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到底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

 位於深圳市高速公路兩邊、遙對而立的中國華爲和臺灣鴻海,恰是代表雙方、對比鮮明的兩家企業。鴻海精密是臺灣第一大代工製造商,其工廠裏面生產類似索尼PS2遊戲機、戴爾電腦、康柏電腦、Intel主板等著名產品,可是美國人、日本人並不擔心這家公司;他們更多關心的是它的對面——華爲!

  爲什麼?因爲華爲是唯一有斷了他們“龍脈”實力的公司,他們普遍認爲:華爲的技術實力,終於威脅到美國科技巨人,當然要欲除之而後快。

  華爲中國挾其市場和基礎科技人才優勢,走的是和美、日、歐正面對決的民族主義路線,比起臺灣代工盈利來,在開始的時候的確要吃力很多,不過從長遠來看,是擺脫技術控制,產業獨立的唯一道路。這當然與華爲創始人的性格與際遇有關。據說華爲總裁任正非,1944年出生,1978年從部隊轉業,1987年創辦深圳華爲技術有限公司。在改革開放前期,深圳也恰逢倒買倒賣的黃金時代,知識無用論風氣日盛,隨後又經歷了泡沫經濟(熱炒房地產、股票),不少人從中大發橫財,而真正搞實業、做研究的企業卻受到衝擊。這時候,華爲沒有加入到倒買倒賣的潮流中去,而是選擇了一條充滿風險的,走技術自立,發展民族高新技術的實業之路。

  華爲成立於1988年,從事通信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與銷售,2000實現銷售額220億元人民幣,2001年銷售額達255億元(其中海外市場銷售27億),其中IP產品銷售42.6億元,2002年,華爲的銷售額爲220億元人民幣,目前員工22000餘人,其中85%具有大學本科以上的學歷,46.5%的員工從事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工作。華爲每年將銷售額的10%作爲科研投入。

  公司剛剛有些積蓄,任正非就傾其所有把全部資金投入到數字交換機的研究開發上,這是一次以公司全部資產作爲本錢的一搏。事實證明,這是華爲發展上的一個里程牌,是一次正確的選擇。其後華爲專注於通信核心網絡技術的研究開發,成爲國際領先水平的通訊設備及解決方案供應商。

  明白了華爲的企業“性格”,再來看最近的事情,全球IT人都在關注這樣一個事件:思科公司正式起訴中國華爲公司及華爲的美國分公司,要求華爲停止侵犯思科知識產權。然而,業界專家指出,思科起訴華爲“醉翁之意不在酒”,企圖假借保護知識產權之名,利用法律糾紛拖垮華爲。雖然對於思科而言,華爲還不能算做真正的競爭對手,但已構成潛在威脅。華爲的產品線覆蓋之範圍,正在向思科看齊,大有成爲“思科第二”之勢。就連錢伯斯也不得不承認,思科下一階段面臨的競爭,將同時來自中國最大的電信製造商華爲科技公司,以及其他的一些亞洲同行;所以必須先下手爲強。

  其實華爲與思科的差別不只是價格,在商業模式上華爲也技勝一籌。正是這種模式上的差別,使思科備感不安——因爲華爲的模式無法複製。華爲所代表的“低成本、低利潤、業務適應性開發策略”的商業模式,在全球經濟和電信業萎縮下滑之際生正逢時。而思科公司約90%的收入來自企業客戶,另外10%來自電信運營商,而目前這兩類客戶的日子都不好過。用戶不再需要性能和價格“雙高”的產品,美國“高昂的人力成本和高成本、高毛利”的商業模式,已經難以適應這樣的需要。

  你說華爲到底是不是一家值得尊敬的公司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