此之後Tim就到John Poole's Image Computer Systems Ltd進行實時控制固件方面的開發工作去了。1984年,當Tim獲得獎學金,重新回到CERN之後研究實時系統時,他逐漸發現CERN內部溝通機制存在信息漏失的弊端。今天我們可以找到的關於WWW概念的第一份公開文件,是Tim於1989年3月寫給CERN的建議書:Information Management:A Proposal。在這份文件中,Tim提出利用Hypertext(超文本)構造鏈接信息系統的設想。同樣,我們也可以從文件中看到“Browser(瀏覽器)”概念的最初提出。這時Tim已經開始在Enquire的基礎上,基於NeXTStep系統開發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Web Server——httpd、第一個客戶端瀏覽器——WorldWideWeb,之後又在1991年建立並開通第一個WWW網站http://info.cern.ch/(該網站至今仍然是CERN的官方站點)。到1993年,Tim再接再厲,制定了URL、HTTP、HTML等的第一個規範。1994年,Tim加入位於麻省理工大學的LCS(計算機科學實驗室)。爲了讓World Wide Web不被少數人所控制,Tim組織成立了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即通常所說的W3C,致力於“引導Web發揮其最大潛力”。我們所熟知的HTML協議各個版本,都出自W3C會議。可貴的是,W3C的HTML規範是以“建議”的形式發佈,並不強迫任何廠商或個人接受。至於微軟利用HTML協議的開放性擴展自有標準,打敗Netscape,應該是Tim始料未及的了。《時代》雜誌在評價Tim的貢獻時這樣寫道——“和其它影響世界的發明不同,這項發明的確應該歸功於一人……Berners-Lee設計了World Wide Web,然後就把它開放給世界。他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努力地保持WWW的開放性、非營利性和自由性……很難對WWW做出適當評價,它幾乎可以媲美古登堡印刷術。Berners-Lee一手把只有精英們掌握的通訊系統變成了大衆媒體。”這段話實實在在並非溢美之詞。Eric Schmidt也曾說過:“如果計算機網絡是一門傳統科學,Berners-Lee早該獲諾貝爾獎了。”我想,Tim本人不會在意這個。當他把上個世紀最偉大的傳媒界發明完全無償地奉獻給全世界,天堂已準備好了一雙潔白的翅膀。Tim Berners-Lee是一位具有極高創造力的程序員,但更是一位品格高尚的盜火者。在《織網(Weaving the Web)》一書中,Tim提出三個觀點:◎ 編輯Web與瀏覽Web一樣重要,Wiki是向正確方向踏出的一步。◎ Internet的任何表現形式都應該呈網狀,而非樹形結構。域名系統例外。◎ 計算機科學家在技術層面和道德層面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也許我們可以從這些論斷中獲益良多,也許只當它是無稽之談。不管如何,Tim Berners-Lee發明了World Wide Web,並繼續在爲之做出貢獻。這,就已足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