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界面設計]-之配色 (轉)

其實標題最開始取的是:商業設計之配色,但仔細一想,我也就對網頁界面設計和平面設計稍有了解,取偌大一個標題必然會BUG百出!寫這篇東西不是想討論RGB與CMYK色彩模式之間的關係,也不是具體配色案例講解。本文旨在改變一些人對配色方面的成見,以及提出一些配色方面個人思路。

 

配色能力可以提高嗎?

要談如何提高配色能力,我們還真得反問下一下,配色能力真的可以通過後天努力來提高嗎?

有這麼個現象,就是逛論壇時,大傢伙經常看到這樣的評論,諸如:"色感蠻好的"、"色彩感覺抓的很到位"、"用色很有感覺"等等,就色彩本身而言,我覺得這類評論在說這麼倆事兒:其一是說,客觀存在的色彩是人們的主觀感受,也就有了頻出的"感覺"、"色感"等字眼;另外一點就是說作者的配色能力確實不錯。從慣用評論語當中,我們依稀可以解讀出大家對配色的看法,彷彿配色能力很依賴作者的個人感覺、天賦云云。自己跟不少網友也有聊過配色,其結果也不斷印證着配色能力是很依賴感覺、天賦。不難看出,"色感天賦論"、"色感宿命論"早已深入人心。

或許正是有了"色感天賦論"、"色感宿命論"這樣的觀念,才使得不少"色感"不好的朋友感到失落的同時,也爲他們的不作努力以及努力未果提供了堂而皇之的說辭!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色彩是很主觀性、很感性的東西,因爲色彩所帶給我們的心理感受,與我們的國度、文化程度、地域、人生經歷、心境、社會角色、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但這是在色彩作爲自然界客觀存在之事物層面來講。當色彩在技能層面來講,並非那麼感性,那麼依賴個人天賦,相反,理性分析纔是我們需要去做的。我覺得之所以有那麼多人願意相信配色很主觀、很依賴感覺,無非因爲是色彩本身所具有的主觀性。其實配色並不玄乎,玄乎的是看配色(設計)的人!也就是我上一篇提到的一個觀點:你的設計最終還得回到人的因素上來。至於人是否可以被"研究",非此文的重點!

這裏我更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改變一些朋友對配色能力(色感)固有的看法,推翻"色感天賦論"、"色感宿命論"。因爲這類觀點是很可怕的,它直接否定了配色能力的可塑性!相當於在跟現目前色彩感覺不好的朋友說:還是省省吧,努力下去也就那樣!!!我知,要改變你們看法,我還真不能直接說:大夥信我吧,配色能力不是天生的,堅持多看多做練習,我們照樣可以做的很棒的!類似的教導已經聽得夠多了,但實際情況呢?對於配色能力遲遲未能提高朋友來說,這不過是名不符實的安慰罷了!SO,足夠多的廢話在這裏是必須的!

OKAY,在否定"色感天賦論"、"色感宿命論"之前,我們也得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色感宿命論"用在人的"硬件"層面不無道理,衆所周知,色弱、色盲患者只是很小一部分,用此來否定色感的可塑性,無異於說大部分人對色彩感知都存在着問題。另外就是,配色就真的如此依賴感覺、天賦嗎?其實之前我也或多或少的相信配色能力跟個人天賦有很大關係。但現在細想之,謂配色很依賴感覺、天賦這個說法,我覺得比說大部分人"硬件"有問題更荒唐,更不靠譜!!!爲什麼對吧?好,請大家先暫時放下你手頭的工作,咱們從原點出發,去站酷(zcool.com.cn)、聯盟(68design.net)的論壇翻翻老帖,關注那一批設計水平(特別是配色)變化比較大的朋友,把他們近期作品與早期作品對比一下,結果便不證自明!可以試想,如果配色真的"很感覺"、"很天賦",那他們配色方面一開始就應該很有天賦纔對吧(也甭拿時代審美性說事,即便是20世紀的作品,當下看NB的多着去了)?但事實並非如此!通過對比,我們便明晰可見,這批人配色能力確實提高了,更有"色彩感覺"了。僅這種變化便足矣證明"色感"是可塑的,因爲這絕非個別現象。說到這兒,大夥兒又要犯疑問了,那爲什麼直到現在,我的配色水平仍舊如此鳥樣?這就問到點子上了,同時也是上文爭論的意義之所在!

好的,既然說配色能力可以提升,但爲何很多人努力了,配色能力仍舊沒能提高?此囧況吧,引用孫中山先生的一句話,足矣道盡天機!此乃:"先知先覺,後知後覺,不知不覺"!

所謂"先知先覺,後知後覺,不知不覺",其意想必不用我多做解釋。就配色能力而言,先知先覺者,有嗎?有,少矣!而所謂後知後覺者,也就是上文中配色能力有很大提升的那一撥,這種後覺(成長)是以後知(學習)爲先覺條件的,而且後知之方式可能不盡相同。部分朋友可能是因爲大量設計實踐,其過程中,反覆調色反覆思考,自然而然的掌握了許多配色方面的技巧;部分朋友則可能是通過看大量優秀設計作品,通過仔細觀察、分析人家的配色,探出了諸多配色方面的端倪;部分朋友亦或許是兩者的綜合,"白天吃白片,不感冒,晚上吃黑片,不瞌睡,雙管齊下咯"!說了先知先覺者和後知後覺者,最後就是不知不覺者。我瞭解,說你們是不知不覺多少有些冤枉,或許用"後知不覺者"會貼切幾多。我也多少有瞭解到,很多做設計的朋友,其實閒時也都會有意識的去看很多設計方面的東西,但凡輪到自己做設計,又開始暈菜了。爲什麼?因爲他們腦子不夠靈光、眼光不夠敏銳?不,絕對不是!與後知後覺者比較,他們只不過是忽略了某些要點,或者說沒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分析方法,僅此而已!

要道清楚種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個人認爲國內設計水平跨度較大的那撥人,最後發言權。這樣講或許有朋友會詬我,"FK你不想混飯吃了,Y的不想幹這行了吧......"冷靜,冷靜!我們不妨站行業的角度思考一番,情況或許並非所想的那樣糟糕。楊華哥前不久在聯盟發的一篇文章給了我幾多啓發,另外"蛋糕理論"啥的大家也都明白。感覺我們這個行業想要良性循環,真別指望誰誰誰了,每一份子踏踏實實的努力提升自己纔是王道,該來的遲早會來!

好的,咱說回配色!下面把大家經常遇到配色問題,以及自己的一些配色思路與技巧整理出來,希望對大家有能所幫助。

 

色彩的基本知識
色彩方面的基本知識以及名詞術語我就不說了,不理解的朋友查閱下相關資料就OK!

 

色調
色調在商業設計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個項目的設計開始之前,建議大家事先定好頁面的色彩基調。多問問下自己,這個頁面我是用冷色調子、暖色調子、藍灰調子還是灰色調子更爲貼切。我先說說自己定色調的思路,首先還是分析項目信息,即在充分了解客戶(產品、服務、理念等)以及客戶產品的終端消費人羣的基礎上,去確定適合色調。比如體育運動主題方面的項目,我會了解這個體育運動項目本身的信息,然後是瞭解終端瀏覽者的諸多因素,再者就是客戶負責人對於配色的意見。通過綜合分析,在幾個因素中去找相似性,找平衡點。你的配色想要獲得認同,首先你得搞清楚一點:是由哪些人來認同(或許是終端客戶認同、或許是客戶認同、或許是業內認同、亦或許是他們的綜合)!接下來就是反思考哪種配色方案更適合產品的定位、適合產品終端客戶以及客戶的審美。具體比如說,一個服飾類設計項目,客戶產品目標消費人羣是30歲左右的白領女性,產品定位的關鍵詞是成熟、典雅、內在氣質,然後讓你給出合適的網頁界面配色方案,咋整?答案就是前面寫的,你需要了解他們的產品風格,瞭解目標消費人羣的審美傾向。我們之所以給不出合適的配色方案,是因爲對某些因素瞭解不夠透徹,考慮問題不夠全面。所以會有人說,做好商業設計也需要豐厚的社會閱歷,因爲我們需要對不同人羣有足夠多的瞭解!OK,關於確定色調的思路就說這多,具體操作這裏我就不囉嗦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有漁則何患無魚!

 

色彩聯想
色彩會讓人產生聯想,這個事實不用我說,我們可以大肆運用色彩的這一特性爲我們的商業設計服務!
然而想要運用好色彩的這一特性,我們就得明白,同一種顏色對不同的人所產生的聯想,在特定層面可能相同,也可能大相徑庭。比如說同樣是紅色,從國度層面來講,一箇中國人看到紅色很可能會聯想到自己的祖國,但巴西人聯想到自己國家的可能性很小;同樣是紅色,從審美層面來講,有人認爲紅色很喜慶,很適合做週年慶典的主色調,有人卻覺得紅色做主色調太刺眼、太俗。不管咋地,我只想說我們必須正視這種差異性,學會分析導致這種差異的內因。

另外我們還得多運用形狀、質感、肌理等與色彩相結合,這樣可以讓視覺化之後的信息更準確的被傳遞。亦比如說同樣是乳白色,當我們將其形狀塑造圓潤水滴時,我們很容易聯想到牛奶,但當我們將其形塑造成由單點噴射出的運動弧線時,鬼知道還會有誰覺得這是牛奶,當然,如果人家客戶奶產品定位很Sexy,或許這樣幹又是對的。這也解釋了爲什麼很多朋友剛接觸設計時,熱衷於把畫面搞的很個性,將人家的乳白色牛奶搞成綠色、藍色之流大有人在,其結果並非你顛覆了傳統,而是傳統顛覆了你!畢竟商業設計不是你自己覺得個性就OK,你還得斟酌我的設計能否被客戶、終端消費者理解並認同!這點真的很重要,切記我們做的是商業設計,如果你對商業設計的概念還不夠了解,請百度一下!

 

光源色、環境色、固有色G633 Padang Light Spider Cream kunma marble
色彩的這三個概念對我們做處理好整體畫面關係、物體與物體之間的關係尤爲重要。玄的就不多說,就拿大家經常遇到的問題,怎麼樣讓我們的素材更和諧的融入的畫面,從而不讓別人覺得我們的畫面很奇怪。說怎麼樣才能之前,我先說一下很多人爲什麼沒能?之所以大家覺得你素材處理的怪怪的,大概有幾種可能性:透視有問題、大小比例有問題、常識性錯誤、色彩關係沒處理到位等等。前面幾點我們不說,這裏只說色彩關係(光源色、環境色、固有色)層面的問題。還是舉個例子比較容易說明問題,比如說要將一輛紅色賓利跑車處理到一張爲藍天白雲綠草地的圖片上去,而且要讓人覺得這車確實就停在綠色草地之上。很久很久以前,我們會把賓利直接扣出來,調整好車的大小,找幾棵草放在種車旁邊,直接扔在草地上...跟浮游生物似的,即便是走超現實路線,我們爲什麼不讓這個跑車更有Magic Feeling,更有趣味一點呢!時光荏苒,我們也漸漸聰明瞭起來,慢慢的,跑車的投影出現在了草地上,後來,我們得知天之藍、草之綠、車之紅並非孤立存在於畫面,學會去找它們之間的聯繫。我們知道了紅跑車會影響綠草地,綠草地放過來也會影響紅跑車,大面積的天藍色同樣會影響車跟草地。再後來,我們畫面的色調也更加統一,虛實、前後關係也更加明確,藍天的色彩變得更加豐富、更有層次感,鳥兒重返藍天,草香飄蕩在天地之間,草地上車轍歷歷在目,甚至看見了誰的微笑......OK,我說完了。至於光源色、環境色、固有色爲何物?它們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們如何作用於物體?一個是要清楚它們的概念,另外就是要養成仔細觀察事物的習慣。

 

色相、純度、明度
待續!

 

色彩的對比(色相(補色、冷暖)、明度、純度、面積)
待續!

 

調色心得
待續!

 

結語
我並不期望你們在讀完本文後就可以豁然開朗,配色能力就能立馬提升!我更希望大家明白這樣一個事實:很多理所當然的事情,我們只知其然是不夠得,還得知其所以然!雖未能"先知先覺",但"後知後覺"是遲早之事!!!

 

本文的幾個生造詞解釋:
①色感天賦論:認爲色彩感覺、配色能力是一種天賦,即便通過後天學習也不會又會提升;
②色感宿命論:認爲色彩感覺、配色能力是生來註定的,即便通過後天學習也不會又會提升;
③色感:色彩感覺,即對色彩的感悟能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