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是減少碳排放的重要工具

“第二屆中國綠色產業經濟論壇暨2009中國節能減排推介活動”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本屆活動再次引起了一些著名企業的強烈關注。日前,本報記者就企業如何實現低碳目標對部分大型企業進行了採訪,雙彙集團CIO、雙匯計算機有限責任公司總裁劉小兵介紹的實現信息數據集中管理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經驗對中國大型企業的管理有着重要借鑑意義,他所提出的中國應該設立國家級CIO的觀點也是推進節能減排的有效策略。《中國企業報·能源環保》週刊對此進行全面介紹,正是因爲劉小兵的觀點正好契合了此次論壇的主題———“低碳經濟下的中國企業發展之路”,同時也能給一些大型企業節能減排工作找到一個突破口。 “信息化對企業經營管理帶來的好處自然不用講了。但是從節能減排、實現低碳經濟的角度來說,信息化如果用不好,倒可能成爲加劇碳排放的一個新禍首。因爲現在各行各業爲了實現信息化,電腦、服務器等設備使用得越來越多。同時建了很多機房,每個機房必須要配備上空調、UPS,這些都非常的耗能。且不說製造機器本身給環境帶來的污染、在工作過程中會產生多少二氧化碳,而隨着技術的更新,機器不斷淘汰,又給環境帶來新的污染,因爲計算機不像一般生活垃圾可以自然回收、分解。”一見面,雙彙集團CIO、雙匯計算機有限責任公司總裁劉小兵就和記者談起了低碳經濟,“其實解決的辦法不是沒有。最有效的就是利用廣泛採用數據大集中技術大規模壓縮機房數量。信息化用對了,那可是不僅僅能有效減少碳排放,更能顯著實現企業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率。” 企業信息化“五個一”模式 劉小兵早在2000年的時候就提出了“五個一”的信息化思想和技術路線,即“一個機房、一套服務器、一個數據庫、一套應用程序、一個維護班子”。那時他所提的數據大集中,被很多專家認爲是不可能實現的事。但是雙匯這麼多年一直堅持數據大集中,從一個幾百人的小廠,發展到如今年銷售400多億元的企業,這期間IT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參觀過一些著名大型企業,爲了顯示企業實力,讓我們看他有很大很多的機房,分佈在全國各地。其實,投入了大量資金、人力、物力去建設和管理這些機房,IT支出驚人,形成了IT黑洞,這樣不但無端增加了很多成本,更增加了能耗,關鍵是企業集團內的數據還不能共享,高層領導不能隨時掌握集團各項數據。在數據大集中方面,雙彙集團、工商銀行都領先了一步。”劉小兵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雙匯只有一個機房,真正管機房的只有一個半人,而且完全滿足了雙彙集團這個年產銷400億元規模的企業集團的所有信息化需求。”他介紹說,企業在取得上述豐碩信息化成果的同時,也收穫了低碳這個“副產品”:由於庫存水平顯著下降,雙彙集團的冷庫使用量大大降低,節約了大量電力;運輸線路優化和回程配貨大大減少了車輛的無效運行,直接減少大量的尾氣排放;無紙化辦公不僅節省資源,而且保護了森林,有助於二氧化碳的吸收;減少差旅有效地降低了對社會運輸資源和酒店等資源的佔用和消耗…… 呼籲央企信息化採用“雙匯模式” 劉小兵呼籲,央企應該採用雙匯信息化管理模式,一個機房、一個數據庫、一套程序,這樣不但數據更新快,降低業務成本,同時也便於集團高層隨時掌握全面數據,更能實現減少碳排放這一全民目標。 “數據大集中是一個趨勢,大型企業不順應這個趨勢,在未來的競爭中會很被動,企業發展會受到嚴重製約。所有的CIO都應該高度重視數據大集中。”劉小兵也同時指出,“企業實現數據大集中就像飛機飛行途中換發動機,風險確實大,但是,哪個企業先換,哪個企業就能贏得先機。” 中國缺少國家級CIO 令記者沒有想到的是,一向低調的劉小兵在採訪中竟然語出驚人,他認爲:“要真正實現減少碳排放目標,中國缺一個國家級的CIO。這個CIO一定要對信息化非常理解,而且還得懂企業、懂管理。應該有一個國家CIO站在國家的高度,去整合我們國家的多元信息。” 他舉例說:“像我們國家在物流行業,應該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資源的整合,把物流資源整合起來,還要把需求整合起來。比如對於食品行業,應該把各個企業的渠道和物流需求整合起來。現在我們企業的渠道是各走各的,蒙牛走蒙牛的渠道、雙匯走雙匯的渠道、娃哈哈走娃哈哈的渠道、可樂走可樂的渠道。各自走各自的渠道,各自有各自的物流。如果能夠整合一下,協同起來,不但企業會降低成本,整個社會物流體系的效率也能提高很多。” 那麼這種整合模式,與曾經的計劃經濟似有很多相似點,對此,劉小兵指出:“事事無絕對,不能說計劃經濟不好,也不能說市場經濟不好,它們兩個結合在一起最好。怎麼樣既滿足市場需求,又能做到計劃生產呢,當然只能靠信息化了。 文章來源:http://www.jiuyepx.cn/Html/News/zxxw/3665.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