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程序員(一):困惑


我現在敲打着鍵盤,而兩百萬年前我們是敲打着石頭;再過兩百萬年後,我不知還會敲着什麼...
在谷歌地球上,我是一個點。
我住深圳,左手中興,右手華爲,旁邊是金蝶與UT。
按六度人際空間理論,我與這些公司的人都有聯繫。這是個奇妙的理論,這也是個奇妙的時代。
但人的感覺有時很矛盾:做程序員多年了,反而覺得心裏更沒底了。
象大多數程序員一樣,我並沒有寫過或參與過什麼成功的作品或項目,也沒開發過所謂的底層。我嚴重嫉妒那些參與過Windows95操作系統開發的人,或者用友U8開發的人,或者華爲某型號交換機,甚至我們的”太行“發動機或神七飛船開發的人---那是一輩子的光榮。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程序員,普通得有點鬱悶。我工作僅僅是爲了活着,儘管這並不是我想要的感覺。
我知道軟件越來越複雜,新東西越來越多,變化越來越快;然而,我連”基礎“都沒打好,再去弄這些新東西,讓我很難心安理得。
我承認我對操作系統原理的記憶越來越模糊了,而編譯器原理仍是看了又忘,忘了又看;
對於算法,我至今仍舊寫不出快速排序,而那些二叉樹的查找,仍舊只是看看而已;
而那些我已經學過、用過的語言,多得象廣州站的民工:BASIC,FORTRIN,C++,VB,Java,Python,Perl,Ruby。然而,慚愧地很,除了現在用的Java,其他語言基本都忘記了。當我有一天在清理自己的書房時,看到自己曾經看過的書,裏面自己做的註釋竟然也感到眼生。
一邊在遺忘,一邊在記憶,可不可以這樣?
編了這麼多年的程,我到底哪一點最精?
我困惑。你困惑不?

於是我開始在有意識地梳理這些頭緒。
最近幾年,每到週末,我把曾經看過的書,收藏過的程序,一一再翻過一遍,重新咀嚼一下。我的藏書、工具與代碼主要是三大類:VB類,C++與Java,VB是我的初戀,因爲1998年前後管理軟件開發工具,再沒有比它更瘋狂的工具了,它也是金蝶和用友主打產品的開發工具;之後隨着OOP概念的流行和對性能的追逐,C++開始成爲我的偶像;到了2003年,J2EE開始火了,我又開始了Java的學習。
我好象並沒錯過任何一個流行,但我都用它們做了些什麼?我努力地回憶着...我用VB做過一些圖書管理系統、網絡自動化考試系統,不知這些系統現在還活着不;我用C++做過什麼?幾乎沒有?對,我用它寫過一個在web服務端操作WORD讀寫doc文件的dll,以及用STL寫的代碼量分析工具;我用Java寫過什麼呢?印象最深的可能是代碼檢查工具了。而我用的aspx和jsp所開發過的web項目,基本沒留下太深印象,在我腦海,它們就是一頁又一頁的標籤文件,就象長途旅行中車窗外飛速後退的道旁樹。
我好象悟出了點關於語言的東西,但並不那麼清晰。我知道彙編是機器碼的縮寫,代碼出現;c是彙編的包裝,具備人語特徵,此時,函數出現了,即可設計可重用模塊;而c++是c的進化,出現了類,更好更強大的可重用模塊,變得象細胞一樣可自我複製進化;此後Java把c中殘留的“指針”徹底去掉,象人的尾骨一樣消失了,至此,能直立行走的“語言”出現了。
我們在生活中採用十進制,僅僅是因爲我們有十個指頭。如果人只有兩個手指,偶蹄動物,那麼,我們每個人天生就容易理解二進制;
我們的機器設計成二進制的,沒有別的理由,僅僅是因爲我們只便於實現兩個狀態的電路。如果人能做出象DNA的鹼基對那樣的四種狀態,則現在的機器信息表達將與自然界已有模式高度一致。

年初在華強北買了個山寨手機,其功能之強大大地雷倒了我。受過多年正版教育的我,一時接受不了這個現實,也隱約感覺到,也許這個時代真的要大變了,就象十年前我們感受web時代的來臨前的天空一樣詭譎。我必須好好地思索,象個修行的人一樣的深度的思索,七天七夜靜若處子。
基於以下這些事實與變化,我將整理自己的思路:
手機和電腦越來越小,功能越來越強:內存越來越大,越來越便宜,現在深圳4G的U盤只要75塊錢,很小的手機,實現了N多電腦功能。將來,手機會小到胸牌那樣,就象現在實現了手寫識別那樣,那時將實現了腦波識別,通信只在一念之間。
帶寬越來越便宜,以後的帶寬就象現在的馬路一樣,對行人免費。
全世界的人因網絡而聯繫起來,地球本身構成一個大腦,而每個人都是它的一個腦細胞,這種組織方式象極了分形幾何所描述的情形。至於這個大腦最終思索出了什麼驚人東西,我們現在還想象不出。。。

我知道我們很可能看不到那一天,或許出人意料地等到了那一天。而對於未來這一憧憬,將成爲我大學畢業後人生最大的樂趣和夢想。

我曾仔細分析了包括我自己在內的一般人的壓力所在:生活壓力主要來源於工作壓力;工作壓力多數來源於能力壓力,能力壓力主要源於學習壓力。
我們的學習出現了什麼障礙?變化太快,學不過來,時間太緊,無法從容。多核、雲計算、移動通信,這三個領域都對程序員的現有知識結構體系提出了強有力的重構請求。不對此早作準備,又得象日本經濟那樣跌入“失去的十年”,在飛速發展的世界中被擠出主車道。

那個在程序世界中機巧靈活,象極限特工式的程序員跑哪裏去了?如何使我們重新恢復活力與創造性?在知識很容易獲取,但卻不知該學哪些的時代,我可不願自己的大腦僅僅成爲一個私有的知識庫,背上過多的鎧甲,最後不知丟棄而被速度更快的對手斬殺。
到底該如何重塑自己?我發現,祕密原來存在於幾個意想不到的地方。

2008/11/4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