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BAT,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毕业生还有别的好去处吗?

“学技术的同学应该关注36氪pingwest极客公园这些圈子里很有影响力的科技媒体”

转载——除了BAT,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毕业生还有别的好去处吗?

又到校招季,985理工科的准毕业生们要面对一次重要的选择,选择什么样的公司上班?作为过来人,楼主先发自肺腑的唠叨一句:选择什么样的公司决定什么样的命运!这次选择关乎自己未来数十年的人生道路,重要程度无论怎么说都不过分。

楼主6年前毕业于一所985大学,也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那年,至于是哪所大学什么专业就不详尽透露了,反正那个省有大江大河,所在的学校也挨着一片大湖,这么说应该有同学能猜出来吧。言归正传,接着说选择第一份工作的问题,楼主身边不乏有很多正例反例。

第一个例子,一位男同学,计算机软件本科,毕业校招时,拿到了本地银行IT部门的offer,思量再三,他的选择是放弃,毅然决然的投奔朋友到北京当了北漂,由师兄推荐,去了正受争议的360。那时360刚刚宣布做免费安全,行业里全都是骂的,对这家公司的前途任何一个人都没底,这位同学稀里糊涂的进去之后,从最基本的竞争对手功能分析做起,再到漏洞部门,经过一年多的磨练,对网络和产品也都有了一些积累和理解,然后他给公司提出了一些产品建议,谁知公司竟然接受了他的建议,让他负责牵头成立一个3人的产品小组开始做产品,说是产品,其实是360安全卫士里的一个功能,也就一年不到的时间,这个产品在PC上就有了上亿的用户。他的团队也受到了公司老大周鸿祎的嘉奖,在2010年年底时,他带的产品团队在著名的3Q大战中开发了多款有争议且大赚眼球的产品,这些也都不详说了,为日后360的大腾飞打下了一个基础。2011年年初,360上市,后来,360的市值一度超过了100亿美金,他嘛,自然获得了超高的回报。

第二个例子,楼主自己,说起这个,满是血泪,所以才愿意把亲身经历过的失败选择说出来,让大家引以为戒。同样是08年,楼主去百度做了实习生,即将转正之时有了个机会进大名鼎鼎的Google,百度和Google放在你的面前,你会如何选择?反正楼主选择了高大上的Google。当时,楼主一心想的是自己进了一个能够一生安全的保险箱,可进去之后才了解,Google中国的权限有限,核心技术难以接触,虽然能了解一些的前沿观念与技术,但是离真正的应用还是很远,自己能力也有限,一下子吃不透,又接不到地气,感觉悬在半空,相当别扭,悲催的还不是这些,呆了一年多,遭遇了谷歌退出中国事件,楼主清楚的记得那天是2010年1月12日,当公司在博客上发出《新的中国策略》时,像我这样的普通员工心里相当酸楚,被抛弃,被忽视,前路茫茫。谷歌退出中国后,大家都在找后路,楼主跟随前领导开始创业,创业两年,做了一个非常不成功的项目——社会化搜索,这个项目不了了之,随后楼主只有跟随领导到了一个口碑非常差的公司(不好意思说)呆了大半年,又是无疾而终,最后,楼主跟随领导回到了百度,接着做一名普通的码农。绕了这一圈,五六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回报嘛,楼主只能说这几年没饿着,其他的基本为零。

说了这么多,实际上楼主是想给出如下的忠告:

1、做选择时一定要有发展的眼光,看的要尽量长远一些,毕竟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动态发展的;

2、多了解行业动态,尤其要对正在崛起的新锐公司有充分了解,搭上火箭要好过自己骑车;

3、互联网的发展一日千里,同样要了解趋势,要找到那些在趋势上正在爆发的公司,如何找到这些公司,这里有几个方法?
    a、多使用服务于大众用户的产品,毕竟亲手使用过才能对产品做出判断;
    b、看核心媒体对新锐公司的报道,筛选正确的信息也是一种能力,学技术的同学应该关注36氪、pingwest,极客公园这些圈子里很有影响力的科技媒体;
    c、看这家公司的老大是否是技术和产品出身,已经成功的公司多次证明了在互联网行业,技术产品出身的领导人成功的比率要大大的高于其他出身,当然,马云是个例外;
    d、看获得的投资金额与风投是谁。投资金额有可能会有虚夸,所以就要看到底是哪些风投公司投资的,风投公司越有名,虚夸的成分就越少,有些虚夸自己获得多少多少融资的公司会拿一些听都没听过名字,网上也搜不到的投资机构来做垫背,谁知道真假呢,所以,看融资也要看背后的风投公司是否有名。

4、如果你是稳妥的性格,那么就可以选择去BAT,毕竟现在BAT已经成功了,利润也很不错,现在去就像90年代毕业生去外企一样,不过,缺点也很明显,那就大公司里部门间的利益博弈、办公室政治很可能让你没办法专心做技术,更谈不上有什么提高了,而且作为一颗小棋子,也很难有成就感。

总结起来就是,如果你愿意博一把,并且能有80%的胜算,那么就去楼主上面说的,正处于趋势之下正在爆发的公司,这些公司在市场上已经立住脚了,风险不大,在高速成长期,挑大梁的机会丰富,就像我那个08年去360的同学一样,未来三四年必定能获得很大的回报。

那么,在眼下,处在爆发点上的公司有哪几家呢?楼主从过来人的角度先做个吐血推荐,而且有很多朋友都在各种新兴的公司,所以多少还是了解些情况的,同时,楼主也把自己衡量公司成长性的秘籍公式告诉给大家,这是用来判断公司未来成长性的,也可以用来衡量自己未来能够得到的回报。这个公式就是:对比公司市值/公司目前估值,所得的倍数就是未来的成长空间,比如:楼主当年去360的朋友,08年去的时候公司估值5亿美金左右,现在360的市值是100亿美金左右,20倍的成长空间,而那时360是一直瞄准搜索的,所以参照对象是百度。08年的百度市值是150亿美金左右。

小米:成长性4倍。目前估值400亿美金,对比公司三星市值1600亿美金左右。
虽然媒体上天天有各种骂小米的新闻,不是手机烫的发烧,就是饥饿营销让人作呕,但是圈子里的人都知道这是一家多么牛逼的公司,一家才做了不到4年的企业,今年手机的出货量很有可能超过5000万台,这可是个超级恐怖的数字,虽然眼下不少国内厂商在试图围剿小米,但是MIUI带来的用户粘性是其他国内厂商远远不能匹敌的。小米的估值目前已经在400亿美元了,而且眼下正在迅速拓展海外市场,公司的成长性毋庸置疑。另外,雷布斯现在出手也相当阔绰,超级舍得花钱滴,唯一的小缺点就是加班很多,不过听朋友说,在小米大家都不自觉地跟打了鸡血一样有动力,所以也不会觉得加班是个负担。

美团:成长性8倍。目前估值40亿美金,对比公司京东商城360亿美金左右。
千团大战的剩者,团购老大,占整个团购市场60%的份额,做的是服务业的电子商务。商品的电子商务阿里巴巴我们已经看到目前取得的骄人成绩了,而服务业的电子商务才刚刚起步,并且,消费的市场非常大,美团此前也喊出三年做到千亿人民币交易额雄心壮志,目前,美团刚做了第三轮融资,阿里巴巴也曾投资过他们,据说目前估值40亿美金,如果能够成为服务业的电子商务老大,参照独立上市的商品电子商务老大京东商城,美团至少还有七八倍的成长空间。美团的老大王兴是行业里的传奇人物,这些年陆续创办过校内网、饭否,这些都是曾经风靡一时的产品。王兴是个绝顶聪明的人,跟着这么一个将来一定会被载入中国互联网史册的人做事情,一定不会错的。

今日头条:成长性10倍以上。目前估值5亿美金,对比公司X,X可以是百度,也可以是雅虎、twitter。
提到今日头条,肯定有同学会很奇怪,因为跟美团和小米相比,今日头条的体量其实还很小,但之所以把它列在这里,是因为它是移动互联网行业里今年冒出的一匹超级超级大黑马,作为一家才成立两年多的公司,目前月活用户已经超过4000万了,前一阵子的因为版权问题还被传统媒体群起攻之过,不过最后成功摆平了麻烦。社交、通讯和信息获取是移动互联网上三大基础需求,社交和通讯方面有微信、微博这样的平台级产品了,但是在信息获取上,目前还没有巨头公司,所以头条有着非常大的想象空间,6月,这家公司拿到了C轮1亿美元的融资,红杉投的,估值已经超过5亿美金了,也是一家不差钱的公司,而且跟很多移动互联网的新秀公司不同的是,很多公司其实都没有任何商业模式和盈利手段,拿了投资之后就成了烧钱,一旦烧光又找不到后续投资,那就只能关门大吉,但是今日头条上已经可以看到许多广告,尤其是汽车广告,汽车厂商可是大金主啊。另外,虽然做的是新闻客户端,但是头条背后主打的是推荐引擎技术,是一家技术驱动型的公司,楼主其实也有朋友在那里工作,略知道点里面的情况,今日头条300多人里程序猿就占了一多半,而且网罗了不少业内资深的技术大牛。想学东西、磨练技术的同学,头条绝对是个好去处。对了,头条的出手也很大方。

林林总总说了一大堆,总结起来就是:同学们一定要把眼光放长远,去成长空间大的地方,这就是楼主吐血也要说的两句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