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與右手

左手與右手

                            ——從“天才”想到的

 

我發現我們“佩服”的人往往沒能積極的影響我們,有時候反而會限制我們。由於時間或地域的分隔,一些人的成長過程我們是看不到的,但在那些成長過程不被我們看到的人們中,一定會有一些人會在某一個方面看上去比一般人“長”一些,於是當他/她們突然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然後我們會被他們的比常人之“長”出折服,認爲這些人是所謂的“天才”,一旦我們認爲某種能力是靠“天才”所得,那麼我們就在潛意識裏認爲自己不可以發展出這種能力會技能,這就是我說的“對別人的佩服限制了我們能力的發展”。


那些有一技之長的人真的是天才嗎?會不會是因爲這些“長”的“突然出現”造成了我們產生了“天才”之錯覺。

你觀察過自己的雙手嗎?我當然不是說雙手是不是白皙、是不是秀美。我是說你是否觀察過雙手在幫我們完成工作的時候的靈活程度。毋庸置疑,一般人(right-handed people)的右手比左手 要靈活得多了,是的,我們的右手可以熟練的寫字、熟練的拿筷子吃飯……。相比之下,我們的左手 顯得很笨。右手的靈活程度比左手 強的太多太多,但是,但是,但是,我從來沒有見過任何一個人看看自己的左手 再看看自己的右手,然後感慨道:右手啊!你是天才!是的,沒人會這樣感慨。右手比左手 厲害這麼多,但是卻沒人感慨,爲什麼!!!

原因很簡單,我們和我們的右手是從小光屁股一起長大的,所以,對於右手,我們太瞭解它了,它不就是那麼回事嘛——從上小學一年級起就是這個右手歪歪扭扭寫的字屢次讓我們遭到老師的“痛斥”,還有對筷子的使用,不知剛開始學習使用筷子的時候讓我們掉了多少顆花生豆。但就是這雙笨右手,寫了十幾年的字,用了十幾年的筷子,終於有一天,它可以熟練的使用鋼筆和筷子了,並且以壓倒性的實力證實給左手 它的“天才”,但,我們卻沒有對它的靈巧表示感慨。原因是我們太瞭解這個過程了。

所以,結論很簡單,在某一方面積累的多了後,會被別人看作很了不起,其實只不過是積累得結果。另一方面,一個可憐的事實是每一個人幾乎都沒有機會與除自己以外的人每時每刻都能呆在一起,即便是親密的夥伴也不可能。所以多數時候,我們傾向於用天才來解釋別人的長處,其實只不過是爲自己的“不能擁有那些長處”來找藉口。

只要開始積累,就一定會有回報的。我自己現在可以熟練的打字(當然是十個手指的那種,而不是“二指禪”),其實從開始正式用十個手指打字也就不過兩年。而現在我的左手 並沒有因爲在其他的項目上不如我的右手而在打字的時候給我拖後腿,事實上,我的左右手在打字的時候都表現的非常好。

我想說明的是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領域出類拔萃,只要堅持積累。另外一點就是,如果我們的榜樣對我們產生壓倒性的折服,儘早離那個方面“榜樣”遠點吧,榜樣的作用應該是告訴我們那件事情是可以由人類完成的,至於怎麼完成,則交給積累吧。

完。

注:這篇文章源自於我寫給我的一位很說的來的同學的電子郵件,放在這裏可以與更多的人分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