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傳輸模式 STM

 STM: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ule
  步傳輸是一種以數據塊爲傳輸單位的數據傳輸方式,該方式下數據塊與數據塊之間的時間間隔是固定的,必須嚴格地規定它們的時間關係。每個數據塊的頭部和尾部都要附加一個特殊的字符或比特序列,標記一個數據塊的開始和結束,一般還要附加一個校驗序列,以便對數據塊進行差錯控制。
  同步傳輸是以同步的時鐘節拍來發送數據信號的,因此在一個串行的數據流中,各信號碼元之間的相對位置都是固定的(即同步的)。
  同步傳輸(Synchronous)
  在同步傳輸的模式下,數據的傳送是以一個數據區塊爲單位,因此同步傳輸又稱爲區塊傳輸。
  在傳送數據時,需先送出2個同步字符,然後再送出整批的數據。如圖:
  1byte 1byte 1byte 1byte
  ————————————————————
  ▏Sync ▏Sync ▏Data block ▏BCC ▏EOB ▏
  ————————————————————
  Sync:同步字符
  Data block:數據區塊
  BCC:區塊檢查字符
  EOB:區塊結束字符
  特點
  同步傳輸(Synchronous Transmission):同步傳輸的比特分組要大得多。它不是獨立地發送每個字符,每個字符都有自己的開始位和停止位,而是把它們組合起來一起發送。我們將這些組合稱爲數據幀,或簡稱爲幀。
  數據幀的第一部分包含一組同步字符,它是一個獨特的比特組合,類似於前面提到的起始位,用於通知接收方一個幀已經到達,但它同時還能確保接收方的採樣速度和比特的到達速度保持一致,使收發雙方進入同步。
  幀的最後一部分是一個幀結束標記。與同步字符一樣,它也是一個獨特的比特串,類似於前面提到的停止位,用於表示在下一幀開始之前沒有別的即將到達的數據了。

 

  異步傳輸和同步傳輸的區別
  收發兩端對時間的精確度要求高低而已。同步要求高,異步沒有同步要求那麼高。異步通信”是一種很常用的通信方式。異步通信在發送字符時,所發送的字符之間的時間間隔可以是任意的。當然,接收端必須時刻做好接收的準備(如果接收端主機的電源都沒有加上,那麼發送端發送字符就沒有意義,因爲接收端根本無法接收)。發送端可以在任意時刻開始發送字符,因此必須在每一個字符的開始和結束的地方加上標誌,即加上開始位和停止位,以便使接收端能夠正確地將每一個字符接收下來。異步通信的好處是通信設備簡單、便宜,但傳輸效率較低(因爲開始位和停止位的開銷所佔比例較大)。異步通信也可以是以幀作爲發送的單位。接收端必須隨時做好接收幀的準備。這是,幀的首部必須設有一些特殊的比特組合,使得接收端能夠找出一幀的開始。這也稱爲幀定界。

 

     幀定界還包含確定幀的結束位置。這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在幀的尾部設有某種特殊的比特組合來標誌幀的結束。或者在幀首部中設有幀長度的字段。需要注意的是,在異步發送幀時,並不是說發送端對幀中的每一個字符都必須加上開始位和停止位後再發送出去,而是說,發送端可以在任意時間發送一個幀,而幀與幀之間的時間間隔也可以是任意的。在一幀中的所有比特是連續發送的。發送端不需要在發送一幀之前和接收端進行協調(不需要先進行比特同步)。每個字符開始發送的時間可以是任意的t0 0 1 1 0 1 1 0起始位結束位t每個幀開始發送的時間可以是任意的以字符爲單位發送以幀爲單位發送幀開始幀結束 “同步通信”的通信雙方必須先建立同步,即雙方的時鐘要調整到同一個頻率。收發雙方不停地發送和接收連續的同步比特流。但這時還有兩種不同的同步方式。一種是使用全網同步,用一個非常精確的主時鐘對全網所有結點上的時鐘進行同步。另一種是使用準同步,各結點的時鐘之間允許有微小的誤差,然後採用其他措施實現同步傳輸。

 

  同步傳輸通常要比異步傳輸快速得多。接收方不必對每個字符進行開始和停止的操作。一旦檢測到幀同步字符,它就在接下來的數據到達時接收它們。另外,同步傳輸的開銷也比較少。例如,一個典型的幀可能有500字節(即4000比特)的數據,其中可能只包含100比特的開銷。這時,增加的比特位使傳輸的比特總數增加2.5%,這與異步傳輸中25 %的增值要小得多。隨着數據幀中實際數據比特位的增加,開銷比特所佔的百分比將相應地減少。但是,數據比特位越長,緩存數據所需要的緩衝區也越大,這就限制了一個幀的大小。另外,幀越大,它佔據傳輸媒體的連續時間也越長。在極端的情況下,這將導致其他用戶等得太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