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學習總結

  近來開始關注國人自己的3G:TD-SCDMA,雖然目前還是很不成熟,但如同其他的新技術一樣,開始都會有一個艱難發展的過程,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依舊相信TD的將來。

   下面是TD一期建網學習筆記:

1:TD試驗網獨立性的表現:

   A:試驗網新增用戶採用單獨號段

   B:試驗網無線網絡廣播07網號,GSM網絡廣播00網號(即MNC號)

   C:TD核心網絡單獨建設,使用獨立設備號段

2:TD試驗網將與現有網絡在一定時間內並存。

   A:話音實現從TD到2G的單向切換,數據從TD到2G的雙向切換

   B:試驗網有條件的利用現有網絡的通信資源:傳送網,業務網,信令網

   C:初期建設階段,GSM網應爲TD試驗網提供漫遊服務

3:TD新增的業務平臺

   多媒體彩鈴平臺,視頻會議平臺以及視頻留言平臺等。

4:HSDPA如何提高傳輸效率

   A:取消快速功控,採用自適應編碼調製,採用固定的擴頻因子;

   B:物理層快速重傳,接入控制從RNC移至NodeB(更接近空中接口,提高響應速度)

   注:HSDPA目前不支持用戶服務分類。

5:終端選網順序:

  上次登陸的網絡-》歸屬網絡-》其他漫遊網絡

  TD/GSM網絡互

6:TD目前的業務分級能力(Qos):可支持,流級別,交互級別,後臺級別,會話類暫時不支持。

7:業務平臺

  A:2G語音業務平臺

    與語音增值業務相關的業務平臺採用TDM方式接入

    TD網絡與該類業務平臺通過TMSC SERVER/TMG或GMSC互通。

  B:視頻類業務平臺接入TD網的方式

     要求以BICC/IP接入TD網絡

     備份路由:以TDm方式接入TD端局

  C:PS域業務平臺接入方式

     通過WAP GW接入,二三G合設WAP GW

8:TD試驗網電路域與其他網絡的互通

   A:以TDm的方式接入軟交換匯接網和GMSC

   B:到本地2G網絡的話務由GMSC疏通

   C:到其他本地網話務由TMSC SERVER / TMG疏通

   D:對TD與2G網之間的話務,採用TD側過網的原則:

TD-》2G:就近出網

2G-》TD:就遠入網

   E:TD電路域網元新建:MSC Server/VLR ,MGW ,HLR / Auc

合用網元:TMSC Server / TMG,信令網,關口局等

   F:TD相關的路由原則:

國內:

  TD網內直接點對點路由

  對於TD與2G之間的話務,採用TD側過網的原則

國外:

  來話:通過長途匯接網,就遠入TD

  去話:通過軟交換長途匯接網或GMSC疏通到國際局

9:TD試驗網分組域

   A:TD分組域與2G網絡之間通過BG互通。

   B:BG需要獨立設置。

   C:分組域新建網元:SGSN , GGSN ,CG ,BG ,HLR/Auc,DNS服務器,NTp等

10:無線網網絡結構

   A:TD工作頻率:2010-2025MHZ,載頻間隔1.6MHZ

   B:無線網單獨組網

   C:頻點需求:室內3個,室外6個。

 

    TD學習筆記2

                                                          Eddy0825

1: TD-SCDMA:Time Division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時分同步碼分多址

TD-SCDMA可以與GSM共用核心網。

  TD-SCDMA與WCDMA具有一致的網絡結構:由三部分組成,

   CN(Core Network),UTRAN,UE(User Equipment)

 

2:常見名詞

  RB:radio bearer,無線承載

  SRB:signaling radio bearer,信令無線承載

  SAP:servers access point,服務接入點

  RLC:radio link control,無線鏈路控制

  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無線資源控制

 

3:TDSCDMA關鍵技術

   A:時分雙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

用於分離接收與傳送信道或上行與下行鏈路。

TDD上下行採用相同頻率的不同時隙。

FDD上下行採用分離的兩個對稱頻率信道。

每個時隙同時最多有16個碼字可以複用。

   B:多址方式

TDSCDMA採用TDMA,CDMA,FDMA,SDMA 四種多址方式。

   C:同步技術

TDSCDMA要求基站之間嚴格同步,避免相鄰基站之間收發時隙存在交叉而導致嚴重干擾。

移動終端開機建立下行同步過程被稱作初始化小區同步過程即初始小區搜索。

初始小區搜索目的:爲了讀取小區的系統廣播信息,獲得進行業務傳輸的參數。分爲四步:DwPTS同步,擾碼和基本中置碼的識別,控制復幀的同步和讀取廣播信道。

   D: 功率控制

開環功率控制:對各物理信道初始發射功率的確定過程。

閉環功率控制:目的是爲了調整每條鏈路的發射功率,儘量保證基站接收到所有移動臺的功率都相等。

   E:智能天線(Smart Antenna)

智能天線就是具有一定程度智能性的自適應天線陣列。

陣列天線的零點對準干擾方向而抑制干擾的原理?

智能天線波束跟蹤真正含義:在最佳路徑方向形成高增益窄波束並跟蹤最佳路徑的變化。

   F:聯合檢測

      多用戶檢測技術(MUD):充分利用MAI中的先驗信息而將所用用戶信號的分離看作一個統一的過程的信號分離方法。

      根據對MAI處理方法的不同,多用戶檢測技術分爲:

            干擾抵消(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聯合檢測(Joint Detection)

        TD採用線性算法中的迫零線性塊均衡(ZF-BLE)算法。

    G:接力切換

        TD-SCDMA系統中切換的測量量是:P-CCPCH的RSCP。

    H:動態信道分配(DCA)

        包括快速DCA與慢速DCA兩部分。

        慢速DCA對小區中的載頻,時隙進行排序,快速DCA對用戶鏈路進行調整。

        時隙分配同樣分爲快速與慢速兩種,快速時隙分配過程:上下行時隙排隊過程,上下行時隙選擇過程,時隙調整過程,時隙整合過程。

    I:N頻點技術

          多載頻系統指一個小區可以配置多於一個載波頻段的系統,此小區也稱多載頻小區。

          N頻點技術:將相同地理覆蓋區域的多個小區(假設每個載頻爲一個小區)合併到一起,共享同一套公共信道資源,從而構成一個多載頻小區,此技術即N頻點技術。

    J:UpPCH shifting技術

       通常UpPCH信道在UpPTSD時隙發射。

       主要用於克服遠程干擾對被幹擾信道的上行接入成功率的影響。

       

 4: HSDPA:高速下行分組數據接入技術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DTMF:雙音多頻

       Dual Tone Multi Frequency

     TRFO:Transcoder Free Operation

          免編解碼操作,R4核心網採用ATM/IP承載時可選,主要功能:網內移動用戶之間通信,無線側軍採用AMR語音,如12.2Kbps,在覈心網內無需將語音編碼成64Kbps的PCM編碼,直接以ARM的速率與編碼方式在覈心網內傳輸,節省帶寬(12.2K<64K),提高通話質量(編碼時需要壓縮,對語音有損傷),減少延遲(無需編解碼),節省投資(MGW上節省TC板卡)。

         端到端採用TrFO,避免語音編解碼操作對於語音質量的損傷,有利於:

  •                 提高語音質量,免除核心網語音編解碼操作對語音質量的影響。

  •                 減少TC設備,降低設備投資成本。

  •                 降低語音傳輸帶寬。

          

5: TD分組域核心網獨立組網,網絡結構與2G GPRS相同。

TD計費系統獨立建設,和GSM BOSS系統相對獨立。

 

6:關鍵技術對覆蓋的影響

         A:TD幀結構

            5ms子幀包括7個普通時隙以及3個特殊時隙。

            第一個特殊時隙:DwPTS,96chip,固定給下行鏈路,不採用波束賦形天線,通常承載公共控制信道。

      第二個特殊時隙:UpPTS,160chip,上行同步時隙

      第三個特殊時隙:保護間隔,GP,96chip

     根據TDD雙工的特點,理論上這三個時隙決定了TD的最大覆蓋半徑。

     計算公式:(75*0.000001*光速)/2 =11.25km,此時上下行用完了75微妙的保護間隔。

    B:智能天線

       智能天線可以抑制領區業務信道的干擾、增加業務信道的覆蓋範圍。

       注:Dw PTS以及PCCPCH等公共控制信道並沒有使用智能天線。

    C:聯合檢測

       注:Dw PTS以及PCCPCH等公共控制信道並沒有使用聯合檢測

    總結:上行發射功率也是影響TD覆蓋能力的重要因素。

 

7:關鍵技術對容量的影響

   A:TD幀結構

   B:智能天線

   C:聯合檢測

   D:多小區聯合檢測

   E:N頻點技術

   F:同步技術

   G:UpPCH shifting技術

 

8:TD系統的業務能力

   A:QOS業務流等級

      會話類,流類,交互類,背景類。

   B:業務分類

      基本業務,補充業務,增值業務

      

9:TD網絡結構

      TD網絡由無線網絡(RNS)與核心網絡(CN)組成,其中核心網分爲電路域與分組域網絡,均由IP專用承載網進行承載。

      TD核心網獨立建設,TD電路域和GSM電路域之間通過GMSC或者軟交換匯接網互通,TD分組域和GSM分組域之間通過BG互通。TD核心網也稱:R4軟交換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