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辯點點點

      5.20答辯結束,爲三年的研究生生涯畫上句點。這個句點也是在校學生生涯的句點。答辯很圓滿,老師都沒有很苛刻,反而是一種詢問,瞭解的姿態在提問,之前的種種擔憂在結束之後成爲回看,成爲一種多餘,然而,在過程中確實存在反應出很多問題。閒言閒語,記錄幾點感悟

答辯前:

   1)答辯分組確實存在運氣成分,然而,在面對這種概率事件,做最壞的打算,做最萬全的準備。

   2)論文格式:格式正確、語句通順、沒有錯別字,邏輯嚴謹(包括致謝)

   3)論文內容(算法類):確認改進點理論上的可行,對問題定義,數據來源、算法、指標、結果、實驗設計要十分通透

       3.1 問題的定義:清晰、明瞭。首先讓答辯專家知道自己做的到底是什麼?比如張質疑過某同學做的到底是印章識別還是印章檢索。

       3.2 數據來源:合理,可靠。比如:老闆之前質疑過某同學的數據,不用標準數據集做測試,而是用精心挑選的。有些老師質疑數據集太小,不具代表性等等。有老師問網絡攻擊檢測負樣本怎麼確定。

       3.3 算法:改進點一定要從理論上可行(這點出錯是硬傷)

                對所用的算法和對比算法的優缺點,爲什麼會產生優缺點,限制等一定要清楚。如有老師問:什麼是協同過濾,什麼是稀疏性、協同過濾爲什麼可以解決稀疏。

                對模型中的各項、各參數要非常明瞭。有些老師問很細

       3.4 實驗設計和指標要合理並可解釋。如有些同學做表情識別,但實驗設計分類只包括高興和中立,這樣會引起老師質疑表情有那麼多,爲什麼只有這兩種;有些老師問爲什麼評價指標爲什麼只有查全率而沒有查準率(可能這個研究領域真的就都是這樣做,但其他領域的老師可能不懂,別人這樣做不是自己就這麼做的理由,多想爲什麼);有些老師甚至還讓解釋F-score等這些指標。

       3.5 結果:對實驗結果或分析的每張圖都有能解釋得清。比如楊秋輝老師經常會問圖和表。圖中的哪些變化說明什麼,爲什麼會出現這種變化等等這些問題都要可以解釋。

       總之,對自己算法和實驗的來龍去脈都有很清楚,多想爲什麼,一不小心可能會栽在那些我們以爲理所當然的問題上。


答辯時:

     1)自信的氣場,從容的交流會讓別人覺得你對自己的工作有自信。

     2)很多時候老師並不是要一個結果,我們要回答的是我們在這個問題上的思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