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帽Linux+虛擬化基礎入門(五)

磁盤管理

1.文件系統
OS-->operation system
FS -->file system    (推薦學習教材《大話存儲》第二版)
OS是安裝在計算機的硬件之上,必須要有內存和cpu。
FS是安裝在計算機的磁盤之上,內存斷電之後,內存裏邊的數據全部消失。
內存用來存儲運行中的程序(進程數據)
磁盤用來存儲靜態數據(SATA,PCIE)

在計算機中裝入新硬盤的步驟:
1.購買硬盤。 (3.5寸和2.5寸)
機械和固態(工作方式完全不一樣)
機械:盤片和磁頭沒有直接接觸;IDE 3600轉。SATA:4800,5400 ,6400 ;SCSI:9600;SAS:15000
影響因素:轉速。磁道密度。每個扇區512B,扇區是數據存儲的最小單位。
格式化:將磁盤裝上文件系統。數據的存儲單元變爲block(塊)
block=2^n *扇區
n=1   block=1kb
n=2   block=2kb
n=3   block=4kb
block變得比扇區大了,減少了磁盤的I/O次數。
注意:當一個block已經存入了一個文件的一部分,那麼就算這個block還剩空間,也不能存入新的文件。

例如:block大小爲1kB。我有兩個1.5KB的文件,就必須要存4個block。其中兩block只用了0.5KB。


2.關機
3.打開後蓋
4.插入磁盤
5.關閉後蓋
6.開機
7.初始化磁盤(在磁盤最前邊寫入代碼)
8.分區
9.格式化
10.分配盤符或者掛載目錄
11.使用

磁盤分盤:
(1)ls /dev/sd*            #查看存在的磁盤和磁盤分區

(2)fdisk /dev/sdb       #選擇要分區的磁盤進行分區,進入磁盤分區的交互式shell


注意:/dev/sda表示第一塊磁盤,/dev/sda1表示第一塊磁盤的第一個分區。/dev/sdb就表示第二塊磁盤。


(3) 進入分區shell後,按m爲幫助。


(4)按  n  創建一個分區 ,   在整個過程中按q 都爲不生效退出
(5)選擇分區類型:按p 創建主分區;按e  創建擴展分區;
(6)選擇區號,儘量選擇默認的區號。保持分區的連續性;
(7)選擇扇區開始位置,儘量選擇默認保持扇區的連續性。

(8)+1G    選擇扇區結束位置,可以直接指定分區的大小。


(9)創建完畢後,p查看扇區信息


(10)按 w 保存修改並退出

(11)partprobe         #刷新分區表

格式化及掛載分區:
(1)選擇要格式化的分區和對應的文件系統

mkfs.文件系統名 /dev/sdb1     #將/dev/sdb1分區格式化爲某文件系統。


mkfs.ext4 --help     #查看格式化爲ext4的幫助
(2)格式化後的分區要想使用必須要掛載。
首先要創建掛載的目錄,一般都建在/mnt下。
mount  要掛載的分區  掛載到的目錄           #將分區掛載到指定目錄下
參數
-t     #文件系統類型
(3)查看磁盤大小

df   -Th      #查看磁盤分區,並顯示文件系統以及人性化顯示大小(KB、MB、GB)


注意:在格式化的時候可以指定block的大小。以windows爲例:


如果你的磁盤總是存放一些小文件(文檔之類的),可以將block選小一點,可以充分利用空間和提升讀取速度;如果經常存儲大文件(電影等),可以將block調大。


磁盤的分區模式:
在磁盤前寫入的代碼 
分區模式:
1.MBR    512B      
   主分區不超過4個;
    單個分區最大容量2TB;
2.GPT       (無主分區和邏輯分區的概念)
   主分區“無限制”(最多128個);
    單個分區容量無限制;

注意:分區有主分區和擴展分區,擴展分區只能有一個。在擴展分區的基礎上,使用擴展分區的空間來劃分邏輯分區;主分區和擴展分區的區號爲1-4,邏輯分區從5開始。

修改配置文件掛載磁盤:
上邊使用mount的方式掛載並不是永久掛載。
如果想要設備永久掛載,需要將掛載信息寫入/etc/fstab裏邊。

注意:裏的文件十分重要,如果丟失會導致系統啓動失敗。文件裏的任何一個磁盤的丟失都會導致系統無法啓動。


mount -a      是手工的讓系統根據/etc/fstab文件自動的掛載一下。如果文件有誤,mount -a也會提示。
所以建議每次修改完後都使用一次mount -a命令。這樣既能讓我們將剛寫入的掛載信息如實掛載也能起到檢測/etc/fstab書寫的是否正確。

2.iSCSI:讓存儲資源實現網絡共享
iSCSI採用的是 c/s架構
target爲安裝在Linux上的服務端,讓客戶端認爲訪問的存儲資源是本地資源。
backstores  後端存儲
客戶和服務的iqn不能相同
1.配置iSCSI服務端
(1)首先在iSCSI服務端分出一個磁盤分區(注意,不要格式化) 
            步驟見上文;
(2)安裝targetcli軟件 
yum install -y targetcli      #安裝targetcli軟件
(3)開啓iSCSI服務 
systemctl start target        #啓動target服務
systemctl enable target    #設置服務開機自啓
systemctl status target      #查看target服務狀態
(4)設置防火牆策略
systemctl mask iptables.service      #mask參數禁用一個單元(禁用後,間接啓動也是不可能)
systemctl mask ebtables.service 
systemctl mask ip6tables.service 
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service    #查看防火牆狀態
firewall-cmd --permanent --add-port=3260/tcp        
firewall-cmd --reload 
(5)配置iSCSI服務端 
 targetcli        #進入target服務端管理
/> /backstores/block create serverdisk1 /dev/sdb1    #創建要共享的網絡硬盤,名爲serverdisk1 ,磁盤位置爲/dev/sdb1

/> iscsi/ create iqn.2017-01.com.example:server0      #創建服務端標識(格式不能改變 iqn.xxxx.xxx.xxx:xxx)

/> iscsi/iqn.2017-01.com.example:server0/tpg1/acls create iqn.2017-01.com.example:desktop0 #在服務器標識下的/tpg1/acls 創建允許通過的客戶端標識。

/> iscsi/iqn.2017-01.com.example:server0/tpg1/luns create /backstores/block/serverdisk1   #創建後端存儲的路徑。

/> iscsi/iqn.2017-01.com.example:server0/tpg1/portals delete ip_address=0.0.0.0 ip_port=3260  #將默認服務器的ip地址刪除。(此步在7.4系統中存在-)

/> iscsi/iqn.2017-01.com.example:server0/tpg1/portals create  172.25.0.11 ip_port=3260   #將本機的ip添加到服務器,確保網絡中的人能夠訪問到。

2.配置iSCSI客戶端(windows)

打開iSCSI發起程序


配置客戶端標識


連接到服務器


打開磁盤管理,會發現多了一塊磁盤



到此爲止iSCSI環境搭建完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