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仿生人梦见电子羊--IT伦理与道德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使美国作家菲利普·迪克写的一部科幻小说,同时也是他最富盛名的作品。小说后来被改编成了影史上最经典的科幻电影之一——《银翼杀手》。这里写图片描述

小说探讨了当仿生人拥有了自己的意识时出现的一系列关于道德的问题。当机器人拥有了自我意识时,它已不再是一台机器,而是接近一个完整的“人”,在这个时候,我们是否应该赋予它们与人类同等的地位,而不是仅仅将它们当成一台机器来看待。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哲理的问题,在电影《银翼杀手》中,仿生人的智慧和身体素质已远远超过普通人类,而且它们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感情,它们想要得到平等的对待,想要成为一个“人”。影片充斥着压抑和悲怆的气氛,也透露着导演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当我们制造的复制人拥有自我意识时,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

这个问题牵扯到了科技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关于讨论这个问题的电影及书记还有很多,诸如《黑客帝国》、《人工智能》、《攻壳机动队》等等。那么,当这一天真的来临时,我们该如何去面对?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ABB中国机器人研究中心首任主任甘中学认为,人类大脑智能的进化是靠人的双手和环境之间的互动,经过千百年来的进化走到了今天。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要经过它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和以及和人之间的互动增加反馈,逐渐地提升、进化智能水平。

甘中学认为,未来的智能一定是群体的智能,只有群体的智能才能使人类智能走向更高级的阶段。未来机器人和机器人形成群体的智能,人和人形成群体智能,他们之间智能的融合会产生更高级的智能。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曾经表示,人工智能或许不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事件,而且还有可能是最后的事件,表明了他对人工智能前景的担忧。

许田认为,从人类社会的角度出发,新技术不断被开发并应用,背后产生的伦理道德问题,单单靠科学家、工程师的自觉性显然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来参与讨论,人工智能必将会深刻地影响社会和个人生活。

英国科普作家Philip Ball表示,机器人的道德问题是人类必须重视并且需要持续讨论的议题。当机器人越来越复杂之后人类该怎么对待,机器和人之间互动的界限在哪里,机器和人最终会不会发生冲突?这些之前看来是哲学的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操作层面的问题。Philip Ball认为,当新的技术出现之后,肯定会随之而来许多新的道德问题,这是一个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     
     
在未来,当机器人与人类无异时,我们将迎来一个巨大的挑战,到底该如何去面对,这还需要我们继续去思考。                     
  这里写图片描述                
当仿生人梦见电子羊,我们该何去何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