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的計算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將自201191日起施行。根據稅法修改的相應條款,在工資、薪金所得項目減除費用標準和稅率的適用問題方面,納稅人201191()以後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均應適用稅法修改後的減除費用標準和稅率表,來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工資、薪金所得適用個人所得稅累進稅率表

級數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含稅級距)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級距)

稅率%

速算扣除數(元)

不超過1500元的

不超過1455元的

3

0

超過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超過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

10

105

超過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超過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

20

555

超過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超過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

25

1005

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超過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

30

2755

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過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

35

5505

超過80000元的部分

超過57505元的部分

45

13505

 

 

 

 

 

 

 

 

 

 

 

 

 

 

 

 

 

注一:上表中速算扣除數是通過如下公式計算求出來的:

速算扣除數 =本級下限 * (本級稅率 -上級稅率) +上級速算數;

示例:二級速算扣除數的計算:

二級速算扣除數 = 1500 * (10% - 3%) + 0 = 105

注二:含稅級距和不含稅級距的區別:在實際工作中,對於某些個人所得收入採用稅後收入的概念,比如支付稅後多少多少金額。這時,需要將稅後的收入按一定公式換算爲應稅所得,然後再按照一般方法計算應交的稅款。否則,將導致稅款的少徵。這裏,在換算爲應稅所得過程中需要適用的稅率及速算扣除數不能按照含稅級距的稅率表來套用,必須使用不含稅級距的稅率表。這就是不含稅級距稅率表產生的原因。這裏的不含稅級距指的是“稅後收入”級距。至於兩者之間的聯繫,實際上兩個稅率表是一回事,只是將含稅級距稅率表中的應稅所得,按照數學方法,換算爲不含稅級距稅率表中的稅後收入,以方便對稅後收入進行徵稅的計算工作,僅此而已。

根據我國稅法,個稅起徵點爲3500元,故扣除個人社保和公積金部分後,超出3500元工資部分都要納稅。

示例:員工XX月薪爲12000元,個人社保和公積金合計爲:421.3元,如下表:

養老個人

醫療個人

失業個人

公積金個人

補充醫療個人

社保公積金個人合計

187.1

46.8

23.4

164

0

421.3

稅後工資有兩種計算方法:

第一種是按速算扣除數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12000 - 社保個人部分 - 住房公積金個人部分 - 工資其它扣款項 + 工資其它補款項)- 3500

個人所得稅額= 應納稅所得額 * 稅率 - 速算扣除數

稅後工資= 應納稅所得額 - 個人所得稅額 + 3500

示例:

應納稅所得額 = 12000 – 421.3 – 3500 = 8078.7

個人所得稅額 = 8078.7 * 20% - 555 = 1060.74

稅後工資 = 8078.7 – 1060.74 + 3500 = 10517.96

   第二種是不按速算扣除數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12000 - 社保個人部分 - 住房公積金個人部分 - 工資其它扣款項 + 工資其它補款項)- 3500

個人所得稅額= (各級納稅額 * 稅率)之和

稅後工資= 應納稅所得額 - 個人所得稅額 + 3500

示例:

應納稅所得額 = 12000 – 421.3 – 3500 = 8078.7

個人所得稅額 = 1500 * 3% +4500-1500* 10% +8078.7-4500* 20% =45 + 300 + 715.74 = 1060.74

稅後工資 = 8078.7 – 1060.74 + 3500 = 10517.96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