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產品的創新“漸進式”

【我的感覺:說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鑑於他是騰訊的人,還是要理性的看待】

文 / 唐沐

不同於“顛覆式”創新,作者提出的創新“漸進式”是依靠精準定位、從小做起、局部發展、快速迭代、持續漸進等理念,推動互聯網產品的演化。

我在IT行業從業十餘年,只待過兩家公司:金山和騰訊。在談創新之前,我想先從我所觀察到的兩家公司的節奏談起。

大家知道,在十年前,傳統IT企業如金山或金蝶,軟件開發常以年爲單位。年初由產品經理寫好一份大需求,各方評估完後啓動項目。設計、開發各做幾個月後進行提測,之後緩慢迭代。雖然現在聽來,一年的時間很長,但到最後項目Deadline時,所有人仍喊時間不夠用。最終項目經理卡死時間、編版本、壓盤,所有殘念在壓盤的一瞬間煙消雲散。這樣,一個歷經了一年開發出的、被我們稱爲軟件的東西,夾雜着未竟的feature、待解決的Bug、需調整的UI,被壓入盤中大規模生產,包裝起來送到消費者手裏。

而互聯網企業的生產,則是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2003年進入騰訊之初,我就被這家公司的敏捷震驚了—一個月一個版本!我只有1~2周的時間做界面設計,並且大部分進度是與開發重合的。產品經理(如果有的話)根據用戶反饋和競爭對手的情況做需求,界面設計和開發同步進行,測試時間更是若有若無。就這樣,一個歷經了一個月開發出的,被我們稱爲互聯網軟件的東西,夾雜着更多未竟的feature、待解決的Bug、需調整的UI,被打包放在服務器上,在Web上提供鏈接,開始供用戶下載。

兩家公司的開發過程都包含程度不一的慌亂,最大的差別是節奏。相較之下,一個月一個版本,更能抓住用戶需求的變化,有更大機會在不斷開火中瞄準,也有更多機會嘗試創新。

創新是企業保持競爭力的保證,近年來,互聯網人都講“微創新”,這個詞雖然道出了創新的“形”,但未道出“勢”。我更喜歡用“漸進式創新”來描述我們在產品上做的循序漸進式的創新改良。

請允許我打一個比方:上帝按照他自己的樣子造出了亞當,如果你願意說他山寨的話,這個說法也可行,但特別的是,他還根據亞當的需要造出了女人。從男人到女人,還是有那麼一些漸進式的意思。我們轉換一個頻道到達爾文這裏:在廣袤的非洲大草原,春天到了,動物們又到了交配的季節……這時,一隻猿猴忙碌之餘,興之所至忽然站立起來行走。與其他猿猴相比,當時的它也許並沒有顯示出劃時代的高明,但它做了創新,而這一創新,可以說是以後劃時代變革的開始。請大家主意,這隻猿猴並沒有突然從猿猴1.0升級到猿猴2.0,而是猿猴1.01,因爲它只是漸進式地做了變革—站立起來,並未具備可以思考雲計算的大腦和足以操作鍵盤的靈活雙手。

還有一個案例:iPhone。在這個時代談創新,始終繞不開蘋果。iPhone是如何出現的?看iPod的演化史,你會發現每一個iPod版本的進化:屏幕更大了、機身更纖薄了、性能和容量變化了、可以聲控了……這些漸進式優化一步步發生,終於有一天,當祕密研發iPad的工程師把多點觸摸技術也準備好後,喬布斯一拍大腿說:“爲什麼不做個手機呢?!”【注:關於iPad在蘋果內部研發早於iPhone的信息,詳見喬布斯訪談】。

鑑於此,我想提出一個觀點:其實沒有所謂一步到位的劃時代的創新,任何一個創新都是建立在已經存在的事物的基礎上漸進發生的。

下面,我將以騰訊的案例闡述我的觀點。騰訊發佈了數以百計個版本的QQ,這其中當然有大的重構和功能的革新,但更多的是遍佈在小版本中的漸進式創新。

用戶頭像下的Tips

關鍵路徑上的創新影響力巨大

如果你碰巧是QQ的付費用戶,購買了綠鑽,那麼你頭像的Tip底端會顯示一個綠鑽圖標,作爲已經購買該項服務的印記。在最初的版本里,我們只做了已購買服務的圖標標記,直到某個版本的需求討論會上,業務部門提出:如何增加業務的開通量?

截圖功能

如何增加業務的開通量?

提升業務開通量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打廣告。當時設計的思路是:有些增值服務用戶甚至都不知道,打廣告雖然能增加業務曝光度,但從用戶看到廣告到開通業務,路徑很長,而Tip本身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接觸點。於是我們靈光一閃,把未開通的業務圖標,以灰色未開通的形式展示在Tip上,而用戶鼠標移過灰色圖標時,就顯示對該項業務的說明,點擊則會進入這個業務的詳細介紹和開通頁面。這個小小的改進對QQ增值業務的開通拉動是非常巨大的,至今我們仍無法估算這個小改進帶來的直接經濟價值。

創新來自對使用場景的細微觀察

在即時通信軟件中,人和人溝通最初的方式只有文字。雖然文字傳情更有意境,但多媒體、全方位互聯網溝通時代早已浩浩蕩蕩地到來了。在視頻、音頻多方位溝通的背景下,截圖功能是這個歷史進程中的一朵奇葩。

兩個人在現實中溝通,往往以眼見之實物輔助,而在網絡上溝通,往往以眼見屏幕中之物輔助,但首先要能截取並給對方看到。在UI設計師和程序員的合作聯調過程中,這樣的使用場景太常見了,既然QQ已具備傳送圖片的功能,爲什麼不做個截圖功能,作爲圖片來源直接發送給好友呢?

第一個版本的截圖只是簡單的截屏、發送給好友。在之後的版本中,我們漸進的在截圖功能中加入了標記、文字說明等功能。現在,截圖功能這個貌似和即時通信軟件不相關的功能,已成了QQ的重要特性之一,甚至是某些用戶堅持登錄QQ的唯一動力。

大創新可拆解成小創新逐步實現

做產品的人一定很熟悉一句話:資源永遠是不夠用的。特別是在互聯網行業快速迭代的產品節奏下,任何一個功能特性的開發資源都很有限。在有限的資源下,想說服所有人放下其他事情安心實現你的創新大計劃幾乎是不可能的。這麼多年的鬥爭經驗積累下來,在騰訊內部形成了一句話叫“小步快跑”,這句話本用以形容功能迭代,但在創新上其實一樣適用。

如果你有一個大的創新計劃,需要動員巨大的資源來實現,那麼不妨先把它拆解,逐步製作、逐步發佈。發佈後依據用戶反應進行下一步計劃:如果反應不好,幸好這時的資源投入還不多,那就偃旗息鼓,還來得及反悔;但如果反應是正向的,提供給你資源的人也會有信心,這時就可以繼續推進,逐步地把創新點的最終面貌呈現出來。

保持創新的方向感,做局部創新

中國互聯網正處於產品過剩時期。任何一個產品形態在市場上都有上十款免費產品可供選擇。雖然份額各有大小,但大家往往都很默契的遵循該形態的一些基本標準。比如:即時通信、郵箱、微博、新聞門戶,基本都有已成型的產品形態,用戶也習慣了這些產品形態。在這種情況下,全面創新是一種既費力又不符合用戶預期的做法。

QQ“主面板”+“聊天窗口”的設計模式,經過十幾年的沉澱和發展已經定形,已成爲互聯網即時通信軟件的標準。後來者很少在這個聊天基礎體驗上做顛覆,但各廠家結合自身業務和資源優勢對產品做出創新是常見的。

我們對QQ的基礎體驗也做過顛覆性的創新嘗試,比如主界面摒棄窄面板形式,採用更大的、可容納更多內容的大界面,但通過用戶研究發現市場接受度非常不樂觀。

但當我們聚焦到局部創新時,我們發現即使是最基礎的“信息輸入”體驗,可做漸進式創新的點就非常多。我們聚焦在“信息輸入”這個小局部,結合用戶輸入困難,設計和開發出了手寫輸入、語音輸入等功能,很受用戶歡迎。

持續漸進創新,爲後來者設立門檻

產品體驗被模仿的門檻較低。大家都不差錢、不差技術時,一個好的體驗創新點,總是很快被競爭對手模仿。但模仿一個點容易,模仿整個思路很難。清晰自己產品的方向,按照思路有節奏的不斷創新,始終領跑對手1~2個月,是爲後來者設立的最有效的門檻。

手寫輸入,語音輸入

“找朋友”是微信最核心的功能點之一,每個版本創新出新的“找朋友”、“加朋友”的方式,讓微信在和競爭對手的賽跑中始終領跑。

在騰訊,漸進式創新的案例數不勝數,維持快速迭代的漸進式創新,是騰訊產品持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類的進步是在不斷螺旋重複中上升的。在某些時間點,當漸進式創新進行到一定階段,會有人進行整合和再創造,量變引發質變,但憑空出現一個劃時代創新產品是不可能的。如果你發現了這樣的產品,那麼很有可能是你對它之前的歷史並不瞭解。

大界面QQ的概念圖

從現在起,凝視你手上的產品,承認它的不完美,並發現可進行漸進式創新的方向吧,腳踏實地進行改進,你的產品會在互聯網的進化史上,擁有屬於自己的位置。(感謝中央美術學院彥風老師對本刊的支持。)

作者唐沐,騰訊用戶研究與體驗設計中心總經理,騰訊用戶研究與體驗設計中心的創建者和負責人。自2001年起,唐沐就開始在中國IT界、互聯網界研究和推廣用戶研究和用戶體驗設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